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组学在^18F-FDG PET/CT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高超 孙莹莹 孙夕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9-1242,共4页
近年来,PET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借助^18F-FDG或多种类型在体放射性分子示踪剂,可无创地从功能及分子水平提供活体内肿瘤信息。影像组学是基于计算机学习的医学影像分析方法。微观分子水平上的基因或蛋白质变化可在宏观影像图片上有所体现... 近年来,PET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借助^18F-FDG或多种类型在体放射性分子示踪剂,可无创地从功能及分子水平提供活体内肿瘤信息。影像组学是基于计算机学习的医学影像分析方法。微观分子水平上的基因或蛋白质变化可在宏观影像图片上有所体现。深度挖掘影像特征,可反映人体组织、细胞和基因水平变化,预测和评估肿瘤异质性。本文聚焦于影像组学流程和研究重点、难点及18F-FDG PET影像组学临床应用,对目前^18F-FDG PET影像组学预测肿瘤分子分型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在肺癌早期诊断及抗血管药物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莹 晏玉玲 +1 位作者 申宝忠 孙夕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大多数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对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作为一种新型的... 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大多数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对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袭性成像方法,能够在体监测肿瘤血管的功能状态,对肺癌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药物疗效进行个体化评估。本文主要针对DCE-MRI在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鉴别 抗血管治疗 磁共振成像 DCE-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响应性19F磁共振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诊断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爽 孙夕林 +1 位作者 王凯 吴丽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0-944,共5页
智能响应性纳米分子探针可在精确成像监测探针分布并定位肿瘤的前提下实现肿瘤靶向成像、快速响应、灵敏诊断及精确治疗。MRI,特别是19F-MRI灵敏度高和背景噪声低,近年来采用智能响应性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检测pH变化以及酶活性、还... 智能响应性纳米分子探针可在精确成像监测探针分布并定位肿瘤的前提下实现肿瘤靶向成像、快速响应、灵敏诊断及精确治疗。MRI,特别是19F-MRI灵敏度高和背景噪声低,近年来采用智能响应性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检测pH变化以及酶活性、还原微环境、乏氧和光热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围绕智能响应性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诊断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分子成像 分子探针技术 智能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成像与肿瘤靶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夕林 韩兆国 +1 位作者 吴泳仪 申宝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479,共5页
肿瘤关键分子靶点的异常表达(表达水平和表达状态)与分子靶向治疗反应、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精准评价肿瘤关键分子表达水平和表达状态,无论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开展前、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均显得尤为关键。分子成像可以无创、实... 肿瘤关键分子靶点的异常表达(表达水平和表达状态)与分子靶向治疗反应、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精准评价肿瘤关键分子表达水平和表达状态,无论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开展前、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均显得尤为关键。分子成像可以无创、实时而全面地对肿瘤关键靶点的表达水平及表达状态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对筛选优势人群、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简述基于不同分子探针的分子成像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分子成像在靶向治疗中的价值,以期有益于新型治疗策略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成像 临床应用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P-MRS扫描序列选择及进展
5
作者 刘阳 杨春升 +2 位作者 李昊翔 王凯 孙夕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人体许多组织中的含磷化合物可提供有关疾病微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磷磁共振波谱(31 P-MRS)是研究人体不同组织的能量代谢和生化改变的无创性方法,可用于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反应。磷的磁旋比低,在体含量相对较低,故31 P-MRS信噪比低;针... 人体许多组织中的含磷化合物可提供有关疾病微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磷磁共振波谱(31 P-MRS)是研究人体不同组织的能量代谢和生化改变的无创性方法,可用于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反应。磷的磁旋比低,在体含量相对较低,故31 P-MRS信噪比低;针对不同目的适当选择扫描序列可提高31 P-MRS质量。