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及联合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探讨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 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机制。试验以性未成熟的雌性SD大鼠(视为雌激素水平为零)为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己烯雌酚对照组、GCs给药组,另...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及联合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探讨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 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机制。试验以性未成熟的雌性SD大鼠(视为雌激素水平为零)为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己烯雌酚对照组、GCs给药组,另设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对照组。各组灌胃生理盐水或等体积药物,早、晚各一次,给药均持续3 d。各组随机取子宫组织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并对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试验前期靶向代谢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从转录水平和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共同揭示GCs拟雌激素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通过RNA-Seq测序发现,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调控的关键基因有46个,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为雌激素反应、氮化合物代谢过程的正向调控、发育过程、生物过程的正向调节等;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联合分析表明,代谢组与转录组共有通路16条,DEGs与DEMs相关性分析表明,牛磺酸及Gad2、Gad1、Ggt1、Ggt5、Cdo1;柠檬酸及Gldc;鸟氨酸与Pycrl、Pycr1;脯氨酸与Ckmt1、Sat1、Pycr1、Pycrl、Aoc1;-酮戊二酸与Pdha1l1、Ogdhl是GCs拟雌激素作用的关键候选代谢物及候选基因。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调控的关键基因有46个,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牛磺酸及Gad2、Gad1、Ggt1、Ggt5、Cdo1;柠檬酸及Gldc;鸟氨酸与Pycrl、Pycr1;脯氨酸与Ckmt1、Sat1、Pycr1、Pycrl、Aoc1;-酮戊二酸与Pdha1l1、Ogdhl是GCs拟雌激素作用的关键候选代谢物及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展开更多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芦笋抗肿瘤作用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通过中国知网(CNKI)、PubMed和Web of Science查阅文献,获得芦笋的成分并运用TCMSP、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芦笋成分对应靶点,通过OMIM、GeneCard...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芦笋抗肿瘤作用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通过中国知网(CNKI)、PubMed和Web of Science查阅文献,获得芦笋的成分并运用TCMSP、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芦笋成分对应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和DisGeNET获得肿瘤疾病相关靶点,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芦笋-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再利用芦笋的靶基因与肿瘤的靶基因交集构建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出芦笋活性成分20个,潜在作用靶点172个。GO功能分析表明,芦笋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信号传导、酶活性激活与蛋白结合等发挥抗肿瘤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芦笋通过调节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VEGF通路等起到抗肿瘤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配体和受体的结合能均小于-20.93 kJ/mol,表明配体和受体有良好的结合性。本研究揭示芦笋中的槲皮素、山柰素、雅姆皂苷、赖氨酸、香叶木素、原儿茶酸和木犀草素等可能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关键成分,涉及的主要靶点有AKT1、SRC、PIK3R1和MAPK1等,并遵循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抗肿瘤作用特点,同时也阐明了芦笋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展开更多
文摘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及联合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探讨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 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机制。试验以性未成熟的雌性SD大鼠(视为雌激素水平为零)为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己烯雌酚对照组、GCs给药组,另设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对照组。各组灌胃生理盐水或等体积药物,早、晚各一次,给药均持续3 d。各组随机取子宫组织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并对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试验前期靶向代谢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从转录水平和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共同揭示GCs拟雌激素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通过RNA-Seq测序发现,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调控的关键基因有46个,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为雌激素反应、氮化合物代谢过程的正向调控、发育过程、生物过程的正向调节等;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联合分析表明,代谢组与转录组共有通路16条,DEGs与DEMs相关性分析表明,牛磺酸及Gad2、Gad1、Ggt1、Ggt5、Cdo1;柠檬酸及Gldc;鸟氨酸与Pycrl、Pycr1;脯氨酸与Ckmt1、Sat1、Pycr1、Pycrl、Aoc1;-酮戊二酸与Pdha1l1、Ogdhl是GCs拟雌激素作用的关键候选代谢物及候选基因。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调控的关键基因有46个,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牛磺酸及Gad2、Gad1、Ggt1、Ggt5、Cdo1;柠檬酸及Gldc;鸟氨酸与Pycrl、Pycr1;脯氨酸与Ckmt1、Sat1、Pycr1、Pycrl、Aoc1;-酮戊二酸与Pdha1l1、Ogdhl是GCs拟雌激素作用的关键候选代谢物及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