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药微球-TACE治疗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肝转移12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惠文 刘瑞宝 +1 位作者 李晓婧 何东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索载药微球(DEB)-TACE治疗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12例,给予DEB-TACE治疗肝转移病灶,观察首次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目的探索载药微球(DEB)-TACE治疗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12例,给予DEB-TACE治疗肝转移病灶,观察首次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疗效。结果常见不良反应为细胞毒性反应、肝功一过性升高、发热、恶心呕吐及腹痛,不良反应集中在3级以下,无严重不良反应及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及6个月总缓解率(ORR)分别为75%,5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1.7%,83.3%。结论 DEB-TACE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肝转移 经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的制作及病理观察
2
作者 何东风 徐克 +7 位作者 蒋宝国 王悦 邵海波 曹智刚 戴旭 郭敏 姜惠杰 刘瑞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观察兔VX2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不同时间段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超声引导经皮穿刺48只新西兰白兔接种VX2肿瘤,并开腹射频消融制作残余肿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于射频消融术(RFA)之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及... 目的观察兔VX2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不同时间段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超声引导经皮穿刺48只新西兰白兔接种VX2肿瘤,并开腹射频消融制作残余肿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于射频消融术(RFA)之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及3周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残余肿瘤组织射频消融术后MVD、VEGF及PCNA表达即明显减低,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至射频消融后2周;RFA后2周至第3周,MVD、VEGF及PCNA表达再次增加。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后残余肿瘤短期内受到抑制,仍需要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模型 动物 残余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玉峰 何东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4-532,共9页
肝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继发性肝癌则多源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肝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继发性肝癌则多源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化疗灌注、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根据巴塞罗那分期(BCLC)及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TACE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载药微球的兴起与发展,载药微球-TACE(D-TACE)开始在各个分期的肝癌治疗中崭露头角。本文就TACE尤其是D-TACE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肝转移瘤中的应用,TACE与其他治疗方式的临床获益及不良反应,以及TACE治疗后的肿瘤复发和影响预后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肝转移瘤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景岚 刘瑞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3-98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4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DEB-TACE(drug-eluting bead TACE)组18例,cTACE(c... 目的探讨经导管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4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DEB-TACE(drug-eluting bead TACE)组18例,cTACE(conventional TACE)组26例。DEBTACE组予以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cTACE组予以碘油-化疗药物乳剂及补充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术后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4例患者均成功接受TACE治疗,DEB-TACE组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c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肝功能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cTACE组损伤程度高于DEB-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道损伤、肿瘤破裂出血、肝脓肿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短期疗效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肝转移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路皓 杨奕 +4 位作者 张精文 刘琦 卢俊蓉 侯英文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HCC患者101例,其中50例患者接受TACE+TKI+ICI治疗,51例患者接受HAIC+TKI+ICI治疗。比较两组的OS、PFS,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评估方案的安全性。结果TACE+TKI+ICI组中位PFS为12.0个月,HAIC+TKI+ICI组为11.0个月(P=0.030)。TACE+TKI+ICI组中位OS未达到,HAIC+TKI+ICI组为14.6个月(P=0.005)。TACE+TKI+ICI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总胆红素升高(46.0%)及肝功能损伤(26.0%),HAIC+TKI+ICI组则为白蛋白降低(62.7%)、乏力(39.2%)及胃肠道反应(31.4%)。结论TACE+TKI+ICI方案有着更佳的远期生存获益,而HAIC+TKI+ICI方案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肝功能储备,两种方案均未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术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治疗 联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IC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晚期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琦 张颖 +3 位作者 张精文 陈路皓 杨奕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744,共7页
