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对貉生产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逸文 魏来 《饲料博览》 2025年第2期13-16,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四种乳化剂对貉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试验将180只体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貉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试验Ⅰ、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等量的,价格分别为11.4、9.9、12.3、10.8元的4种乳化剂... 试验旨在探究四种乳化剂对貉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试验将180只体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貉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试验Ⅰ、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等量的,价格分别为11.4、9.9、12.3、10.8元的4种乳化剂,试验期34 d。结果表明:1~19、20~34、1~34 d,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貉的平均日增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组中,试验Ⅱ组的1~19 d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1~19 d各试验组中,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1~34 d料重比,各试验组中试验Ⅱ组为最低;1~19、20~34、1~34 d各试验组貉的腹泻率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添加4种乳化剂,均能提高貉的平均日增重,降低其料重比及腹泻率,其中试验Ⅱ组增重最多,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其次是试验Ⅳ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生产性能 腹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生殖激素对繁殖后期母蓝狐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耀 吴汝梓 +2 位作者 刘志平 魏来 韩欢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2-916,共5页
为了解决繁殖后期母狐不发情的问题,试验针对30只繁殖后期不发情母蓝狐(Alopex lagopus),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Ⅰ组先注射孕酮(P)再注射垂体促卵泡素(FSH)和孕马血清(PMSG),Ⅱ组注射垂体促卵泡素(FSH)和孕马血清(PMSG),Ⅲ组对照不做... 为了解决繁殖后期母狐不发情的问题,试验针对30只繁殖后期不发情母蓝狐(Alopex lagopus),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Ⅰ组先注射孕酮(P)再注射垂体促卵泡素(FSH)和孕马血清(PMSG),Ⅱ组注射垂体促卵泡素(FSH)和孕马血清(PMSG),Ⅲ组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发情母蓝狐输精时一次性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 (LRH-3)。结果表明:Ⅰ组有3只发情并输精,其中2只假妊娠,无产仔;Ⅱ组有2只发情并输精,有1只假妊娠,也无产仔。Ⅲ组蓝狐均无发情表现。说明联合使用外源激素P+FSH+PMSG+LRH-3能够促使部分不发情的母蓝狐发情,但不能使其产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狐 乏情 假孕 卵泡素 孕酮 促排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狐母系起源及谱系重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聂子涵 武晓宇 +4 位作者 孙锴 樊攀 魏来 刘志平 李波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7-1014,共8页
蓝狐是圈养北极狐(Vulpex lagopus)的主要品种。因缺少科学有效的遗传管理,引进种兽后代逐年退化,造成反复引种的依赖性局面。为保持蓝狐种群的优良性状,开展科学选种选育、降低近交的概率,分析122只引进芬兰蓝狐的线粒体DNA D-Loop区29... 蓝狐是圈养北极狐(Vulpex lagopus)的主要品种。因缺少科学有效的遗传管理,引进种兽后代逐年退化,造成反复引种的依赖性局面。为保持蓝狐种群的优良性状,开展科学选种选育、降低近交的概率,分析122只引进芬兰蓝狐的线粒体DNA D-Loop区294 bp序列,结合已发表的野生、圈养北极狐种群单倍型数据进行母系追踪,应用11个微卫星位点的复合扩增对其中53只进行单亲亲权鉴定。结果表明:蓝狐种群仅有1种单倍型,血统单一,与瑞典养殖种群、西伯利亚野生种群关系密切。11个微卫星位点累计排除概率达到0.9999,成功为11只仔狐找到生物学父亲。同时发现,母狐经2次输精后成功受孕的概率较高(64%),以及同窝仔狐中存在多重父权的现象。因此,线粒体和微卫星等分子手段的引入,可以为蓝狐的遗传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狐 线粒体DNA 微卫星 亲权鉴定 遗传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敏试验在治疗发情期蓝狐阴道细菌性疾病的应用
4
作者 郝芯缈 段亚南 +3 位作者 魏来 李杰 李彦东 刘志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538,共3页
