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交感神经毁损术治疗下肢慢性疼痛类疾病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雪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6-69,共4页
近年来,腰交感神经毁损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多种下肢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其适应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血管痉挛性疼痛、慢性运动疾病引起的腰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关节和肌肉痛等。腰交感神经毁损后,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阻断痛觉信号... 近年来,腰交感神经毁损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多种下肢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其适应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血管痉挛性疼痛、慢性运动疾病引起的腰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关节和肌肉痛等。腰交感神经毁损后,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阻断痛觉信号的传导,加快致痛物质的清除,进而起到治疗下肢疼痛性疾病的作用。由于腰交感神经的解剖位置,临床常选择腰2交感神经进行毁损。腰交感神经毁损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性腰交感神经毁损和物理毁损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化学性腰交感神经毁损。交感神经是否被成功阻滞可以通过测量皮肤温度,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监测,以及红外热敏成像技术等方法进行评估。自从腰交感神经毁损术在临床应用以来,学者们对它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缺血性下肢痛、关节疼痛等。本文就该技术的解剖基础、毁损方法、血流检测手段和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毁损 下肢缺血性疾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膝关节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疼痛 被引量:4
2
作者 吕岩(译) 周华成(译) +6 位作者 林夏清(译) 吴莹(译) 宋学军(审校) 万有(审校) 樊碧发(审校) 韩济生(审校) Nicholas M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86,共6页
本文介绍ICD-11(国际疾病分类-11)中有关慢性原发性疼痛(Chronic primary pain,CPP)的诊断标准。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伴有显著的情绪情感异常或功能障碍,且排除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时,可诊断为慢性原发性疼痛。与所有疼痛一样,... 本文介绍ICD-11(国际疾病分类-11)中有关慢性原发性疼痛(Chronic primary pain,CPP)的诊断标准。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伴有显著的情绪情感异常或功能障碍,且排除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时,可诊断为慢性原发性疼痛。与所有疼痛一样,本文为理解慢性原发性疼痛设定了一个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整合模式,认为慢性原发性疼痛的各亚型都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与DSM-5和ICD-10的观点不同,ICD-11对慢性原发性疼痛的诊断不具有确定的生物或心理诱因,但需排除其他诊断。若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并且疼痛是该疾病的继发症状,则诊断为慢性继发性疼痛。本文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对全科医疗和专业疼痛管理皆适用的诊断分类,以便改进个体化治疗计划,同时对每个诊断分类提供更加准确的描述,为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D-11 分类 慢性疼痛 慢性原发性疼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慢性弥漫性疼痛 纤维肌痛 头痛 口面部疼痛 内脏痛 肌肉骨骼疼痛 特发性疼痛(Idiopathic pain) 功能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川 张静月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红外热成像是一种无创测量和可视化红外辐射的功能成像技术,已被证实可用于辅助诊断疼痛、肿瘤和炎症等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疾病,因缺乏精准、高效、客观的辅助检查工具,在诊疗过程中面临许多难题。近年来,研究报道红外... 红外热成像是一种无创测量和可视化红外辐射的功能成像技术,已被证实可用于辅助诊断疼痛、肿瘤和炎症等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疾病,因缺乏精准、高效、客观的辅助检查工具,在诊疗过程中面临许多难题。近年来,研究报道红外热成像可通过客观地反映人体表温度的改变和分布特点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疗中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红外热成像将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疗中得到充分应用。本文就红外热成像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神经病理性疼痛 辅助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缺血期一氧化碳和氢气联合膨肺对肺移植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刘思同 郭力甲 +2 位作者 孟超 康继宇 蔡振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O膨肺组(CO组)、H_(2)膨肺组(H_(2)组)和CO和H_(2)联合膨肺组(CH组),每组10对(每对1只供体和1只受体)。供体大鼠切取左肺后,于冷缺血期进行气体膨肺,O_(2)组采用40%O_(2)+60%N_(2)膨肺,CO组采用0.05%CO+40%O_(2)+59.95%N_(2)膨肺,H_(2)组采用3%H_(2)+40%O_(2)+57%N_(2)膨肺,CH组采用0.05%CO+3%H_(2)+40%O_(2)+56.95%N_(2)膨肺,四组体积均为5 ml/kg,每30分钟使用气密针置换气体1次,180 min后行肺移植。受体大鼠于移植前即刻、再灌注后3、60、120、180 min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_(2)/FiO_(2)、pH和碱剩余(BE)。