目的 评估以mFOLFOX为基础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Vp3,Vp4)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 目的 评估以mFOLFOX为基础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Vp3,Vp4)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接受以mFOLFOX为基础的HAIC联合TKI和ICI治疗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主要终点是PVTT反应的客观缓解率,次要终点是6个月、1年生存率和总生存期(OS),评估了相应的不良反应事件及并发症。使用ITK-SNAP软件评估PVTT反应,寿命表计算6个月及1年的生存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总OS,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了与PVTT反应及OS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37例患者中7例(18.92%)PVTT体积完全消失(CR),21例(56.76%)患者PVTT体积减少超过50%(PR)。PVTT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5.68%。6个月生存率为89%,1年生存率为66%,中位OS为15.8个月。在单变量分析中,治疗中出现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P=0.010)与PVTT反应相关,Child-Pugh评分(P=0.010)、治疗中出现PVTT反应(P=0.004)作为预测OS的重要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癌栓治疗前体积(P=0.033)、门静脉海绵样变(P=0.007)是预测PVTT反应的重要因素,Child-Pugh评分(P=0.035)、治疗中出现PVTT反应(P=0.015)作为预测OS的重要因素。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面,与HAIC相关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与奥沙利铂相关的疼痛(30.80%)和血小板减少症(22.59%),其中10例(27%)发生了3级的疼痛,4例(11%)出现了3级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在出现疼痛后通过减慢泵入速度及相应的止痛治疗后都可得到缓解;与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反应(16.45%),其中6例(16%)发生了3级手足反应。结论 以FOLFOX为基础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诱导了75.68%的PVTT客观缓解率,为肝内肿瘤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沈海洋 杨光 +3 位作者 刘瑞宝 刘岩 杨奕 岳同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区疼痛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TACE术后肝区疼痛程度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肝区疼痛,B组有明显肝区疼痛,比较两组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分析TACE后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区疼痛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TACE术后肝区疼痛程度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肝区疼痛,B组有明显肝区疼痛,比较两组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分析TACE后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介入术后4~6周行CT检查,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A、B两组CR、PR、SD、PD分别为0、1.45%、88.41%、10.14%和0、14.29%、81.63%、4.08%,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7)。分析术后疼痛原因可能与术前病灶血供、包膜、肝硬化和术后病灶碘油充填类型有关,其中碘油沉积分型与疼痛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1)。结论介入术后肝区疼痛多提示患者肿瘤栓塞效果好、预后好。充分认识TACE后肝区疼痛与疗效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疗栓塞 肝区疼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瑞宝 沈海洋 +3 位作者 潘雪玲 刘岩 隋林 杨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价值及其应用于门诊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部切割针穿刺活检的门诊患者782例。穿刺后即刻CT复查,患者留院观察1h后无症状者出院。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并发症发生...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价值及其应用于门诊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部切割针穿刺活检的门诊患者782例。穿刺后即刻CT复查,患者留院观察1h后无症状者出院。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82例全部穿刺成功。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65%、94.54%、100%。气胸、咯血发生率分别为19.31%(151/782)和6.52%(51/782)。6例(6/782,0.77%)患者穿刺后需入院治疗,其中2例接受胸腔闭式引流,2例出现血胸,另2例离院后出现呼吸困难再次入院治疗。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可安全应用于门诊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活组织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光 于友涛 +2 位作者 杨奕 王赫 刘瑞宝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75例,其中30例接受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并经该途径取得支架狭窄处组织的病理学诊断。同时再次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75例,其中30例接受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并经该途径取得支架狭窄处组织的病理学诊断。同时再次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或外引流解决胆道再狭窄。结果获得病理学诊断结果的30例患者中,15例为因肿瘤生长引起支架狭窄,10例为慢性炎症,5例为胆砂形成。另45例为早期病例,无钳取病理条件,未接受病理组织学活检。经治疗后明显好转50例,改善21例,治疗无效4例,有效率为94.67%。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为治疗支架再狭窄的有效、安全的方法。肿瘤生长为引起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梗阻性 支架 缩窄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性肺癌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瑞宝 杨光 +5 位作者 崔亚利 刘岩 潘雪玲 何东风 马建群 隋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癌的价值。方法30例不可切除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125I粒子植入术前或后1周内行动脉灌注化疗;B组16例,单纯125I粒子植入治疗。两组患者125I粒子植入2个月后行胸...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癌的价值。方法30例不可切除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125I粒子植入术前或后1周内行动脉灌注化疗;B组16例,单纯125I粒子植入治疗。两组患者125I粒子植入2个月后行胸部CT检查,按RECIST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A组植入粒子552枚,9例行了2次动脉灌注化疗;B组共植入125I粒子603枚。CT复查显示:A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4例,进展(PD)0例,治疗有效率为71.4%;B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5例,进展(PD)1例,治疗有效率为62.