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海马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慢病毒注射与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惊宇 李金星 +2 位作者 孙永奇 赵虹 杨子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8-651,共4页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海马脑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方法,并检测BDNF慢病毒载体体内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生理盐水组(NS)、GFP慢病毒注射组(GFP)和BDNF慢病毒注射组(BDN...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海马脑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方法,并检测BDNF慢病毒载体体内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生理盐水组(NS)、GFP慢病毒注射组(GFP)和BDNF慢病毒注射组(BDNF),每组15只。所有实验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定位海马组织。NS、GFP和BDNF组分别给予盐水(2μL)、GFP慢病毒(2μL)和BDNF慢病毒(2μL),SH组只实行手术操作。注射手术7d、14d和30d后,分别处死大鼠并进行在冰上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分别提取海马总RNA和总蛋白质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DNF的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结果:BDNF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7d、14d和30d后,均可以成功检测到BDNF在mRNA和蛋白水平在海马脑区都有明显的表达,同假手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原位杂交检测显示BDNF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海马脑区7d、14d和30d的BDNF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均保持稳定。结论:成功地建立了BDNF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海马脑区的方法,并可在注射后不同时间段检测到BDNF高水平的表达和均匀的海马脑区分布,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慢病毒 治疗性基因操作 海马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惊宇 赵节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rAAV-BDNF)的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孕18d大鼠建立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模型,感染rAAV-BDNF病毒。在检测了BDNF稳定的表达水平后,用MAP2染色法...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rAAV-BDNF)的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孕18d大鼠建立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模型,感染rAAV-BDNF病毒。在检测了BDNF稳定的表达水平后,用MAP2染色法来标示神经元树突形态。用荧光显微镜采样,统计胞体约15~20μm的MAP2阳性细胞初级树突的数目和长度。对照组神经元为感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结果感染rAAV-BDNF的海马神经元初级树突数目为(14±3)个,对照组的初级树突数目为(6±1)个。rAAV-BDNF感染的海马神经元树突总长度为(1500±150)μm,对照组的树突总长度为(700±50)μm,两组无论是树突数目还是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8和6.238,均P〈0.05)。结论rAAV-BDNF转染大鼠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后,能起到促进树突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腺病毒 海马 神经元 树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使综合征致病基因UBE3a在大鼠神经元细胞中的克隆和表达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蒋玉萌 赵雪 +3 位作者 王宁 王洪才 张惊宇 杨子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46,350,共4页
目的:调取并构建含有人UBE3a基因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UBE3a,采用磷酸钙转染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在神经元细胞中表达并观察EGFP-UBE3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胎脑组织cDNA文库中扩增UBE3a基因的ORF片段并进行... 目的:调取并构建含有人UBE3a基因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UBE3a,采用磷酸钙转染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在神经元细胞中表达并观察EGFP-UBE3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胎脑组织cDNA文库中扩增UBE3a基因的ORF片段并进行酶切构建pEGFP-UBE3a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用磷酸钙转染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8天和14天时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PCR扩增获得人胎脑组织cDNA文库中UBE3a cDNA全长2559 bp,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UBE3a成功,经DNA测序与Gen-Bank中的人UBE3a cDNA序列一致。经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中有高水平的EGFP-UBE3a蛋白表达,且UBE3a在早期神经元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广泛表达,并弥散在轴突和树突,而在成熟神经元细胞核中的表达明显富集。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EGFP-UBE3a真核表达质粒,EGFP-UBE3a蛋白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且随着神经元的成熟逐步向核内富集,为进一步研究UBE3a基因在天使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E3a基因 天使综合征 体外神经元培养 基因表达与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神经毒素A诱导与神经离断咬肌变化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刘慧敏 赵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80-2383,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离断神经后与肉毒神经毒素A(BTA)诱导下兔咬肌萎缩的变化,指导安全应用BTA,为临床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取25只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另50只平均分为A组和B组进行咬肌萎缩实... 