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合氧化锰混凝效能与机理 被引量:9
1
作者 杨艳玲 李星 +2 位作者 杨威 贾锋 赵富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以高锰酸盐和硫代硫酸钠制备水合氧化锰(MnO),研究其电荷特性、界面特征及结构形貌,考察其混凝效能,并探讨其混凝机理.结果表明,MnO粒子在纯水体系中的pHPZC值为1.8,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比表面积为131.59 m2/g,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和化... 以高锰酸盐和硫代硫酸钠制备水合氧化锰(MnO),研究其电荷特性、界面特征及结构形貌,考察其混凝效能,并探讨其混凝机理.结果表明,MnO粒子在纯水体系中的pHPZC值为1.8,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比表面积为131.59 m2/g,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和化学吸附活性及易于发挥吸附架桥作用的结构形貌.MnO混凝效能良好,对沉淀后水浊度及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7.94%和49.15%.MnO助滤效果显著,较低投量(4 mg.L-1)下,可使过滤后水浊度降至0.01NTU以下.其混凝除浊和除有机物的主要机制为吸附架桥及进而形成的网捕卷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锰 结构形貌 界面特征 电荷特性 混凝效能 给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滤池饮用水除氨氮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威 田家宇 李圭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16-2321,共6页
以实际沉淀池出水进行配水,通过模型实验,探讨了生物活性滤池(BAF)除氨氮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滤前水中有机物含量和滤料粒径对BAF除氨氮能力影响较大。当采用沉淀池出水中自身携带的有机物时,BAF-1除氨氮效率为97%;当沉淀... 以实际沉淀池出水进行配水,通过模型实验,探讨了生物活性滤池(BAF)除氨氮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滤前水中有机物含量和滤料粒径对BAF除氨氮能力影响较大。当采用沉淀池出水中自身携带的有机物时,BAF-1除氨氮效率为97%;当沉淀池出水中另配入2mg·L-1牛肉膏+2mg·L-1蛋白胨+2mg·L-1葡萄糖时,由于受到异养菌对溶解氧和生存空间竞争的限制,其除氨氮效率下降至51.0%。活性炭粒径采用0.8~1.2mm的BAF-1氨氮去除率比采用1.0~2.0mm的BAF-2高1.5%~16.7%。当滤前水氨氮浓度低于1.60mg·L-1时,BAF-1的氨氮去除率接近100%;当氨氮浓度逐渐升高时,由于受到溶解氧的限制,去除率逐渐下降。对滤前水进行预曝气充氧,能提高BAF-1的除氨氮效率。滤速对BAF-1除氨氮影响不显著。反冲洗可适当提高BAF-1的除氨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滤池(BAF) 氨氮 有机物含量 滤料粒径 预曝气 滤速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中重金属镉的去除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威 刘灿波 +3 位作者 余敏 田家宇 李圭白 任南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6-1083,共8页
针对我国水源水中微量重金属污染特点,在不改变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前提下,提出了用水合二氧化锰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镉污染物的强化混凝工艺。采用硫代硫酸盐与高锰酸盐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处理含镉水源水,系统讨论了p... 针对我国水源水中微量重金属污染特点,在不改变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前提下,提出了用水合二氧化锰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镉污染物的强化混凝工艺。采用硫代硫酸盐与高锰酸盐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处理含镉水源水,系统讨论了pH、浊度、腐殖酸等水质参数对水合氧化锰混凝除镉效能的影响;采用XRD、XPS技术并结合投射电镜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粒子的物相晶型、表面组成及水中形态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光脉动检测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絮凝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把微观的絮体结构与形态观测同宏观的混凝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探讨水合二氧化锰混凝去除水中重金属镉的可能机理和特点。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锰为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的非晶形胶体,对溶解态隔和吸附态镉均表现了优异去除能力,其去除金属镉的机理可能是依靠专属吸附、静电吸附以及网捕卷扫综合作用的结果。水合二氧化锰能够很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微量镉,并能使出水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 重金属 强化混凝 水合二氧化锰 结构表征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复合氧化物混凝除微污染效能与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艳玲 李星 +2 位作者 杨威 贾锋 赵富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48-1651,共4页
研究了铁锰复合氧化物(FeMnO)的界面特性、荷电特征及结构形貌,考察了FeMnO混凝效能,探讨了除污染机理.结果表明,FeMnO以δ-MnO2和氢氧化铁为主要成分,含有丰富的表面羟基,比表面积达146.22m2/g;在纯水体系中的零电荷点pH值约为8.0;FeMn... 研究了铁锰复合氧化物(FeMnO)的界面特性、荷电特征及结构形貌,考察了FeMnO混凝效能,探讨了除污染机理.结果表明,FeMnO以δ-MnO2和氢氧化铁为主要成分,含有丰富的表面羟基,比表面积达146.22m2/g;在纯水体系中的零电荷点pH值约为8.0;FeMnO为尺寸不均的准球型微小颗粒,相互黏附成网状结构.FeMnO混凝使滤后浊度、T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42.25%和68.91%.