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6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酚酸基纳米金修饰电极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
1
作者 陈林林 吴松遥 +5 位作者 郝熙 李伟 张铭 张海鹏 李昕彤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2,共9页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利用电沉积法制备GA@AuNPs@Au电极,并由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canning voltammetry,LSV)表征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体系条件为:GA浓度1 mmol/L、孵育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pH6.0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0.15 mol/L。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浓度在0.001~7 m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检出限分别为0.20μmol/L和0.24μmol/L(S/N=3)。该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纳米金 修饰电极 亚硝酸盐 亚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对哈尔滨风干肠菌系及其菌系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根生 程健博 +2 位作者 岳晓霞 于敏 丁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4-190,共7页
以哈尔滨风干肠制作中常用香辛料花椒粉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添加量对风干肠加工过程中菌系的影响及其菌系对风味的影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风干肠中的菌群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 以哈尔滨风干肠制作中常用香辛料花椒粉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添加量对风干肠加工过程中菌系的影响及其菌系对风味的影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风干肠中的菌群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风干肠中的花椒可以调节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酵母菌菌群的生长关系,十四酸乙酯、十六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癸酸乙酯等酯类挥发性成分的改变源于香辛料对菌群的作用。花椒的添加有效抑制了菌落总数的增加,明显促进了乳酸菌的生长,对葡萄球菌、微球菌、酵母菌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混合香辛料对风干肠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的促进作用及有害菌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单一添加花椒的作用,对风干肠风味的影响也明显强于花椒组和空白组,相对于单一添加花椒,混合香辛料的使用更有利于风干肠优良风味的形成。花椒对哈尔滨风干肠菌系有明显的影响,菌系的变化进而改变了产品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风干肠 花椒 菌系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风干肠优势菌菌库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 张根生 +1 位作者 岳晓霞 袁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3,共4页
以哈尔滨风干肠为研究对象,在其发酵过程中,分离纯化其中的优势菌,建立哈尔滨风干肠优势菌菌库。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风干肠水分和pH值的变化以及风干肠菌落总数变化趋势确立风干肠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主要发生时间,由选择培养基MSA(微球... 以哈尔滨风干肠为研究对象,在其发酵过程中,分离纯化其中的优势菌,建立哈尔滨风干肠优势菌菌库。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风干肠水分和pH值的变化以及风干肠菌落总数变化趋势确立风干肠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主要发生时间,由选择培养基MSA(微球菌和葡萄球菌)、MRS(乳酸菌)和YPD(酵母菌)上菌落数变化趋势,确立优势菌的类型。结果表明:风干肠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主要发生在第7天之前,而且乳酸菌、球菌、酵母菌的菌落数最高峰出现在发酵作用最强时,是风干肠发酵成熟过程的优势菌,通过上述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乳酸菌、球菌、酵母菌共115株,初步建立了哈尔滨风干肠优势菌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风干肠 优势菌库 乳酸菌 球菌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红肠中脂肪丁模拟替代物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根生 姚烨 +3 位作者 姜艳 张毅超 程健博 常虹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32,共5页
以魔芋、卡拉胶、菊粉、聚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制得脂肪丁替代物,代替红肠中的脂肪丁,降低红肠中的脂肪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指标,确定脂肪丁替代物的最佳配方(以水为基础):魔芋胶添加量2.5g/100mL、卡拉胶添... 以魔芋、卡拉胶、菊粉、聚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制得脂肪丁替代物,代替红肠中的脂肪丁,降低红肠中的脂肪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指标,确定脂肪丁替代物的最佳配方(以水为基础):魔芋胶添加量2.5g/100mL、卡拉胶添加量1.25g/100mL、菊粉添加量1.00g/100mL、聚葡萄糖添加量0.75g/100mL、Ca(OH)2添加量为0.06g/100mL、猪肉精粉添加量3g/100mL;脂肪丁模拟物的替代量为100%(以脂肪丁的总量计),在此条件下制成的红肠脂肪含量低,口感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丁替代物 感官评分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风干肠中优势蛋白质降解菌筛选及16S rDNA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根生 李大龙 +1 位作者 李志 岳晓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5-188,共4页
以哈尔滨风干肠中41株球菌为对象,进行降解蛋白质酶活力的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筛选具有降解蛋白质酶活力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通过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16S rDNA序列测定,进行系统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41株菌中只有10... 以哈尔滨风干肠中41株球菌为对象,进行降解蛋白质酶活力的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筛选具有降解蛋白质酶活力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通过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16S rDNA序列测定,进行系统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41株菌中只有10株菌具有降解蛋白质酶活性,其中CHMS34.1、CHMS34.3、CHMS34.9、CHMS34.15,4株具有较高的降解蛋白质酶活力,其酶活力分别为282、312、310、305U。4株解蛋白质菌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相似性很高,确定了CHMS34.1、CHMS34.15为Staphylo-coccus pasteuri种菌株,CHMS34.3为Staphylococcus simiae种菌株,CHMS34.9为Staphylococcus xylosus种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风干肠菌库 降解蛋白质酶活力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氧化淀粉性质及其对哈尔滨红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冰 杜明 +3 位作者 王聪 徐树来 叶暾昊 袁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171,175,共4页