目的探讨比较离断神经后与肉毒神经毒素A(BTA)诱导下兔咬肌萎缩的变化,指导安全应用BTA,为临床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取25只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另50只平均分为A组和B组进行咬肌萎缩实验:A组右侧离断咬肌神经干,B组右侧咬肌为实验侧注射BTA(3μg/kg),左侧均为对照侧。行超声检测、质量测量及肌细胞组织化学检测比较肌肉变化。结果术后两组实验侧咬肌厚度及质量均显著减小,分别减小至正常的50.80%、66.80%及54.07%、56.16%。两组实验侧肌纤维类型及肌细胞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 BTA对咬肌的化学去神经诱导肌萎缩作用较离断神经产生的作用为弱,BTA诱导骨骼肌萎缩主要是在注射部位的靶肌,无明显扩散作用。BTA对肌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离断 肉毒神经毒素A 咬肌 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对A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洪财 蒋玉萌 +5 位作者 赵雪 王宁 高迪 关铭 张惊宇 杨子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7-450,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A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经Aβ淀粉样蛋白损伤建立细胞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β淀粉样蛋白诱导损伤对照组(损伤对照组)...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A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经Aβ淀粉样蛋白损伤建立细胞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β淀粉样蛋白诱导损伤对照组(损伤对照组)、Rb1低剂量组(10mg.L-1)、Rb1中剂量组(50mg.L-1)及Rb1高剂量组(100mg.L-1),应用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生长增殖活力,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化学发光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内caspase-3活性。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损伤对照组和Rb1低、中及高剂量组神经元生存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损伤对照组下降最明显;与损伤对照组比较,Rb1中、高剂量组神经元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损伤对照组、Rb1低、中剂量组的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损伤对照组增加最明显;损伤对照组与Rb1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对照组caspase-3活性与Rb1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对Aβ淀粉样蛋白诱导性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海马神经元 CASPASE-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丁婧 赵琳琳 +3 位作者 曲扬 高腾 杨滨瑞 张惊宇(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91-1792,F0003,F0004,共4页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D)、阿尔茨海默病(AD)以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等,目前临床对于此类疾病尚缺少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方法,而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力工具。本文对神经系统几个代表性退行性疾病的基...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D)、阿尔茨海默病(AD)以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等,目前临床对于此类疾病尚缺少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方法,而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力工具。本文对神经系统几个代表性退行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早期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在靶细胞丢失之前进行干预,并为新的基因疗法应用于临床提供可能,从而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取得真正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基因治疗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脑屏障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岭 赵琳琳 +2 位作者 郭思琦 李慧灵 张惊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3-1068,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中枢神经系统易受到致病因素影响而发生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同时亦可出现中枢神经系...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中枢神经系统易受到致病因素影响而发生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同时亦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而血脑屏障能够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对血脑屏障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综述,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更新与更全面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血脑屏障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春悦 方力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78-1684,共7页
