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AB公司并购哈尔滨啤酒公司的启示——过度竞争、外资并购与企业改制的一个案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方召 周正 朱兴龙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2-36,共5页
通过对美国AB啤酒集团并购哈尔滨啤酒公司的案例进行的分析中,提出啤酒等一般性消费品行业过度竞争的存在原因与危害,提出在该种行业内进行兼并重组有利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同时探讨在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和方法上应当... 通过对美国AB啤酒集团并购哈尔滨啤酒公司的案例进行的分析中,提出啤酒等一般性消费品行业过度竞争的存在原因与危害,提出在该种行业内进行兼并重组有利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同时探讨在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和方法上应当有所创新。在这一并购浪潮到来之际,应当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资进行有效地国有资本退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竞争 兼并收购 国有股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结构、信用、法治与中小企业发展——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鹏杰 周方召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3,共4页
文章基于1991—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样本,考察了地区融资环境中的银行结构、社会信用与法治水平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融资环境改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供依据。结果发现:银行业集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 文章基于1991—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样本,考察了地区融资环境中的银行结构、社会信用与法治水平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融资环境改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供依据。结果发现:银行业集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社会信用和法律保护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呈现更为稳定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提高银行竞争、培育信用文化、加强法治水平,才能切实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结构 社会信用 法治水平 中小企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走向制度化经济合作:历史回顾与现实指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关立新 赵世瑾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7,共5页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共存和竞争的时代,伴随着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东亚经济的发展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潜力方面,也表现在国际政治地位方面。目前,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正处在从市场力量驱动的自...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共存和竞争的时代,伴随着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东亚经济的发展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潜力方面,也表现在国际政治地位方面。目前,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正处在从市场力量驱动的自发性阶段向制度化阶段迈进,中国与东盟间自由贸易协定的启动无疑将为东亚地区的多种组织结构开辟新的局面,必将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21世纪能否成为"亚洲的世纪",关键问题就在于能否出现一个较为明晰的东亚区域制度化经济合作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制度化合作 现实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关立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6,9,共5页
现代法经济学理论与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既有秉承又有重构。马克思既从经济角度看法律,对法律现象进行经济分析,探寻隐藏在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又从法律角度看经济,对经济现象进行法律分析,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法律逻辑。对我国现有的各... 现代法经济学理论与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既有秉承又有重构。马克思既从经济角度看法律,对法律现象进行经济分析,探寻隐藏在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又从法律角度看经济,对经济现象进行法律分析,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法律逻辑。对我国现有的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制度经济分析为标尺,这既是我国法经济学真正的本土化过程,也是法经济学指导我国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因此传承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吸收借鉴西方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是构建我国法经济学的本体论框架、实现我国法经济学研究实证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经济学 根本依据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范式与现实考量
5
作者 关立新 韩丽华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1-96,共6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勾勒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只有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勾勒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只有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五个坚持 四个更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创新人才流失对策研究
6
作者 李龙 王巍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0-208,共9页
当前绿色食品产业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综合判断依然处于成长期.处于成长期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要求产业链条中出绿色食品产业核心产业外,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都要发展,即产业链条中创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 当前绿色食品产业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综合判断依然处于成长期.处于成长期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要求产业链条中出绿色食品产业核心产业外,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都要发展,即产业链条中创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绿色食品产业处于优势地位的欠发地区而言,创新人才是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在欠发达地区优势产业人才也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建立'绿食谷'战略,'人才生活区'的设立是欠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处于成长期吸引创新人才、留住创新人才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优势产业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
7
作者 关立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7,共5页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一个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对这两个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构成了中国道路的双重规定。认识到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的一致性,以及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一致性,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一个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对这两个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构成了中国道路的双重规定。认识到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的一致性,以及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一致性,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发展道路进程中的两次理论自觉。社会形态的局部跨越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构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两个基本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指导下,从近代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曲折探索中加以认识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社会形态 现代化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8
作者 关立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2-116,共5页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究竟指向何方,这是理论界争议很大的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相伴发展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在由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过程中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因此,充分研究马克思&qu...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究竟指向何方,这是理论界争议很大的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相伴发展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在由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过程中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因此,充分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弄清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对其做出制度性分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