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超 李志伟 张艳桥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1-579,共9页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 9)基因编辑系统是基于古细菌抵御外源核酸入侵的免疫机制为基础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基因编辑系统,该...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 9)基因编辑系统是基于古细菌抵御外源核酸入侵的免疫机制为基础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基因编辑系统,该系统具有更加高效、操作简单、细胞毒性小等特点。目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肿瘤研究的诸多方面中得到应用,包括肿瘤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构建动物肿瘤模型、筛选肿瘤细胞表型及耐药相关基因以及肿瘤的基因治疗等诸多方面。本文就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肿瘤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时佳琪 刘超 +1 位作者 张艳桥 张纯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1-195,共5页
抗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在转化、维持治疗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YN968D1)已批准用于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三线及三线以上的治疗,并在多个实... 抗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在转化、维持治疗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YN968D1)已批准用于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三线及三线以上的治疗,并在多个实体肿瘤中探索应用。随着对阿帕替尼研究的深入,其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阿帕替尼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了现有的临床数据,对比了阿帕替尼与其他常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不良反应的优劣,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该药的安全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恶性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不良反应 靶向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活检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现状
3
作者 杨佳妮 方琳 张艳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76-580,共5页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且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肿瘤。由于GEP-NENs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学行为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误诊率和漏诊率极高。同时,原发部...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且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肿瘤。由于GEP-NENs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学行为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误诊率和漏诊率极高。同时,原发部位和分级不同的GEP-NENs分子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因此该类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目前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于影像学和组织活检等传统方法。这导致只能获得取样位置的基因信息,而不能反映肿瘤的整体情况。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高度发展,循环生物标志物和液体活检技术弥补了组织活检所带来的局限性,为提高GEP-NENs的诊断率和实现精准治疗带来了新机遇。本文将总结并比较液体活检在GEP-NENs中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循环生物标志物 液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 p53 PCNA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陆海波 王东亮 张清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学指标c-erbB-2、p53、PCNA及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乳腺癌组织切片c-erbB-2、p53、PCNA及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erbB-2表达41.1%,与组织学分级呈... 目的:探讨生物学指标c-erbB-2、p53、PCNA及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乳腺癌组织切片c-erbB-2、p53、PCNA及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erbB-2表达41.1%,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患者年龄(≥35岁)、ER、PR受体关系不密切;p53蛋白表达48.2%,与组织学分级、ER、PR受体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35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呈负相关;全组PCNA表达100%;bcl-2表达50.0%,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ER、PR受体呈负相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35岁)关系不密切。结论:生物学指标c-erbB-2、p53、PCNA及bcl-2应与临床预后因素临床期别、组织学分级等联合应用,提高对乳腺癌预后评价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癌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