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类法学院(系)人才培养规格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福友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5-116,共2页
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类型化的前提下 ,结构类法学院 (系 )应该以“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为其培养规格。“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在性质上属于特色型人才培养规格 ,在规格的培养落实上应该坚持“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结构类法学院(系) 应用型 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国华 张伟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160,共3页
当前,我国法学教育规模空前庞大,如何提升法学教育质量,加速培养法学创新人才成为当今法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而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检验法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它承担着锤炼法律思维、涵养法学气质、传播法治理念等多重功... 当前,我国法学教育规模空前庞大,如何提升法学教育质量,加速培养法学创新人才成为当今法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而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检验法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它承担着锤炼法律思维、涵养法学气质、传播法治理念等多重功能。但近年来有关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日益下降乃至沦为鸡肋的论点甚嚣尘上。文章旨在对现有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可能路径选择,以期对提高整个法学本科教育质量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法学教育 立体化指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法律援助模式的完善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勇 李恩华 郭博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141,共5页
自1994年我国实施法律援助制度,迄今已20余年的历史,大学生法律援助制度也随之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然而,大学生法律援助模式存在受案模式单一、管理模式不佳、运行不畅与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结合大学生法律援助十余年运行的实际经验... 自1994年我国实施法律援助制度,迄今已20余年的历史,大学生法律援助制度也随之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然而,大学生法律援助模式存在受案模式单一、管理模式不佳、运行不畅与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结合大学生法律援助十余年运行的实际经验,以科学、高效、完善为标准构建大学生法律援助模式势在必行。大学生法律援助模式应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受案模式,全方位、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灵活主动、多元化的运行与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模式 模式标准 完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大学生法律援助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琦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8-151,共4页
高校大学生法律援助与基于义务与责任为基础建立的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相比,是依托于高等学校自愿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的学生自治组织,其社会角色定位有其鲜明的特点,在近几年已成为一项新型的法律援助类型,是我国法律援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大学生法律援助与基于义务与责任为基础建立的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相比,是依托于高等学校自愿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的学生自治组织,其社会角色定位有其鲜明的特点,在近几年已成为一项新型的法律援助类型,是我国法律援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改革及发展以高等学校大学生为基础的法律援助,在从人力资源上解决政府法律援助供需矛盾,增强高校实践教学效绩,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等各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平等 法律援助 大学生法律援助 诊所式法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春玲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法学对法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法律的经济分析既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一种法学理论和方法。作为一种法学理论 ,它强调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实现财富的最大化 ;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 ,它将经济学的原理、方法用... 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法学对法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法律的经济分析既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一种法学理论和方法。作为一种法学理论 ,它强调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实现财富的最大化 ;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 ,它将经济学的原理、方法用于法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拓宽了法学研究的视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法律经济学 技术难度 法理学 部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商业秘密立法的刍议 被引量:2
6
作者 臧东娥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2-143,共2页
从我国目前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现状看,我国现有商业秘密立法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制定专门商业秘密法、增加处罚性赔偿金制度、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对正当竞争行为侵犯商业秘密应予约束等四方面完善我国商业秘密立法。
关键词 商业秘密 不正当竞争 举证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秘密保护中“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适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蒙启红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4-186,共3页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起源于美国的司法实践,主要为潜在的侵占商业秘密的行为提供保护方式。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存在有它必然的合理性,但由于该原则与保障雇员的自由择业权等社会公共政策有着内在冲突,所以在其适用上应有严格的限制。我国...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起源于美国的司法实践,主要为潜在的侵占商业秘密的行为提供保护方式。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存在有它必然的合理性,但由于该原则与保障雇员的自由择业权等社会公共政策有着内在冲突,所以在其适用上应有严格的限制。我国在商业秘密保护中借鉴该项原则时,亦应该权衡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不能矫枉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竞业禁止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据跨境流动的风险防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晓明 初佳玉 付剑玫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随着大数据经济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数字资源。