再灌注后180 min处死受体大鼠,测定移植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移植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ALF中大聚积体(LA)、小聚积体(SA)和LA/S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结果 与O_(2)组比较,CO组、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60、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O组比较,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CH组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_(2)组比较,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缺血期CO和H_(2)联合膨肺抑制移植肺脏炎症反应,降低NF-κB蛋白含量、升高SP-A蛋白含量、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氢气 联合膨肺 冷缺血期 肺移植 肺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监测指标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宏恩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3-777,共5页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lumbar sympathetic ganglion block,LSGB)是指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作用于腰交感神经节或神经链调控神经传导功能的技术。LSGB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但是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阻滞成功...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lumbar sympathetic ganglion block,LSGB)是指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作用于腰交感神经节或神经链调控神经传导功能的技术。LSGB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但是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阻滞成功尚需深入研究。本文对腰交感神经阻滞成功的监测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关注直接血流相关性与非血流相关性监测指标,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监测指标 激光多普勒 皮肤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光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红梅 刘滨 王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5-956,共2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以突然发生或加重的颈项、肩背、上肢剧痛为主要症状,患者因疼痛剧烈坐立不安,不能平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很多,但在急性期治疗上不能用任何对颈椎有动力作用的...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以突然发生或加重的颈项、肩背、上肢剧痛为主要症状,患者因疼痛剧烈坐立不安,不能平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很多,但在急性期治疗上不能用任何对颈椎有动力作用的方法。又由于甘露醇的全身脱水作用,应谨慎使用。为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安全有效、快速镇痛的方法,我们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采用红外偏振光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急性期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红外偏振光 临床研究 急性期患者 非手术疗法 不能平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对CCI模型大鼠脊髓GFAP和S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嘉航 韩立伟 +3 位作者 曲静波 周华成 贾雅蕊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0-835,共6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pregabalin, PGB)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和P物质(substance P, S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pregabalin, PGB)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和P物质(substance P, S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CCI模型组(C组)、PGB组(P组),于术后第7天开始,P组每天一次PGB 60 mg/kg灌胃,S组和C组均给予同容积生理盐水。测定术前及术后第1、3、5、7、9、11、14 d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值(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脊髓背角内GFAP和P物质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相比,C组术后PWMT和PWTL明显降低,术后第7 d最为显著,GFAP及P物质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C组相比,P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WMT和PWTL显著升高,GFAP和SP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 <0.05)。结论:普瑞巴林能够抑制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和SP表达,减轻CCI模型大鼠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椎注射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歌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71-373,共3页
腰椎注射技术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提高该类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既往主要是放射线或CT的辅助。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治疗逐渐普及,提高了注射技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腰椎... 腰椎注射技术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提高该类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既往主要是放射线或CT的辅助。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治疗逐渐普及,提高了注射技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腰椎注射技术因为解剖原因和超声成像的特点,发展部分受限。本文就超声成像技术在腰椎注射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关节突关节腔注射 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硬膜外腔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神经阻滞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夏兰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51-854,共4页
