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期因子与口腔鳞癌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娜 孙冀 +2 位作者 李伟 裴荣 张乃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OSCC中MK的表达;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OSCC中MK的表达;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MK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MK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MK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MK表达阴性组(P<0.05);MK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K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MK阳性组。术后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的MK表达阳性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K的表达是OSCC的不良预后因子,OSCC中MK的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研究MK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可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中期因子 微血管密度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转移酶1与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诱导小鼠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勇 张伟 +5 位作者 安莉 宋红权 张兴伟 高雨蔚 臧棨光 焦晓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在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aradioxin,TCDD)诱导的腭裂小鼠体内的表达,探讨其与腭裂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TCDD通过对腭部中嵴上皮细胞的毒性作... 目的:通过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在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aradioxin,TCDD)诱导的腭裂小鼠体内的表达,探讨其与腭裂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TCDD通过对腭部中嵴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胎鼠腭裂发生。应用TCDD(64μg/kg)处理胚胎处于第10.5天(E10.5)的C57BL/6J怀孕小鼠建模。分别获取E13.5、E14.5、E15.5和E17.5胎鼠的口腔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检测胎鼠腭裂组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以上各组胎鼠DNMT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DNMT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TCDD组腭裂发生率为98.25%,对照组无腭裂发生。RTqPCR结果显示TCDD组DNMT1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CDD组DNM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TCDD诱导胎鼠腭裂的形成过程中,DNMT1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甲基化 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 DNA甲基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紊乱病与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楠 李新 毕良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5-187,共3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颌系统常见病之一,它是指累及咀嚼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以及与头颈部相关联骨骼肌肉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通常表现为局部肌肉疼痛,下颌骨运动...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颌系统常见病之一,它是指累及咀嚼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以及与头颈部相关联骨骼肌肉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通常表现为局部肌肉疼痛,下颌骨运动异常和TMJ弹响等,也可以伴有耳部疼痛,耳鸣,头晕,头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口颌系统 骨骼肌肉 肌肉疼痛 运动异常 耳部疼痛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结核5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威 王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88,91,共2页
关键词 腮腺结核 临床分析 传染病史 临床资料 发病时间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焦丽宁 林江 +1 位作者 毕良佳 代佳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994-996,共3页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黏附及入侵情况,探讨Pg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途径,为牙周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黏附及入侵情况,探讨Pg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途径,为牙周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0∶1Pg感染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于8、16hTEM观察Pg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能力。结果:Pg感染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16h时,Pg能利用表面菌毛黏附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并入侵胞质内。结论:Pg能够黏附于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入侵细胞质,定植于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动脉粥样硬化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CAM-1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江 代佳音 +4 位作者 王丽 毕佳锐 刘玉三 王家宏 毕良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796-798,802,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性牙周炎组用粘性饲料喂养,丝线结扎上颌第二磨牙,局部涂布P.gingivalis菌液,对照组用普通饲... 目的: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性牙周炎组用粘性饲料喂养,丝线结扎上颌第二磨牙,局部涂布P.gingivalis菌液,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处死,取大鼠上颌牙齿、牙周组织及胸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组织中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未见ICAM-1的表达,实验组VSMC中ICAM-1呈阳性表达。结论: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可见ICAM-1表达,这提示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影响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平滑肌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15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朱威 王娜 +1 位作者 李淑文 高翔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复合骨折 上颌骨 临床分析 颧骨 眼眶 功能障碍 面部缺陷 车祸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刘馥菲 何春梅 黄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9-459,共1页
