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分子影像学在疾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文 申宝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23-1626,共4页
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出现,靶向性超声造影剂在分子影像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靶向机制,超声造影剂可在分子水平无创性显示炎性反应、血栓、肿瘤的血管形成等,并且分子生物学和超声医学的良好发展前景,将为超... 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出现,靶向性超声造影剂在分子影像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靶向机制,超声造影剂可在分子水平无创性显示炎性反应、血栓、肿瘤的血管形成等,并且分子生物学和超声医学的良好发展前景,将为超声分子影像学开辟更大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分子影像 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附25例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秦海燕 申宝忠 +1 位作者 王丹 曹绍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PA及三维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5例经64层SCTPA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回顾性分析其成像条件及薄层容积图像,MPR、MIP、SSD、VR等后处理方法对肺动脉及其栓子的显示情况,并观察肺动脉栓塞征象。结...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PA及三维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5例经64层SCTPA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回顾性分析其成像条件及薄层容积图像,MPR、MIP、SSD、VR等后处理方法对肺动脉及其栓子的显示情况,并观察肺动脉栓塞征象。结果25例SCTP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薄层容积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显示率为100%;MPR、MIP、SSD、CR等后处理法有助于多角度、多方位显示栓子。PE主要累及左右肺动脉等大分支,占90%,其中中央型栓塞18,周围型栓塞7例。栓塞直接征象为栓子形成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膈肌抬高和右心增大等。结论64层螺旋CT极大提高了SCTPA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诊断肺动脉栓塞最为快捷、安全、可靠的影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栓塞 计算机体层摄影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力MRI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国坤 陈楠 +5 位作者 王星 卓彦 陈霖 李坤成 王丹 申宝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体积,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形式,选取18~80岁健康志愿者1000名,按照年龄18~30、31~40、41~50、51~60、61~80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0名。采用三维磁化强度... 目的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体积,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形式,选取18~80岁健康志愿者1000名,按照年龄18~30、31~40、41~50、51~60、61~80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0名。采用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 W序列扫描获取图像,应用三维体积分析软件手工勾绘ROI,测量豆状核的体积,探讨豆状核体积与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000名正常成人左、右侧壳核体积分别为(4811.59±588.99)mm3和(4763.11±587.59)mm3,左侧壳核体积大于右侧(t=10.134,P〈0.0001);左、右侧苍白球体积分别为(1591.31±226.81)mm3、(1627.28±235.06)mm3,左侧苍白球体积小于右侧(t=-9.877,P〈0.0001)。男性左、右侧壳核体积和苍白球体积分别为(4962.72±598.49)mm3、(4909.83±600.54)mm3、(1623.24±234.16)mm3和(1663.18±243.56)mm3;女性左、右侧壳核及苍白球体积分别为(4663.65±540.49)mm3、(4619.28±537.59)mm3、(1560.00±215.04)mm3、(1592.09±221.06)mm3,男性体积均大于女性(P均〈0.0001)。左、右侧壳核及左、右侧苍白球体积均随年龄增长而减低。结论正常成人豆状核中,壳核体积左侧大于右侧,苍白球体积右侧大于左侧;男性豆状核体积大于女性。豆状核体积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核 磁共振成像 人体测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peller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快速序列诊断慢性肝病动脉期强化小结节
4
作者 秦海燕 王丹 +6 位作者 刘芳 曹绍东 薛美娜 申宝忠 方芳 韩东 刘学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评价Propeller LAVA序列MR动态增强对慢性肝病背景下动脉期强化小结节(≤3.0 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2例经组织学和(或)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慢性肝病者Propeller LAVA增强检查资料,观察动脉期强化小结节的血供特点、强... 目的评价Propeller LAVA序列MR动态增强对慢性肝病背景下动脉期强化小结节(≤3.0 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2例经组织学和(或)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慢性肝病者Propeller LAVA增强检查资料,观察动脉期强化小结节的血供特点、强化规律及程度。结果所有患者中,89例153个结节(0.5~3.0 cm)符合本组纳入要求,其中〈2.0 cm圆形或卵圆形结节62个,≥2.0 cm 55个,其他形状36个。90个肝细胞癌结节中,与邻近肝实质比较,62个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信号结节,21个略低于邻近肝实质,7个信号强度近似于邻近肝实质。肝血管瘤20个,15个T2 WI信号强度类似于脑脊液,5个略低于脑脊液;动脉期10个边缘结节状强化,8个均匀强化,2个周边见楔状高信号;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表现为稍高于或等于邻近肝实质的强化结节。动脉门静脉分流40个,动脉期位于肝脏中心或周边部分的卵圆形、楔形或三角形强化影,随时间延迟与邻近肝实质信号强度一致。局灶结节增生3个,动脉期强化程度近似于同层面腹主动脉,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与邻近肝实质信号强度近似。