本文针对31 P-MRS不同扫描序列及其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化学位移 序列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响应型^(19)F-MR分子成像纳米探针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雪松 卫佳楠 +3 位作者 王洪斌 吴丽娜 王凯 孙夕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4,共4页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其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在体研究肿瘤细胞与TM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研发肿瘤精准诊断新技术以及开发有效抑制肿瘤新策略的迫切需...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其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在体研究肿瘤细胞与TM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研发肿瘤精准诊断新技术以及开发有效抑制肿瘤新策略的迫切需求。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着眼于生物过程的分子水平变化,对早期TME中分子改变及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已研制出多种针对TME响应的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这类探针可在复杂TME中的某些特定刺激下,使含氟小分子核团暴露,19F-MR信号明显增强。利用探针这一环境响应特性,结合19F-MR成像,可在分子水平早期可视化TME中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实现肿瘤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有利支持。该综述从基础及临床研究需求出发,对已研发的TME响应型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展开评述,以期为新型纳米探针的设计、制备及临床转化提供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分子影像学 纳米分子成像探针 ^(19)氟 磁共振成像 智能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pH成像原理及其在肿瘤酸性微环境形成机制及其发展演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姜炜琪 姜萌 +1 位作者 阿荣 孙夕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肿瘤组织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性,其中pH调节异常是肿瘤微环境的特殊标志之一。实体肿瘤的酸性微环境在其发展、侵袭及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能够定性定量检测肿瘤细胞外环境pH值对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发生发... 肿瘤组织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性,其中pH调节异常是肿瘤微环境的特殊标志之一。实体肿瘤的酸性微环境在其发展、侵袭及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能够定性定量检测肿瘤细胞外环境pH值对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发生发展以及监测临床应用抗癌药物疗效的意义重大。MRI可无创在体、实时动态及定量对肿瘤酸性微环境进行成像检测,具有肿瘤早期诊断、正确疾病管理、指导个体化治疗、评价疗效的潜力。本综述从肿瘤酸性微环境的形成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出发,对目前现有的磁共振pH成像技术及方法展开评述,为设计研究新型磁共振pH成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促进其临床转化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肿瘤酸性微环境 pH成像 13C 19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LTPET成像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8
作者 全震 王瑞峰 +1 位作者 孙夕林 申宝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40-944,共5页
1998年,Shields等[1]首次提出利用18F-氟代胸苷(^18F-fluorothymidine,^18F-FLT)PET成像作为非侵入性评估肿瘤细胞增殖的工具,这种新型PET显像剂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18F-FLT是胸腺嘧啶类似物,主要通过被动扩散和N... 1998年,Shields等[1]首次提出利用18F-氟代胸苷(^18F-fluorothymidine,^18F-FLT)PET成像作为非侵入性评估肿瘤细胞增殖的工具,这种新型PET显像剂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18F-FLT是胸腺嘧啶类似物,主要通过被动扩散和Na^+依赖的转运体进入细胞内。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 1,TK1)是DNA合成补救途径的关键酶,催化胸苷磷酸化为胸苷-磷酸。^18F-FLT因与胸苷结构类似,可被TK1在细胞质内磷酸化形成^18FFLT-单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放射性示踪剂 胸苷 疾病模型 动物 动物实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18)F-^(19)F同位素交换的分子影像探针合成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重庆 孙夕林 +2 位作者 吴丽娜 刘杨 申宝忠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随着PET/CT显像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尤其是18 F标记的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发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一种基于18F-19F同位素交换原理下的正电子药物合成方法,因其无需干燥步骤、可以实现一步法标记、分离纯... 随着PET/CT显像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尤其是18 F标记的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发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一种基于18F-19F同位素交换原理下的正电子药物合成方法,因其无需干燥步骤、可以实现一步法标记、分离纯化简单、可实现多功能标记等优势,成为一种新的放射性药物标记的策略。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同位素交换原理,利用放射合成子AMBF3标记分子影像探针的策略,并就目前其基本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学 分子探针 同位素交换法 三氟硼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