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财政政策选择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海星 刘德权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共7页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财税政策作为一国政府调节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产业深度调整,及绿色能源革...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财税政策作为一国政府调节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产业深度调整,及绿色能源革命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压力与动力入手,立足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美国、日本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政府作用,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制度改革措施与财政支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税收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2
作者 司成宇 孙远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35,共9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要素重组、制度创新为核心要素,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从理论逻辑... 城乡融合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要素重组、制度创新为核心要素,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从理论逻辑看,农业新质生产力可通过科技创新激活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产业链延伸重构城乡经济纽带、市场化改革打通城乡双向资源通道以及数字治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然而,城乡融合发展在现实中面临要素流动壁垒、产业链协同不足、制度滞后、生态约束等挑战。应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制度集成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网络,以破解难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业现代化转型、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思考——以“土地经济学”教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尔彬 朱洪革 +3 位作者 秦会艳 贯君 朱震锋 孙延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为了适应自主学习的需要,以“土地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为例,运用齐默曼的自主学习理论,分析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及其与混合式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设计的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 为了适应自主学习的需要,以“土地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为例,运用齐默曼的自主学习理论,分析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及其与混合式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设计的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重新设计适应自主学习要求的教学考核标准和学生成绩考核标准,并由此提出高校教师能力与素质提升的新方向。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内在驱动的自主学习,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经验模型构建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德权 刘大成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从经济学和统计学视角,本文选取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并以相关消费理论和模型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岭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经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各有千秋,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模型拟合方面更加具有优... 从经济学和统计学视角,本文选取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并以相关消费理论和模型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岭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经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各有千秋,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模型拟合方面更加具有优势,拟合结果更加精确稳定,而岭回归分析方法在模型调试方面更加有效。当然,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会使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更加贴近,更有效地揭示经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岭回归分析 经验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信息化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5
作者 张溪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7年第6期41-41,共1页
信息化如何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如何使7亿农民转变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者。要促进农民向新型劳动者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手段难以奏效,需要有新的途径和方式。信息化除了提供市场信息、... 信息化如何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如何使7亿农民转变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者。要促进农民向新型劳动者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手段难以奏效,需要有新的途径和方式。信息化除了提供市场信息、普及养殖和种植等农业科技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农村建设 服务 强化 “三农”问题 农业科技知识 社会发展 教育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