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添加马铃薯氧化淀粉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氯的添加量0.15%,LXF专用活化剂添加量为0.0125%,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35℃,在此... 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添加马铃薯氧化淀粉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氯的添加量0.15%,LXF专用活化剂添加量为0.0125%,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其羧基含量0.1862%,羰基含量0.0548%,粘度15.69Pa.s,透光率19.23%,凝沉性0.647。由电镜扫描结果可知,马铃薯原淀粉经ClO2氧化后,淀粉表面变得较为粗糙,出现裂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体系中醇羟基的含量减少,而COO-含量明显增加。将马铃薯氧化淀粉添加到哈尔滨红肠中,通过质构分析发现红肠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氧化淀粉 二氧化氯 哈尔滨红肠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辛料对哈尔滨风干肠菌系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费英敏 张根生 +1 位作者 张红蕾 于敏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共5页
以添加混合香辛料的哈尔滨风干肠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培养基对风干肠中的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酵母菌进行选择性培养,并对风干肠发酵过程中的p H值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风干肠中添加的混合香辛料对其加工过程中菌系和理化性质... 以添加混合香辛料的哈尔滨风干肠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培养基对风干肠中的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酵母菌进行选择性培养,并对风干肠发酵过程中的p H值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风干肠中添加的混合香辛料对其加工过程中菌系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辛料可以调节风干肠中的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酵母菌群的生长关系,显著加快风干肠p H值和水分含量的下降速率;混合香辛料的添加有效抑制了风干肠中菌落总数的增加,明显促进了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酵母菌的生长。混合香辛料对哈尔滨风干肠的菌系有显著影响,菌系的变化进而改变了风干肠的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风干肠 香辛料 菌系 PH值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马铃薯氧化淀粉的部分性质及其对哈尔滨红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冰 杜明 +3 位作者 王聪 徐树来 叶暾昊 袁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共4页
采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其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其中,H2O2作为氧化剂制备的氧化淀粉,其羰基含量明显高于次氯酸钠氧化淀粉和ClO2氧化淀粉。与原淀粉比较,三... 采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其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其中,H2O2作为氧化剂制备的氧化淀粉,其羰基含量明显高于次氯酸钠氧化淀粉和ClO2氧化淀粉。与原淀粉比较,三种氧化淀粉的凝沉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透光率也显著提高。马铃薯原淀粉经ClO2氧化后,粘度提高至原淀粉粘度的3倍,而H2O2和次氯酸钠制备的氧化淀粉,其粘度则显著降低。由电镜扫描结果可知,马铃薯原淀粉经H2O2、次氯酸钠和ClO2氧化后,淀粉表面变得较为粗糙。将三种马铃薯氧化淀粉添加到哈尔滨红肠中,通过质构分析发现红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提高,而弹性和内聚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氧化淀粉 二氧化氯 次氯酸钠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采暖期颗粒物数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薇 黄丽坤 田甜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46-51,共6页
研究了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变化特征,并在气象监测网上获得相对湿度、温度,风级等气象因子以及大气能见度。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10、11、12月的能见度低于10 km的天数分别为3、11、9 d,PM_(2.5)浓度高于100μg/m^3分别有1、9、9 d... 研究了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变化特征,并在气象监测网上获得相对湿度、温度,风级等气象因子以及大气能见度。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10、11、12月的能见度低于10 km的天数分别为3、11、9 d,PM_(2.5)浓度高于100μg/m^3分别有1、9、9 d;颗粒物数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7 775、36 345、34 640个/cm^3,能见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3.6、8.5、9.7 km,说明11和12月主要是由于采暖燃煤量增加导致数浓度增大。3个月中,12月3—16日的数浓度变化范围波动较大,这是因为降雪的影响,一部分颗粒物吸附在雪中,随之降落到地面,使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减少。颗粒物数浓度与PM_(2.5)浓度、能见度、相对湿度显著相关,特别是大气中PM_(2.5)数浓度越高,能见度就相对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数浓度 PM2.5 能见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艳 包士雷 +3 位作者 孙立瑞 窦博鑫 辛嘉英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电化学技术利用待测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其检测,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精密度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本文从电化学检测方法、类型、基本原理和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电化学技术利用待测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其检测,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精密度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本文从电化学检测方法、类型、基本原理和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其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促进电化学技术在食品检测分析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满足食品快速检测分析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改性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彦国 谢文健 +5 位作者 郑欣茹 陈凤莲 王艳 孙冰玉 张娜 刘琳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淀粉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原材料。