关键词 楔状缺损 临床疗效 充填修复 复合体 传统方法治疗 牙色材料 非龋性疾病 牙体硬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黄茶乳剂的抗炎药效学及毒理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米娜 翟登奎 +2 位作者 毕良佳 林江 王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干黄茶乳剂的抗炎性及药物毒性。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测定干黄茶乳剂的抗炎作用;灌胃给药观察急性毒性反应。结果:不同浓度的干黄茶乳剂均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所引... 目的:研究中药干黄茶乳剂的抗炎性及药物毒性。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测定干黄茶乳剂的抗炎作用;灌胃给药观察急性毒性反应。结果:不同浓度的干黄茶乳剂均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所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P<0.01),浓度为40%的干黄茶乳剂抑制肿胀效果最佳。实验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人日常用量的1400倍。结论:中药干黄茶乳剂具有较好的抗炎性,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黄茶乳剂 抗炎实验 毒性实验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PDT对裸鼠舌鳞癌治疗效果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红超 刘云青 +3 位作者 邵明敬 王翠萍 毕良佳 孟培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舌鳞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植入裸鼠皮下,随机分4组(对照组、光照组、AE组和PDT组),每组9只。治疗后定期...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舌鳞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植入裸鼠皮下,随机分4组(对照组、光照组、AE组和PDT组),每组9只。治疗后定期测量肿瘤体积,14d后各组处死3只,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其余6只观察生存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DT组肿瘤体积变化明显(P<0.05);光照组、AE组、PDT组抑瘤率分别为:4.76%、20.24%、77.40%,PDT组抑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HE染色可见PDT组肿瘤细胞坏死及空泡变性,对照组及光照组无明显改变;各处理组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但以PDT组生存期最长、生命延长率最高。结论:AE-PDT对舌鳞癌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延长肿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光动力疗法 舌鳞癌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明敬 王赫 +3 位作者 董丽 张红超 刘旭 孟培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究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aloe emodin nano-liposome,AE-L)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Tca-8113的治疗效果。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AE-L;不同浓度AE-L(2.5、5.0、7.5、10.0、12.5μ... 目的:探究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aloe emodin nano-liposome,AE-L)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Tca-8113的治疗效果。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AE-L;不同浓度AE-L(2.5、5.0、7.5、10.0、12.5μg/mL)作用Tca-8113细胞4h后,不同光照时间处理(0、10、20、40、80、160s;激发波长为405nm,功率密度为80 mW/cm2)Tca-8113,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存活率;AE-L(7.5μg/mL)作用细胞4h后,光照时间为80s(激发波长为405nm,功率密度为80mW/cm2)处理细胞,荧光显微镜定性分析PDT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结果:AE-L浓度≤7.5μg/mL时细胞毒性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随着光照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光照时间80s时细胞存活率为76.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DT治疗后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加。结论:7.5μg/mL AE-L介导的PDT治疗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脂质体 人舌鳞状细胞癌 光动力疗法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切牙内收后其移动方向与牙根吸收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伶伶 肖聪 +2 位作者 赵同平 何琳 李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5-127,131,共4页
目的 探究上颌切牙内收后牙根吸收情况及上颌切牙移动方向与牙根吸收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1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的12~22岁正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安氏Ⅱ1类,在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平行投照根尖... 目的 探究上颌切牙内收后牙根吸收情况及上颌切牙移动方向与牙根吸收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1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的12~22岁正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安氏Ⅱ1类,在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及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上颌切牙的牙根长度、中切牙唇倾度、切缘点位移及根尖点不同方向的位移。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96.4%的切牙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侧切牙吸收程度高于中切牙(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伸长、压低及UI-PP角对牙根吸收程度有影响(P〈0.05)。结论 侧切牙较中切牙牙根受力后更易吸收;牙齿的伸长、压低及根舌向转矩均会导致牙根吸收量增加,而牙齿的水平位移及总位移无此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上颌切牙 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的研究
13
作者 栾秀玲 秦艳利 +1 位作者 毕良佳 张治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方法:将30颗牙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组,龋坏组(P1组);实验对照组,龋损去除组(P2组)。结果: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1组与N组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P2组与P1组荧光光谱明显不同,P2组与N组荧... 目的: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方法:将30颗牙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组,龋坏组(P1组);实验对照组,龋损去除组(P2组)。结果: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1组与N组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P2组与P1组荧光光谱明显不同,P2组与N组荧光光谱相似。结论:以本方法可以早期发现邻面的早期龋损,继发龋或隐匿性龋,另外在深龋去腐过程中,同时进行检测,还可以防止去腐过度和意外穿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发光二级管 荧光检测 龋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