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62.5%,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不可切除性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125I粒子 组织间插植 动脉灌注化疗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叶前、后段原发性肝癌TACE后VEGF及CD34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海洋 刘瑞宝 +4 位作者 刘岩 杨奕 孙厚宾 王惠文 李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肝右叶后段原发性肝癌病灶较前段易发生侧支循环的可能机制。方法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57份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40份(单纯手术组),按影像学检查符合筛选标准3... 目的探讨肝右叶后段原发性肝癌病灶较前段易发生侧支循环的可能机制。方法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57份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40份(单纯手术组),按影像学检查符合筛选标准3l例分两组。A组:13例,病灶位于肝右叶前段(V、Ⅷ段);B组:18例,病灶位于肝右后段(Ⅵ、Ⅶ段)。采用免疫组化联酶卵白素染色(SP)法,检测残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结果 TACE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分别为86.0%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TACE组MVD值较单纯手术组显著增高,分别为79.37±15.36和43.23±1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ACE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与MVD值变化呈正相关(r_s=0.493,P<0.01)。B组病灶周围MVD略高于A组,分别为80.44±13.74和78.08±15.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诱导的新生血管生成理论可能并非肝右叶前后段病灶侧支循环建立差异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肝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支架术后联合腔内近距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雪玲 岳同云 +1 位作者 李微清 隋文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腔内 患者 放射治疗 晚期食管癌 食管瘘 内支架术 护理体会 梗阻 联合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家 聂春生 +2 位作者 刘施乾 何东风 刘瑞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9-89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m RECIST标准与RECIST标准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一致性,确定哪种标准可以更好地评价疗效。方法应用两种标准分别评价78例TACE联合RFA治疗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疗效,计算KAPPA系数确定... 目的对比分析m RECIST标准与RECIST标准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一致性,确定哪种标准可以更好地评价疗效。方法应用两种标准分别评价78例TACE联合RFA治疗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疗效,计算KAPPA系数确定两种标准的一致性。运用Kaplan-Mier法计算不同缓解程度的中位生存时间,通过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缓解程度的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曲线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应用SPSS19.0计算两种标准评价结果的KAPPA系数为0.243(χ2=5.250,P<0.01),通过运用Kaplan-Mier法计算不同缓解程度的中位生存时间,通过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显示RECIST标准评价出的SD与PR的曲线有多处交叉重合的部分,两者的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 RECIST标准的不同缓解情况的生存曲线相对较平衡没有重合部分,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m RECIST标准并不适合所有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后评估,病灶边缘不清和强化不明显的将导致无法应用m RECIST标准。(2)m RECIST标准更准确地评估了TACE联合PRA治疗超米兰标准肝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ECIST标准 超米兰标准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叶前、后段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海洋 杨光 +4 位作者 刘瑞宝 何东风 杨奕 孙厚宾 王惠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分析位于肝右叶前、后段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TACE治疗后病灶近期疗效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月首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83例HCC患者,将其中按影像学检查符合筛选标准58例(83个病灶)分两组。... 目的分析位于肝右叶前、后段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TACE治疗后病灶近期疗效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月首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83例HCC患者,将其中按影像学检查符合筛选标准58例(83个病灶)分两组。A组:共23例,病灶位于肝右叶前段(Ⅴ、Ⅷ段);B组:共35例,病灶位于肝右后段(Ⅵ、Ⅶ段)。分析经TACE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3个月复查的CT、MRI资料,按照RECIST标准比较两组病灶近期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A、B两组的CR、PR、SD、PD分别为0、4.3%、87.0%、8.7%和0、22.9%、68.6%、8.6%,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3个月后两组的CR、PR、SD、PD分别为0、8.7%、73.9%、17.4%和0、34.3%、62.9%、2.9%,O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病灶大小随时间变化,后段组比前段组缩小明显(F=7.873,P<0.05)。结论肝右叶后段HCC经TACE治疗后短期疗效优于前段,对于不同位置病灶的综合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肝段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在盆腔转移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立楠 侯英文 +2 位作者 侯训博 王平 刘瑞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转移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盆腔转移瘤患者23例,计26个病灶。患者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0~2分。术前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 目的探讨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转移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盆腔转移瘤患者23例,计26个病灶。患者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0~2分。术前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计划设计,术后进行剂量验证。术中在CT引导下,经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行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粒子活度0.6~0.8 mCi,D90为76.7~122.1 Gy,植入粒子12~144粒,共植入粒子1 653粒。