背景急性脑梗死是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较为危重的疾病。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起病急,症状重,C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低,而核磁共振检查又不易立即实施,这使得表现为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有必要探究适用于急... 背景急性脑梗死是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较为危重的疾病。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起病急,症状重,C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低,而核磁共振检查又不易立即实施,这使得表现为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有必要探究适用于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检查和评价方法。目的分析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中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急性前庭综合征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提供借鉴,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7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102例,录入相关临床体征,以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作为脑梗死诊断的金标准,分为脑梗死组(16例)与非脑梗死组(8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影响因素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头脉冲试验-眼震-眼位偏斜试验(HINTS)阳性比例、ABCD2评分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NTS阳性、ABCD2评分、吸烟史、饮酒史、听力下降是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NTS阳性(OR=99.043,95%CI=8.120~1208.090)和ABCD2评分(OR=2.820,95%CI=1.188~6.696)是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指标联合、HINTS阳性、ABCD2评分、吸烟史、饮酒史、听力下降预测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0.874、0.734、0.643、0.649和0.604。结论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中非脑梗死比例较大,其中以前庭神经炎最常见,HINTS阳性和ABCD2评分与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持续性头晕 急性前庭综合征 脑梗死 头脉冲试验-眼震-眼位偏斜试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电子病历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语料库构建 被引量:113
9
作者 杨锦锋 关毅 +4 位作者 何彬 曲春燕 于秋滨 刘雅欣 赵永杰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25-2746,共22页
电子病历是由医务人员撰写的面向患者个体描述医疗活动的记录,蕴含了大量的医疗知识和患者的健康信息.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和实体关系抽取等信息抽取研究对于临床决策支持、循证医学实践和个性化医疗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子病历命... 电子病历是由医务人员撰写的面向患者个体描述医疗活动的记录,蕴含了大量的医疗知识和患者的健康信息.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和实体关系抽取等信息抽取研究对于临床决策支持、循证医学实践和个性化医疗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子病历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标注语料库的构建是首当其冲的.在调研了国内外电子病历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标注语料库构建的基础上,结合中文电子病历的特点,提出适合中文电子病历的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的标注体系,在医生的指导和参与下,制定了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的详细标注规范,构建了标注体系完整、规模较大且一致性较高的标注语料库.语料库包含病历文本992份,命名实体标注一致性达到0.922,实体关系一致性达到0.895.为中文电子病历信息抽取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电子病历 命名实体 实体关系 标注规范 标注语料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B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虹 张惊宇 +2 位作者 徐万海 杨子超 赵庆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构建人STUB1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针对筛选确定的人STUB1基因RNAi有效靶点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I和EcoRI酶切后的pMagic 4.0载体连接,产生短发卡RNA... 目的:构建人STUB1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针对筛选确定的人STUB1基因RNAi有效靶点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I和EcoRI酶切后的pMagic 4.0载体连接,产生短发卡RNA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并包装成慢病毒颗粒。结果:PCR鉴定与DNA测序证实,合成的含STUB1 shRNA慢病毒载体寡核苷酸链插入正确。STUB1 shRNA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中成功包装成慢病毒颗粒。结论:成功构建人STUB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以及包装成功慢病毒颗粒,为研究STUB1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提供了稳定感染细胞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 构建与鉴定 RNA interference LENTIVIRAL vector 慢病毒颗粒 慢病毒表达载体 构建人 包装 RNAi 胶质瘤发生 寡核苷酸链 shRNA DNA测序 载体连接 阳性克隆 信号通路 筛选确定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t-Robo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柴源 蒋莱 +1 位作者 周玉云 马学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85-489,共5页
分泌型糖蛋白Slit及其跨膜受体Robo蛋白最早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轴突导向抑制因子而被发现。其通过充当一些轴突的导向抑制因子或另一些轴突支化和延长诱导因子控制轴突导向、分支形成及细胞迁移。自被发现以来,关于Slit-Robo... 分泌型糖蛋白Slit及其跨膜受体Robo蛋白最早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轴突导向抑制因子而被发现。其通过充当一些轴突的导向抑制因子或另一些轴突支化和延长诱导因子控制轴突导向、分支形成及细胞迁移。自被发现以来,关于Slit-Robo信号通路的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Slit-Robo信号通路在细胞迁移、炎性反应、肿瘤发生及器官发育等过程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另外,研究者发现其既可以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生成,亦可作为抑制因子抑制血管再生。探究其双重性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在缺血性卒中等缺血性疾病发病后选择特异性的作用靶点促进血管生成,或在肿瘤等疾病治疗中,阻断特定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血管再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Slit-Robo信号通路 神经导向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教师带教行为的期待及实际行为的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芳芳 王缘 +1 位作者 董雪 刘玮玮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4期8-10,共3页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内心所期待的临床教师带教行为以及对教师实际带教行为的评价,并探讨两者产生差距的原因。