其混凝除浊、除有机物的机制为吸附架桥、电性中和及网捕卷扫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复合氧化物 混凝 界面特性 荷电特征 结构形貌 给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左金龙 王淑莹 +4 位作者 彭赵旭 姜安玺 刘洋 彭永臻 孙治荣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变化,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6 mg/L^0.9 mg/L,测定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氧消耗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发生污泥微膨胀后,活性污泥对COD的去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氨氮去除能力却有一定的...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变化,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6 mg/L^0.9 mg/L,测定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氧消耗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发生污泥微膨胀后,活性污泥对COD的去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氨氮去除能力却有一定的下降。污泥微膨胀前后的氧消耗速率曲线显示,微膨胀前活性污泥总活性为67.72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43.12mgO2/g VSS.h,占其总活性的63.67%;而微膨胀后活性污泥总活性为90.49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23.98 mgO2/gVSS.h,占其总活性的26.51%。低DO成为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基质,污泥微膨胀的状态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成为优势菌种,而硝化细菌成为非优势菌种,污泥的总硝化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污泥微膨胀 硝化 硝化菌 丝状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秸秆酶水解及L-乳酸发酵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忠 汪群慧 姜兆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49-1852,共4页
用纤维素酶对氨预处理后的大豆秸秆进行酶水解 ,利用纤维素酶的作用使纤维素、半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糖 ,继而研究了用干酪乳杆菌及清酒乳杆菌进行L 乳酸发酵 ,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生成的可溶性糖转化为用于生产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的聚乳酸塑... 用纤维素酶对氨预处理后的大豆秸秆进行酶水解 ,利用纤维素酶的作用使纤维素、半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糖 ,继而研究了用干酪乳杆菌及清酒乳杆菌进行L 乳酸发酵 ,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生成的可溶性糖转化为用于生产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的聚乳酸塑料的原料乳酸 ,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结果表明 ,实验条件下 ,5 %的大豆秸秆经酶水解后 ,还原糖浓度为 2 4 2 2 5mg·g-1,纤维素糖化率为 5 1 2 2 % .清酒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该两种混合菌种发酵酶解液所得L 乳酸的转化率分别为 4 8 2 7%、 5 6 4 2 %和 71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秸秆 酶水解 干酪乳杆菌 清酒乳杆菌 乳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和污泥粒径分布对城市污水SND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川 聂会元 +1 位作者 左金龙 李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5-148,154,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反应机理,采用SBR工艺,考察溶解氧和污泥粒径分布对城市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溶解氧(平均DO=0.5~0.8 mg/L)条件下,氮平衡计算证实SBR工艺发生了明显的SND现象,总氮中大约23.11%的氮是通... 为了进一步探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反应机理,采用SBR工艺,考察溶解氧和污泥粒径分布对城市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溶解氧(平均DO=0.5~0.8 mg/L)条件下,氮平衡计算证实SBR工艺发生了明显的SND现象,总氮中大约23.11%的氮是通过SND现象去除的。当DO浓度为0.5 mg/L时,硝态氮生成量与氨氮的减少量之比为0.454,硝化速率与反硝化速率基本相当。当DO浓度为4.296 mg/L时,硝化反应产生的氨氮的减少量与硝态氮的生成量相等,此时基本不发生SND现象。当SND发生时,污泥菌胶团颗粒的平均颗粒粒径仅为5.02μm^6μm,说明SND不是单纯的"微环境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污泥粒径分布 同步硝化反硝化 硝化速率 反硝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的氧化助凝助滤效能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杰 李圭白 +1 位作者 杨威 陶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26,30,共4页
本研究以低温低浊水和高藻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搅拌试验和中试试验探讨了氯胺对地表水的氧化助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氯胺化工艺以后,沉淀出水(或气浮出水)以及过滤出水浊度明显降低;通过提高氯氮比可改善其助凝效果;同时滤后... 本研究以低温低浊水和高藻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搅拌试验和中试试验探讨了氯胺对地表水的氧化助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氯胺化工艺以后,沉淀出水(或气浮出水)以及过滤出水浊度明显降低;通过提高氯氮比可改善其助凝效果;同时滤后水中的颗粒总数大幅降低,过滤周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预氯胺化 中试 浊度 颗粒数 过滤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对低温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赫俊国 姜涛 +3 位作者 杨晓南 左金龙 吕炳南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丰富低温污水脱氮除磷途径并了解碳源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程度,采用单独的乙酸钠、丙酸钠及其混合物对A2O工艺处理低温污水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反硝化吸磷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12℃、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50%和硝... 