结论 Propeller LAVA序列可准确显示慢性肝病患者动脉期强化小结节的血供特点、形态、边缘及其组织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正常成人中脑体积的高分辨力MRI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黎 陈楠 +5 位作者 王星 王丹 卓彦 陈霖 李坤成 申宝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测量中国健康汉族成人中脑体积,并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分析中脑体积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为建立中国正常人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8~70岁健康成年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18~30、31~40、41~50、51~60、6l^70分为共5组,标记为A、B... 目的测量中国健康汉族成人中脑体积,并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分析中脑体积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为建立中国正常人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8~70岁健康成年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18~30、31~40、41~50、51~60、6l^70分为共5组,标记为A、B、C、D、E,每组共计200名,男、女各100名。对所有受试者行全脑容积MR扫描,用3D体积分析软件进行中脑体积测量。分析年龄与中脑体积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中脑平均体积[(8087.89±1177.43)mm3]大于女性[(7763.87±1007.44)mm3,t=-4.68,P<0.001]。男性A^E组中脑体积分别为(8857.65±980.12)mm3、(8691.22±913.56)mm3、(8072.26±1024.78)mm3、(7688.33±981.91)mm3、(7129.98±1059.98)mm3,女性A^E组中脑体积分别为(8290.68±995.41)mm3、(8034.79±1000.00)mm3、(7767.43±907.28)mm3、(7619.18±836.72)mm3、(7107.29±889.09)mm3。A^C组男性中脑体积均大于女性(P均<0.05),D、E组男、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除A组与B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除A组与B组、C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和女性中脑体积均与年龄相关(r=-0.55、-0.38,P均<0.001)。结论正常中国成人中脑体积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中脑体积总体上大于女性;18~50岁男性中脑体积大于女性,51~70岁男女间无显著差异。中脑体积及其性别间差异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磁共振成像 人体测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T血管成像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结果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马琳莹 赵晶石 +2 位作者 李小路 刘芳 张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的影像特征,评估术前CT血管造影成像(CCTA)对CTO介入治疗结果预测价值,以及对比J-CTO评分和CT-RECTOR评分系统对CTO介入结果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共11...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的影像特征,评估术前CT血管造影成像(CCTA)对CTO介入治疗结果预测价值,以及对比J-CTO评分和CT-RECTOR评分系统对CTO介入结果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共114处病变血管,根据PCI结果分为成功组(84例)与失败组(30例)。分析CCTA影像特征,包括闭塞长度、血管弯曲角度、重构类型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PCI失败的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对比评估J-CTO评分和CT-RECTOR评分的预测效能。结果PCI失败组的血管弯曲角度大于45°(30.0%比4.8%,P=0.001)、钝形闭塞(60.0%比14.2%,P<0.001)、钙化程度大于50%(36.7%比8.3%,P=0.004)、负性重构(66.7%比31.0%,P=0.001)、闭塞段长度[(22.06±16.09)mm比(16.15±10.67)mm,P=0.026]均大于PCI成功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负性重构、血管弯曲大于45°、钝形闭塞的病变行PCI失败率高(均为P<0.05)。CT-RECTOR评分预测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J-CTO评分(85.4%比7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性重构、血管弯曲大于45°、钝形闭塞是影响CTO患者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CT-RECTOR评分更有助于预测CTO行PCI手术结果,术前CCTA检查有助于预测PCI手术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伴二尖瓣返流影响因素的心脏MR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薛娜 薛志颖 +1 位作者 尹晓凤 张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探究伴或不伴二尖瓣返流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差异,并分析可能促使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二尖瓣返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患者131例,并将其分为不伴二尖瓣返流组(56例)以及伴二尖瓣返流组...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探究伴或不伴二尖瓣返流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差异,并分析可能促使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二尖瓣返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患者131例,并将其分为不伴二尖瓣返流组(56例)以及伴二尖瓣返流组(75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左心室结构功能数据及钆对比剂延迟强化数据。结果:与不伴二尖瓣返流组相比,伴二尖瓣返流组年龄更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梗死面积更大、下壁梗死发生率更大(P均<0.05),并且左室射血分数更低(P<0.001)。结论:与不伴二尖瓣返流患者相比,伴二尖瓣返流患者左室结构与功能障碍更严重,年龄、下壁心肌梗死以及梗死面积可能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二尖瓣返流的影响因素,心脏磁共振成像能够为心肌梗死伴二尖瓣返流患者提供更多有助于诊疗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 心脏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