天然淀粉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温度、pH、剪切力等,加工不稳定,限制了淀粉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对淀粉进行改性以提高淀粉的功能性,淀粉常采用物理、化学和酶... 淀粉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原材料。天然淀粉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温度、pH、剪切力等,加工不稳定,限制了淀粉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对淀粉进行改性以提高淀粉的功能性,淀粉常采用物理、化学和酶法改性。近年来,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大,研究者正在寻找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方法。超声改性淀粉具有绿色环保、处理简单、高效安全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物理改性方法,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采用超声改性淀粉的实验研究很多,但关于超声改性对淀粉影响的相关性综述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超声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超声改性机制及超声对淀粉颗粒结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透明度的影响,讨论了超声与其他方法复合改性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拓展改性淀粉深加工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改性 淀粉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的种类及在食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树萍 邢珂 +1 位作者 韩博林 关桦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5-334,共10页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的分析方法,因其可控性强、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食品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ECL是通过改变发射物或共反应物的浓度,使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的分析方法,因其可控性强、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食品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ECL是通过改变发射物或共反应物的浓度,使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灵敏检测。首先,该文总结了经典ECL检测体系及基于新型发射物和共反应物的检测体系,并重点介绍了新型发射物中金属纳米团簇和量子点的最新进展,举例阐述其ECL传感器的结构和检测原理。其次,综述了ECL传感器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ECL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食品中营养成分和污染物的检测提供参考,同时也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助力未来食品检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食品分析 发射物 共反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团簇的模板合成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张帅 王富敏 +2 位作者 王艳 刘晓飞 辛嘉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90-397,共8页
金属纳米团簇(Metal Nanoclusters,MNCs)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食品安全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通过模板合成法,可实现MNCs特定尺寸、形状和分散性的调控,进而提升其功能特性。本文结合近年来关于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主要综述... 金属纳米团簇(Metal Nanoclusters,MNCs)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食品安全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通过模板合成法,可实现MNCs特定尺寸、形状和分散性的调控,进而提升其功能特性。本文结合近年来关于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主要综述了模板辅助合成金属纳米团簇的机制及其在食品污染物检测、食品包装材料、抗菌剂和食品添加剂检测方面的应用,为模板法合成金属纳米团簇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为金属纳米团簇在食品安全监测领域提供见解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模板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大豆加工业发展现状与优势分析
14
作者 韩冰 洪波 +1 位作者 李晓明 王政 《大豆科技》 2009年第4期22-24,共3页
通过对哈尔滨市大豆产业现状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哈尔滨市大豆加工业在国际和国内的地位及哈尔滨市大豆加工业的优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大豆加工业 现状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甜 黄丽坤 +1 位作者 王薇 王敬元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6年第3期53-56,62,共5页
为了研究哈尔滨市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对全年大气中PM_1和PM_(2.5)进行了采集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M_1质量浓度逐月变化趋势呈现了两边凸中间凹的特征,8月浓度最低,4月浓度最高。PM_(2.5)质量浓度逐月变化特征与PM_1相似,表现... 为了研究哈尔滨市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对全年大气中PM_1和PM_(2.5)进行了采集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M_1质量浓度逐月变化趋势呈现了两边凸中间凹的特征,8月浓度最低,4月浓度最高。PM_(2.5)质量浓度逐月变化特征与PM_1相似,表现为8月浓度最低,2月浓度最高。除6—10月,PM_(2.5)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PM_(2.5)和PM_1在日间和夜间的逐月浓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且大部分月份均表现为日间浓度大于夜间,PM_(2.5)以10月、11月、12月、1月、2月最为明显,PM_1以2月、6月、9月、10月最为明显。PM_(2.5)和PM_1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且春季略高于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PM2.5 PM1 质量浓度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糊化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其在淀粉基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春敏 高欣茹 +6 位作者 吴巧艳 杨杨 边鑫 王冰 刘晓飞 王艳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09-418,共10页