评价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有效率,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随访时间4~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1.3%,73.9%,34.8%。2个月局部控制率91.3%,有效率73.9%。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1例患者诉穿刺部位局部疼痛,9例盆腔出血,6例有发热,4例粒子移位脱落至盆腔,2例轻度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放射性肠炎,未出现严重致死性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盆腔转移瘤安全、有效、可行的一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共面模板 放射性^(125)I粒子 盆腔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氟尿嘧啶胃左动脉灌注与静脉化疗药物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宝忠 杨光 尚鸣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 评价氟尿嘧啶动物胃左动脉灌注和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动力学的基础实验比较。方法 实验家兔 18只 ,随机分 6个时间组 ,由胃左动脉注入氟尿嘧啶 (按 5 0mg/kg) ,于不同时间点 ,留取门静脉及外周静脉血 ,同时处死动物 ,取部分胃组织... 目的 评价氟尿嘧啶动物胃左动脉灌注和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动力学的基础实验比较。方法 实验家兔 18只 ,随机分 6个时间组 ,由胃左动脉注入氟尿嘧啶 (按 5 0mg/kg) ,于不同时间点 ,留取门静脉及外周静脉血 ,同时处死动物 ,取部分胃组织。血样及组织样经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对照组由耳缘静脉注入氟尿嘧啶 (5 0mg/kg) ,不同时间取血和组织 ,同上处理后测定。 结果 两种途径给药后的门静脉及外周静脉的药时曲线均为 5min达到高峰值 ,之后迅速下降 ,30min后下降缓慢 ,符合二室模型 ;动脉灌注组门静脉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外周血药浓度 ,亦明显高于静脉注药组的门静脉浓度 ,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5min后动脉灌注组胃组织药物浓度 11倍于静脉给药组 ,2h后两者浓度接近。结论 经胃左动脉灌注在门静脉及胃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高的水平 ,而且能使局部药物相对集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定 药物动力学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技术在食管恶性狭窄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友涛 何东风 +1 位作者 李陆鹏 张晶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技术在食管恶性狭窄病变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晚期食管癌引起的食管恶性狭窄患者40例,口服对比剂后,对其狭窄病变段分别进行三维数字减影检查及二维数字减影检查,并将检查得到的三维数字减影图像与普通食管气钡...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技术在食管恶性狭窄病变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晚期食管癌引起的食管恶性狭窄患者40例,口服对比剂后,对其狭窄病变段分别进行三维数字减影检查及二维数字减影检查,并将检查得到的三维数字减影图像与普通食管气钡双重造影片及二维数字减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数字减影可以清晰显示食管恶性狭窄的位置,精确测量长度,清晰显示食管癌病灶内的溃疡及穿孔的形态,发现较隐匿的食管瘘,有助于精确定位及选择合适的食管内支架。结论三维数字减影技术对于食管癌恶性狭窄的诊断,病变的精确测量及内支架的有效置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 恶性食管狭窄 食管瘘 食管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细胞癌残癌组织HIF-1α、VEGF及CD34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海洋 刘瑞宝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细胞癌(HCC)残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取TACE后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24份(TACE组)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30份(单纯手术...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细胞癌(HCC)残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取TACE后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24份(TACE组)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30份(单纯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残癌组织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结果 HIF-1α和VEGF在TACE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83%、91.67%,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66.67%、63.33%,P=0.008、0.016);TACE组残癌组织中MVD值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P<0.001)。TACE组残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46,P=0.006);HIF-1α、VEGF表达与MVD值变化呈正相关(r=0.512,P=0.010;r=0.793,P<0.001)。结论 TACE后能明显上调HIF-1α的表达,HIF-1α/VEGF通路在血管新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HCC经TACE后残癌复发、转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疗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单位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放射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肺癌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雪玲 殷淑莲 刘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48-649,共2页
关键词 放射粒子 组织间置入 肺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植入放射性^(125)I 粒子治疗门静脉癌栓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立楠 刘岩 刘瑞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以"肝癌介入术后1个月复查"入院。实验室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48 u/L,丙氨酸转氨酶38 u/L,血清总胆红素15.83 umol/L,血清白蛋白38 g/L,血清前白蛋白123 mg/L,凝血酶原时间13.8 s,国际正常化比值(INR)1.19,...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以"肝癌介入术后1个月复查"入院。实验室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48 u/L,丙氨酸转氨酶38 u/L,血清总胆红素15.83 umol/L,血清白蛋白38 g/L,血清前白蛋白123 mg/L,凝血酶原时间13.8 s,国际正常化比值(INR)1.19,白细胞4.82×10^9/L,红细胞计数4.42×10^12/L,血小板计数71×10^9/L,AFP 5.02 ng/ml,CA19-9〈0.6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放射性125I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