方法采用护生对临床教师带教行为的期待问卷和临床教师实际带教行为评价问卷对某医科大学150名临床实习3个月后的护理本科生...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内心所期待的临床教师带教行为以及对教师实际带教行为的评价,并探讨两者产生差距的原因。方法采用护生对临床教师带教行为的期待问卷和临床教师实际带教行为评价问卷对某医科大学150名临床实习3个月后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教师的期待和实际带教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找到护理本科生对带教教师的期待与教师实际带教行为间存在的差异,可以指导临床教师提高自身带教能力,采取恰当的临床带教方法,有针对性地满足护生在实习中的需求,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临床教师 带教行为 期待 实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tau蛋白磷酸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鹏军 张昱 +1 位作者 宋荣蓉 申东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6样淀粉蛋白(A6)导致大鼠PC1 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预处理1组、2组、3组、模型组、对照组、保护组和氯化锂组。MTT法观察不同浓度IGF-1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6样淀粉蛋白(A6)导致大鼠PC1 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预处理1组、2组、3组、模型组、对照组、保护组和氯化锂组。MTT法观察不同浓度IGF-1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β_(1-40)处理后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6)及GSK-3β Ser^9的表达情况。结果 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在Aβ_(1-40)诱导3 h开始增高,1 2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SK-3β明显升高,GSK-3β Ser^9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化锂组及保护组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明显降低(P<0.05);GSK 36明显降低,GSK-3β Ser^9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Aβ_(1-40)主要通过激活GSK-3β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IGF-1有抑制GSK-3β的活性,降低Aβ_(1-40)所诱导的PC12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TAU蛋白质类 淀粉样8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磷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24促进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影 朱延梅 朱雨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24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血管新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小鼠BMEC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on组),OGD/R组,OGD/R+过表达对照组(OGD/R+ov-con组),OGD/R+miR-124过表达组(OGD/R+ov...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24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血管新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小鼠BMEC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on组),OGD/R组,OGD/R+过表达对照组(OGD/R+ov-con组),OGD/R+miR-124过表达组(OGD/R+ov-miR-124组),OGD/R+沉默对照组(OGD/R+si-con组),OGD/R+miR-124沉默组(OGD/R+si-miR-124组)。比较各组BMEC迁移距离、BMEC迁移数量、小管形成数量、CD31阳性细胞数、miR-124水平、15脂氧化酶(15-LO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OGD/R组BMEC迁移距离、BMEC迁移数量、小管形成数量及miR-124水平降低(P<0.05,P<0.01);OGD/R组15-LO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con组显著升高(3.29±0.24vs1.00±0.00,4.31±0.39vs1.00±0.00,P<0.01)。与OGD/R+ov-con组比较,OGD/R+ov-miR-124组BMEC迁移距离、BMEC迁移数量、小管形成数量、CD31阳性细胞数、miR-124水平明显升高,15-LO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OGD/R+si-con组比较,OGD/R+si-miR-124组BMEC迁移距离、BMEC迁移数量、小管形成数量、CD31阳性细胞数、miR-124水平降低,15-LO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miR-124可能通过调控15-LOX水平促进OGD/R后BMEC血管新生,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RNA 内皮细胞 微小RNA-124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介入溶栓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丽伟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总结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脑梗死介入溶栓后的患者,做好溶栓术前准备,溶栓术后予以亚低温治疗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置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及运动功能评分(... 目的总结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脑梗死介入溶栓后的患者,做好溶栓术前准备,溶栓术后予以亚低温治疗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置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及运动功能评分(FMA)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结合系统的护理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 局部亚低温 神经功能 欧洲卒中评分量表 运动功能评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中失调的microRNA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宁 王洪才 +3 位作者 蒋玉萌 赵雪 张惊宇 杨子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肿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按细胞种类分,胶质瘤的主要类型有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按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好坏情况将胶质瘤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关键词 MICRORNA 胶质瘤 相关基因 星形胶质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失调 胶质母细胞瘤 神经外胚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CA1脑区慢病毒载体注射方法学改进