为丰富低温污水脱氮除磷途径并了解碳源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程度,采用单独的乙酸钠、丙酸钠及其混合物对A2O工艺处理低温污水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反硝化吸磷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12℃、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50%和硝化液回流比为150%~250%的条件下,不同碳源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吸磷速率差异较大.乙酸钠每克MLSS释磷与反硝化吸磷速率分别为6.3和2.8 mg.h-1,而丙酸钠以及混合基质时每克MLSS释磷速率分别为3.44和5.56 mg.h-1,每克MLSS反硝化吸磷速率分别为2.05和3.81 mg.h-1.另外,不同碳源时厌氧阶段聚磷菌合成PHA的组成差别较大,丙酸钠能够促进PH2MV比例,从而提高反硝化聚磷菌对硝态氮电子受体的利用效率.脱氮除磷效率和硝态氮利用率的综合比较可以看出,乙酸钠、丙酸钠混合基质更适宜于低温污水的反硝化除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A2O工艺 胞内聚合物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水中摇蚊幼虫氧化灭活效能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金龙 孙兴滨 +2 位作者 崔福义 侯兆超 岳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4-68,共5页
为确定臭氧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的灭活性能,进行臭氧和液氯灭活蒸馏水中第1龄期摇蚊幼虫的对比试验,在此基础上,考察人工配水和天然原水中臭氧的灭活特征,探讨原水温度和pH对臭氧灭活摇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液氯相比臭氧对蒸馏水中摇... 为确定臭氧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的灭活性能,进行臭氧和液氯灭活蒸馏水中第1龄期摇蚊幼虫的对比试验,在此基础上,考察人工配水和天然原水中臭氧的灭活特征,探讨原水温度和pH对臭氧灭活摇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液氯相比臭氧对蒸馏水中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投加量为1.0 mg/L,接触30 min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pH在5.5~7.0范围内变化对臭氧的灭活效果不会产生影响;在15~30℃范围内温度升高能够提高臭氧的灭活效果,当原水温度从30℃降低到15℃时摇蚊幼虫的灭活率下降为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臭氧 杀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预氯化控制THMs生成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威 陈杰 +2 位作者 陶辉 韩宏大 李圭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760,共4页
通过小试和中试实验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与氯联合预氧化工艺对三卤甲烷(THM s)的控制效果.小试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投加PPC(1.0 mg.l-1)可使预氯化的THM s生成量降低14.1%,预加氯量是联合预氧化工艺THM s生成量的决定因素,pH值... 通过小试和中试实验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与氯联合预氧化工艺对三卤甲烷(THM s)的控制效果.小试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投加PPC(1.0 mg.l-1)可使预氯化的THM s生成量降低14.1%,预加氯量是联合预氧化工艺THM s生成量的决定因素,pH值降低,THM s生成量减少,并且在pH6.0的条件下,PPC显著降低了预氯化工艺的THM s生成量;中试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预氯化(3.0mg.l-1)相比,联合预氧化工艺(PPC 1.0 mg.l-1+C l22.0 mg.l-1)过滤后水中的THM s减少了47.9%;模拟管网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联合预氧化工艺的THM s生成量与单独预氯化相比降低了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 氯化 三卤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污水的高级氧化预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荣军 刘宁 +1 位作者 孙胜敏 杨荣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芬顿试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氧化降解生活污水,通过测定COD、BOD_5变化来比较氧化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研究.芬顿试剂适宜的氧化条件:FeSO_4·7H_2O的投加量为3 mmol/L,pH值为3,H_2O_2与Fe^(2+)的投加比为3... 以芬顿试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氧化降解生活污水,通过测定COD、BOD_5变化来比较氧化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研究.芬顿试剂适宜的氧化条件:FeSO_4·7H_2O的投加量为3 mmol/L,pH值为3,H_2O_2与Fe^(2+)的投加比为3:1,反应时间为60 min;高锰酸钾适宜的氧化条件:投加量为0.2mmol/L,pH值为2,反应时间为60 min.研究表明:与高锰酸钾处理的效果相比,采用芬顿试剂,COD去除率可达80%,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为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芬顿试剂 高锰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液态有机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穆德颖 刘元龙 戴长松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1,共4页
从电解质锂盐的开发、有机溶剂体系的替代与优化组合到不同功能添加剂的应用等方面,阐述锂离子电池液态有机电解液研究的进展;提出提升电化学性能、提高电池安全性和回收利用对环境不友好的物质,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液态有机电解液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