近年来,胸神经阻滞广泛地应用于胸背部疼痛的治疗,其适应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围术期的疼痛、以及癌性疼痛等。胸神经阻滞的方法包括硬膜外胸神经阻滞、经椎间孔入路的选择性胸神经阻滞、胸椎旁(thoracic paravertebral,TPV)神经阻滞... 近年来,胸神经阻滞广泛地应用于胸背部疼痛的治疗,其适应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围术期的疼痛、以及癌性疼痛等。胸神经阻滞的方法包括硬膜外胸神经阻滞、经椎间孔入路的选择性胸神经阻滞、胸椎旁(thoracic paravertebral,TPV)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传统的胸神经阻滞主要以骨性结构为标志,在盲探下进行穿刺,其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放射线以及超声可以对穿刺针的穿刺路径进行动态监测,大大提高了胸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胸椎特有的解剖结构,目前,超声技术主要用于硬膜外胸神经阻滞、肋间以及TPV神经阻滞。本文主要对超声下胸神经阻滞方法、并发症以及优缺点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选择性胸神经阻滞 放射线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肉痛点注射致脊髓蛛网膜炎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夏兰 康继宇 +2 位作者 周晓琳 张名硕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0,共3页
肌肉筋膜炎是肌肉及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是导致颈部疼痛的常见原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有创介入治疗[1]。有创介入治疗具有方法简单、起效快、效果确切等优点,是疼痛科门诊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有创... 肌肉筋膜炎是肌肉及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是导致颈部疼痛的常见原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有创介入治疗[1]。有创介入治疗具有方法简单、起效快、效果确切等优点,是疼痛科门诊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有创介入治疗包括银质针、小针刀、痛点阻滞等治疗,其中痛点阻滞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颈部痛点阻滞治疗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脊髓损伤、蛛网膜炎、截瘫甚至死亡[2],目前国内外关于这些严重并发症的系统治疗的文献较少。我科室对一例诊断为颈部肌肉筋膜炎的病人进行痛点阻滞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诊断为脊髓蛛网膜炎,经2周加强治疗后好转,现总结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蛛网膜炎 肌肉筋膜炎 痛点注射 痛点阻滞治疗 严重并发症 椎旁 颈部疼痛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阻滞穿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仇志杰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及血管痉挛性疾病。临床上常于L2椎体、L2/3椎间盘水平进行穿刺。经典盲穿法穿刺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逐渐被取代。X线斜位同轴引导穿刺成功率高;CT引导穿刺时血管...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及血管痉挛性疾病。临床上常于L2椎体、L2/3椎间盘水平进行穿刺。经典盲穿法穿刺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逐渐被取代。X线斜位同轴引导穿刺成功率高;CT引导穿刺时血管神经显影清晰,安全性更高;MRI引导穿刺因成像时间长发展受限;超声引导安全、成熟值得推荐,尤其适用于偏瘦人群;机器人引导辅助穿刺高效、精准,或将成为新兴引导方式。临床上常选用椎体旁入路,但易损伤腰动脉及腰大肌内结构;经腰椎间盘入路可避免上述损伤,但存在椎间盘损伤和神经根损伤等潜在风险。本文综述了腰交感干的解剖定位、阻滞节段选择及穿刺入路,主要综述影像学引导下的腰交感神经阻滞穿刺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阻滞 腰交感干 超声引导 穿刺入路 定位及穿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引发尿潴留2例
12
作者 常晓涛 彭川 +1 位作者 王雪瑶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78,共3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再次激活所致,主要症状为病人皮肤出现沿神经分布的成簇状疱疹及相应皮损区疼痛等。此外,因为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各异,如发生在面神...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再次激活所致,主要症状为病人皮肤出现沿神经分布的成簇状疱疹及相应皮损区疼痛等。此外,因为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各异,如发生在面神经分布区可出现亨特综合征,累及眼神经可能出现角膜溃疡[1]。部分疱疹累及骶神经,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带状疱疹诱发尿潴留多见于60~80岁病人[2]。普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常需要间歇性或留置导尿管。近期我科收治2例带状疱疹合并尿潴留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神经阻滞和脊髓电刺激治疗的新型综合治疗模式,取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 角膜溃疡 病人皮肤 皮损区 带状疱疹 眼神经 ZOSTER 排尿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引发尿潴留诊疗进展
13
作者 常晓涛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8-700,共3页
带状疱疹尿潴留是指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相关泌尿系统功能障碍,老年病人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以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功能调整和镇痛为主。本文主要从临床角度对目前带状疱疹尿潴留的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等近年... 带状疱疹尿潴留是指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相关泌尿系统功能障碍,老年病人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以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功能调整和镇痛为主。本文主要从临床角度对目前带状疱疹尿潴留的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尿潴留 排尿障碍 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