为缩短蓝狐发情期阴道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直接采用样本(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利用纸片扩散法对12种抗生素检测其敏感性。结果表明,蓝狐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时,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选用亚胺培南对疑似患病母狐治疗,用药1... 为缩短蓝狐发情期阴道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直接采用样本(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利用纸片扩散法对12种抗生素检测其敏感性。结果表明,蓝狐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时,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选用亚胺培南对疑似患病母狐治疗,用药1周后母狐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或消失。该方法可为规模化养狐场蓝狐发情期阴道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治疗节省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狐 阴道分泌物 细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和CR序列的养殖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分析
5
作者 魏宏达 李波 +4 位作者 魏来 刘志平 姜春明 史迎秋 徐艳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3-410,共8页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经过50年的人工驯养繁育,国内养殖种群不断扩大,但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了解很少,难以开展有效的遗传管理。本研究分析了东北、华北地区养殖貉种群(N=160)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经过50年的人工驯养繁育,国内养殖种群不断扩大,但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了解很少,难以开展有效的遗传管理。本研究分析了东北、华北地区养殖貉种群(N=160)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控制区(CR)序列,并与已经发表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定义了5个Cyt b基因和6个CR序列单倍型,其中与俄罗斯产乌苏里亚种共享单倍型分别是3个和4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养殖貉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处于临界点(Hd=0.50)、核苷酸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Pi>0.5%),但二者均明显低于俄罗斯野生乌苏里貉种群。这种遗传多样性模式可能主要是由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导致的。此外,红褐色型貉遗传多样性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和白色型貉。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国内养殖貉种群分为3个世系,主要是乌苏里亚种、与同亚种的俄罗斯野生种群亲缘关系密切。研究还发现有1个单倍型(CH5-DH5)与越南产指名亚种共享同一个单倍型世系。这说明建群引种中可能偶然引入了华南地区分布的指名亚种。综上分析,我国养殖貉种群已经出现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迹象,需要监控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引入具有新基因型的野生貉种,制定科学的交配模式,避免近交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Cyt b基因 控制区(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铜水平对貉造血功能和肝脏铜浓度的影响
6
作者 魏宇森 徐婷婷 +2 位作者 郑淑强 魏来 刘志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9-642,共4页
为了分析日粮中不同水平的铜对貉造血功能和肝脏中铜的沉积量的影响,试验选取貉12只,随机平分成4组,分别编号为Ⅰ、Ⅱ、Ⅲ、Ⅳ组。Ⅳ组为对照组正常投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铜为10mg/kg。Ⅰ、Ⅱ、Ⅲ组为试验组,在基于日粮铜水平上分别添... 为了分析日粮中不同水平的铜对貉造血功能和肝脏中铜的沉积量的影响,试验选取貉12只,随机平分成4组,分别编号为Ⅰ、Ⅱ、Ⅲ、Ⅳ组。Ⅳ组为对照组正常投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铜为10mg/kg。Ⅰ、Ⅱ、Ⅲ组为试验组,在基于日粮铜水平上分别添加10mg/kg、20mg/kg、30mg/kg的外源铜。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Ⅰ、Ⅱ、Ⅲ组RBC(红细胞数)、HGB(血红蛋白数)、HCT(红细胞比容)3项血液指标先上升,后逐渐稳定,高于Ⅳ组,且差异显著(P<0.05);Ⅰ、Ⅱ组肝脏铜沉积量与日粮中铜含量呈正相关,Ⅲ组肝脏铜沉积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日粮中添加外源铜对貉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当日粮中铜水平超过30mg/kg时铜会在貉肝脏中加倍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水平 铜沉积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貉饲养过程中营养、环境和卫生的福利要求
7
作者 张洪伟 姜春明 +4 位作者 王亚男 周英昊 郭建军 宋连杰 王夕国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第1期34-36,共3页
我国貉的饲养量很大,但貉皮品质参差不齐。导致貉皮质量差的原因,除品种原因外,在养殖中还存在饲养标准化低、营养搭配不合理、笼舍结构不符合标准、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本文从营养、环境、卫生三方面来分析我国貉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福利问... 我国貉的饲养量很大,但貉皮品质参差不齐。导致貉皮质量差的原因,除品种原因外,在养殖中还存在饲养标准化低、营养搭配不合理、笼舍结构不符合标准、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本文从营养、环境、卫生三方面来分析我国貉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福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福利要求及改善方法,以期为提高貉皮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环境 卫生 福利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