随着改性淀粉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改性淀粉的功能特性、安全性和便捷性需求显著提高。预糊化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PGS)是一种由物理方法改性的淀粉,是在淀粉糊化后经快速脱水干燥,而得到的一种无明显结晶的变性淀粉颗粒。PGS具有... 随着改性淀粉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改性淀粉的功能特性、安全性和便捷性需求显著提高。预糊化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PGS)是一种由物理方法改性的淀粉,是在淀粉糊化后经快速脱水干燥,而得到的一种无明显结晶的变性淀粉颗粒。PGS具有多孔、氢键断裂结构,具备冷水溶解性好、保水能力强、黏弹性高等优点,应用时冷水即可调成糊,免除了加热糊化的步骤。因此,PGS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可降解生物改性原料,在面制品、低温肉制品、调味品及其他休闲淀粉基食品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PGS的定义、制备方法、特性及PGS性能的影响因素,阐述了PGS在淀粉基食品中的应用,并指出了PGS在食品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推进PGS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糊化 淀粉 制备 淀粉基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风味物质合成机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鸣 吴浚滢 +3 位作者 范琦琦 张光 刘晓飞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29-336,共8页
风味物质赋予食品独一无二的特质,决定感官评价指标中的香和味,可直观影响食品质量,反映食品的特征品质和质量要求,是食品品质重要特征之一。风味物质对食品的研究、生产及消费均有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与利用对食品产业的... 风味物质赋予食品独一无二的特质,决定感官评价指标中的香和味,可直观影响食品质量,反映食品的特征品质和质量要求,是食品品质重要特征之一。风味物质对食品的研究、生产及消费均有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与利用对食品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食品中风味物质的定义及分类,阐述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合成风味物质的机理,综述风味物质检测方法及其在食品加工工业中的应用,并对风味物质检测的局限性和未来检测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食品风味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物质 合成机理 代谢途径 检测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谷物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琦琦 赵香香 +5 位作者 吴鸣 李祥 张帅 喻江 刘晓飞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3,共9页
谷物食品是人类每日能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谷物食品的营养价值、质量安全和食用品质备受关注。谷物代谢组学作为一个新兴且快速发展的“代谢组学”分支,在量化和分析各种代谢产物方面取得... 谷物食品是人类每日能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谷物食品的营养价值、质量安全和食用品质备受关注。谷物代谢组学作为一个新兴且快速发展的“代谢组学”分支,在量化和分析各种代谢产物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的分析流程,以及其在谷物食品成分鉴定、风味物质鉴定、产地溯源、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在谷物食品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谷物食品深度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谷物食品 风味检测 食品溯源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源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关桦楠 孙艺铭 +1 位作者 刘晓飞 张志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5-333,共9页
3D打印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旨在从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中建立一个三维物体,已广泛地用于农业、医疗保健、汽车工业、机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等多个领域。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将数字化软件与加工设备融合的新技术,可以实现物体的个性化定制和... 3D打印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旨在从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中建立一个三维物体,已广泛地用于农业、医疗保健、汽车工业、机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等多个领域。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将数字化软件与加工设备融合的新技术,可以实现物体的个性化定制和批量生产。除此之外,3D打印技术因无模具成型、节省材料及定制化膳食等特点,在食品加工领域逐渐兴起。在动物源食品加工中,3D打印具有独特的潜力,可以创造复杂的几何结构,同时具有经济和环境效益。它可以根据营养需求、卡路里摄入、特定形状、质地、颜色或味道等特定属性创建个性化的食物。基于此,该文综述了4种常见的3D打印技术,分析了常见的食品大分子对动物源食品3D打印产生的影响,并对3D打印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动物源食品 食品加工 食品营养 个性化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勒籽胶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佳美 彭秀文 +3 位作者 邢珂 刘树萍 石长波 刘晓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1-349,共9页
罗勒籽胶是罗勒籽在吸水膨胀后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作为新兴的植物水胶体,在食品领域中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展前景广阔。该文就罗勒籽胶的提取与纯化干燥方法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罗勒籽胶的主要功能特性,包... 罗勒籽胶是罗勒籽在吸水膨胀后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作为新兴的植物水胶体,在食品领域中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展前景广阔。该文就罗勒籽胶的提取与纯化干燥方法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罗勒籽胶的主要功能特性,包括凝胶性、乳化稳定性、界面张力、起泡性等性质,以及罗勒籽胶在食品中的应用,如食品保鲜、纳米体系、蛋白凝胶、乳制品、冷冻食品等领域,最后指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拓展罗勒籽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籽 凝胶 功能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