通过分析企业数据的内涵及特征,根据我国企业数据跨境流动现状,探讨了企业面临的内部数据合规管理体系不完善、数据监管机构不明确等难题。目前许多国家就数据跨境流动提出... 随着大数据经济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数字资源。通过分析企业数据的内涵及特征,根据我国企业数据跨境流动现状,探讨了企业面临的内部数据合规管理体系不完善、数据监管机构不明确等难题。目前许多国家就数据跨境流动提出了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系统性跨境数据流动法律规范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设置独立的数据监管机构,提升我国数字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开拓境外市场的合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据 数据跨境流动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预算的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蕴波 景宏军 张磊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6,F0003,共9页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对比,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在对两种预算监督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引入公众这一外部监督主体参与预算监督是消除国家监督模式合谋隐患的必要方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必将对今后我国政府预决算监督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预算监督体系 监督模式 国家监督模式 公众参与监督模式 政府预算 财政预算 预算改革 预算管理 社会监督 决算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见的生成与消解 评奥尔波特《偏见的本质》 被引量:30
10
作者 高明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6-228,共23页
《偏见的本质》是一部经典著述,初版于1954年,1979年又出版了25周年纪念版。它的篇章结构为讨论和理解群际关系尤其是偏见问题设定了界域。它的智识创见对后世启发深远,“当我们中的许多人正要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惊喜时,却发现奥尔波... 《偏见的本质》是一部经典著述,初版于1954年,1979年又出版了25周年纪念版。它的篇章结构为讨论和理解群际关系尤其是偏见问题设定了界域。它的智识创见对后世启发深远,“当我们中的许多人正要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惊喜时,却发现奥尔波特早已在那里等我们了”(Fiske,2005)。该书对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仍旧是偏见研究领域引用频率最高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波特 偏见 本质 社会心理学 消解 1954年 周年纪念 群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收入类科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蕴波 景宏军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适应事业单位发展中出现的资金管理形式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多重化的特点,政府会计制度在财务会计部分设置了11个收入类科目,对多种收入形式进行核算。由于在管理主体的限定、资金客体的规范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事业单位会计收入核... 为适应事业单位发展中出现的资金管理形式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多重化的特点,政府会计制度在财务会计部分设置了11个收入类科目,对多种收入形式进行核算。由于在管理主体的限定、资金客体的规范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事业单位会计收入核算在实务工作中存在部分规范真空。通过规范收入主体和客体的内涵与外延、规范收入管理方式,可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的全面、有序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 收入类科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期望的自证预言效应 农民工子女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高明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8-163,共26页
自证预言效应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本文在概要评述自证预言概念的缘起、发展及其实现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三角测量法,考察了农民工子女的父母期望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认为,父母期望具有强有力的... 自证预言效应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本文在概要评述自证预言概念的缘起、发展及其实现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三角测量法,考察了农民工子女的父母期望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认为,父母期望具有强有力的自证性影响。在"父母感知"与"孩子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中,有3/5是源于父母期望的自我证实。研究还发现,亲子沟通质量是父母期望正确性的调节变量,父母期望存在着言语报告和行为表现上的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证预言 三角测量法 反映-建构模型 亲子沟通 文化公民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对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剑梅 傅琦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7-383,共7页
采用两个3×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劝捐策略和目标框架效应对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劝捐策略和目标框架效应的主效应显著,信用劝捐被试捐赠更多,决策时间更短,损失目标框架比收益目标框架的被试决策时间更短,捐赠更多,... 采用两个3×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劝捐策略和目标框架效应对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劝捐策略和目标框架效应的主效应显著,信用劝捐被试捐赠更多,决策时间更短,损失目标框架比收益目标框架的被试决策时间更短,捐赠更多,被试在信用X损失框架情境中捐赠最多,反应时最短;(2)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的交互效应均显著,情感策略受框架效应影响较大,在损失框架下被试反应时更短,捐赠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捐策略 框架效应 捐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化社区与虚拟社区:超越虚拟-现实的二元论视角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云红 郑中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120,共6页