17
作者 张惊宇 杨安萍 +3 位作者 李金星 刘路然 赵虹 杨子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6-828,I0001,共4页
目的:采用电极埋管的改进方式进行大鼠海马CA1脑区慢病毒载体注射的方法,并检测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生理盐水组(NS)和eGFP慢病毒注射组(eGFP),每组15只。所有实验大鼠在脑立体定位... 目的:采用电极埋管的改进方式进行大鼠海马CA1脑区慢病毒载体注射的方法,并检测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生理盐水组(NS)和eGFP慢病毒注射组(eGFP),每组15只。所有实验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定位海马CA1组织,采用电极埋管的改进方式进行慢病毒注射。NS组给予生理盐水(2μL)、eGFP组给予慢病毒(2μL),SH组只实行手术操作。注射病毒7、14和30 d后,分别处死大鼠并进行全脑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慢病毒注射组的GFP绿色荧光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同时取相邻冰冻切片进行Nissl染色,检测eGFP慢病毒注射组的海马CA1脑区的损伤程度。结果:eGFP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海马CA1脑区7、14和30 d后,均可以成功检测到GFP在海马CA1脑区的表达,且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均保持稳定,不随注射后切片时间的变化而变化。Nissl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存活数目在eGFP慢病毒注射组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电极埋管的方式向大鼠海马脑区注射慢病毒的方法,并可在海马CA1脑区高水平表达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为进一步的在成年大鼠海马CA1脑区进行基因操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基因 海马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NMNAT1基因的过表达和RNAi重组慢病毒的构建包装和检测
18
作者 赵虹 杨子超 张惊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2-629,共8页
目的:针对小鼠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NMNAT1)基因构建质粒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同时检测其表达水平和干扰效率,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和实验基础。方法:根据NMNAT1基因信息,用慢病毒载体pLenti6构建三种重组质粒,分... 目的:针对小鼠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NMNAT1)基因构建质粒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同时检测其表达水平和干扰效率,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和实验基础。方法:根据NMNAT1基因信息,用慢病毒载体pLenti6构建三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NMNAT1 cDNA全长、一个针对NMNAT1的小干扰序列和一个用于干扰对照的阴性序列。把这些质粒包装进慢病毒载体,并检测病毒滴度,再用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检测NMNAT1表达量和RNA干扰效率。结果:测序结果证明目的序列正确地插入到载体内。通过qPCR方法鉴定慢病毒包装成功,病毒滴度均为2×108 TU/ml以上。表达NMNAT1的重组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该细胞能够高水平表达NMNAT1蛋白,而携带RNAi序列的慢病毒能够显著抑制其表达,干扰效率在70%以上。结论:针对NMNAT1的过表达和RNAi重组慢病毒制备成功,为进一步研究NMNAT1基因的功能和用慢病毒进行基因治疗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属 重组 遗传 质粒 遗传载体 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 RNA干扰 基因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窦血栓合并脑出血一例
19
作者 方力群 刘慧敏 +1 位作者 郑伟 张卓伯(专家点评)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3期231-233,共3页
侧窦血栓临床较少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而影响预后。现将本病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侧窦血栓形成 脑出血 患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受体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滨瑞 高腾 张惊宇(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60-3063,3069,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病,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增长迅速,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在AD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腺苷受体(AR)作为发挥腺苷生理作用的载体在人体中的表达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AR具有神经保护与神经损伤作...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病,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增长迅速,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在AD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腺苷受体(AR)作为发挥腺苷生理作用的载体在人体中的表达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AR具有神经保护与神经损伤作用,这种作用同时也影响AD 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此外,还会影响胆碱能神经元损伤与炎症反应等发病机制。AR在AD患者及模型体内的表达变化基本一致,提示其可能成为研制检测和治疗AD新型药物的靶点。本文将目光聚集在AD中的AR,论述其发病机制、表达变化和预防治疗,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AD的相关研究提供积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受体 阿尔茨海默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