“虚拟社区”通常被视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独特社区形式,进而区别于物理空间下的社区。这种传统观念忽视了沟通技术产生的时空分离给人类互动和社区所带来的持续影响,忽视了人类生活都是基于中介化沟通的。这种中介化沟通造成... “虚拟社区”通常被视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独特社区形式,进而区别于物理空间下的社区。这种传统观念忽视了沟通技术产生的时空分离给人类互动和社区所带来的持续影响,忽视了人类生活都是基于中介化沟通的。这种中介化沟通造成了社区的虚拟化过程,因此一切社区都可以视为“虚拟的”社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社区”正是这种社区虚拟化的最新、也是最纯粹的表现。从社区虚拟化过程以及虚拟社区起源的社会性及其实质出发,虚拟社区从来都是现实社区,并且在不断重塑日常社区实践。在移动网络社会,必须超越虚拟与现实的二元论,基于社区虚拟化视角重新思考“虚拟社区”的本质以及当代社区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离 中介化沟通 虚拟化 虚拟社区 网络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滥用的成因分析与博弈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晶玉 蒙启红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7-178,共2页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经济力量原动力的知识产权,其独占性的渗透在某一领域已演化为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反垄断问题,构成知识产权滥用。导致知识产权滥用的因素较多,主要是知识产权领域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主体的极端利益追求以及各国知识产...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经济力量原动力的知识产权,其独占性的渗透在某一领域已演化为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反垄断问题,构成知识产权滥用。导致知识产权滥用的因素较多,主要是知识产权领域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主体的极端利益追求以及各国知识产权制度构建的价值取向异化。鉴于我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与司法之不足,我国要根据国情,从法律制度和企业自身等层面采取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政府职能 中国 行业协会 公权 私权 跨国公司 宏观调控 博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抵押物转让的《物权法》适用——《物权法》第191条之再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雅萍 王福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物权法》第191条规定抵押物转让必须以消灭抵押权为前提超越了抵押权所具有的物权性;抵押权作为价值权只能对第三人课以不损害抵押物交换价值的不作为义务,而不能作用于抵押物的转让。抵押权人同意对抵押权人而言,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物权法》第191条规定抵押物转让必须以消灭抵押权为前提超越了抵押权所具有的物权性;抵押权作为价值权只能对第三人课以不损害抵押物交换价值的不作为义务,而不能作用于抵押物的转让。抵押权人同意对抵押权人而言,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其不对抵押物转让合同效力产生影响,乃抵押权追及效力是否存在的法定限制因素。抵押物转让合同应当然有效,否则,第三人不具备受让人身份而使其代为清偿仅具普通债的代为清偿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物转让 动产抵押 不动产抵押 代为清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债管理模式与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探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蕴波 景宏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56,共7页
为应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从2009年发行地方政府公债,先后采用转贷、中央财政代发和地方财政自主发行三种模式,但这些都是在中央政府监管和控制之下的地方债,是中央债的变形。虽然地方政府公债的出现是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 为应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从2009年发行地方政府公债,先后采用转贷、中央财政代发和地方财政自主发行三种模式,但这些都是在中央政府监管和控制之下的地方债,是中央债的变形。虽然地方政府公债的出现是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但在这些模式下发行的地方政府公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债。要实现地方政府公债长期化、正规化,必须加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能力建设,编制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只有这样才符合财政体制发展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公债 管理模式 政府资产负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中国私法调整模式的构想——以分析商法为角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国华 刘永存 孙博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9-21,共3页
文章从建立民商合一的民法典的构想出发,认为商法是否独立不能从其调整对象本身具有哪些特点来考察,而应从功利角度出发,看其独立后是否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法律调整模式的运行,因此,不应将商法视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我国未... 文章从建立民商合一的民法典的构想出发,认为商法是否独立不能从其调整对象本身具有哪些特点来考察,而应从功利角度出发,看其独立后是否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法律调整模式的运行,因此,不应将商法视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我国未来的法律调整模式里不应有商法典的存在,而应将传统商法内容进行分解,部分归入民法典,部分归入经济法,都不能归入的,作为民事特别法存在,从而建立起“民法典———经济法———民事特别法”的法律调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法独立性 民法典 商法典 法律调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营商法治环境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贤平 刘旭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62,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稳步扩大规则和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法治化是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必要举措,一流的营商法治环境需要有一流的评价标准。构建中国式营商法治环境评价体系是稳步扩大规则和标准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稳步扩大规则和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法治化是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必要举措,一流的营商法治环境需要有一流的评价标准。构建中国式营商法治环境评价体系是稳步扩大规则和标准制度性开放,实现营商环境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重要举措。中国式营商法治环境评价体系构建应坚持以习近平标准化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以法治经济理论和法治评价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法治评价理论与实践经验,综合考虑我国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市场主体等角色分工,遵循可操作性、系统性、可调整性和可比较性等原则,从不同维度设置营商法治环境评价指标,将抽象的营商环境状况通过指标予以具体化,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直观、全面、可比较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营商法治环境评价 习近平标准化工作重要论述 法治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模式中政府交易角色与监管角色冲突的法律平衡 被引量:13
20
作者 石贤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5-192,共8页
在我国PPP项目的交易中,既要求政府作为平等主体的一方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又要求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一方对整个PPP过程予以监督。由于政府权界认定不清,使得政府交易角色和监管角色产生了冲突。因此,有必要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指导,从监督... 在我国PPP项目的交易中,既要求政府作为平等主体的一方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又要求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一方对整个PPP过程予以监督。由于政府权界认定不清,使得政府交易角色和监管角色产生了冲突。因此,有必要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指导,从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保护社会资本正当权益,维护公众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构建统一的PPP法律体系,以便平衡政府双重角色,实现PPP项目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合理化、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模式 政府交易角色 监管角色 冲突 法律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