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姜双全 姜丽丽 +2 位作者 王影 苏雁欣 田家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166枚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完整超声检查资料(包括弹性成像),观察甲状腺结节声像图,并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应用常规超声...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166枚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完整超声检查资料(包括弹性成像),观察甲状腺结节声像图,并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应用常规超声(Ⅰ组)、弹性成像(Ⅱ组)及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Ⅲ组)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最佳诊断界点。结果Ⅰ组、Ⅱ组、Ⅲ组AUC分别为0.901、0.879及0.956。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3,P=0.553);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6,P=0.0001);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1,P=0.008)。Ⅰ、Ⅱ、Ⅲ组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5分、3分、7分,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4.9%与86.0%、87.7%与84.9%、95.6%与82.2%。结论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诊断TMC均有较高准确性,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效能,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及CTA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2
作者 俞卫东 杜国庆 +3 位作者 田家玮 姜双全 邸郅欣 王旭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两者联合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和CTA检查,并依据Stanford细化分型做出诊断,该分... 目的探讨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两者联合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和CTA检查,并依据Stanford细化分型做出诊断,该分型包括A1、A2、A3型和B1、B2、B3型,其中每个亚型又包括S和C两个亚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超声、CTA及两者联合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①术前超声、CTA及两者联合对夹层细化分型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5%、91.3%、100%;特异性分别为34.5%、0%、34.5%;准确性分别为72.7%、82.0%、93.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7%、89.0%、93.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5.6%、0%、100%;②超声对A1S、A2S、A3S诊断准确率为100%,而对B3C容易漏诊;CTA对A1S、A1C以及所有B亚型诊断准确率为100%,而对A2S、A2C容易误诊;两者结合能明显提高细化分型诊断的准确率。结论超声及CTA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分期诊断大动脉炎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超 杜国庆 +1 位作者 田家玮 姜双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CEUS分期诊断大动脉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例大动脉炎患者按照临床标准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以二维超声和CEUS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外径(D1、D2)和内膜厚度(d1、d2);用QLab软件对增厚内膜滋养动脉的造影剂信号行伽马回归曲线... 目的探讨CEUS分期诊断大动脉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例大动脉炎患者按照临床标准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以二维超声和CEUS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外径(D1、D2)和内膜厚度(d1、d2);用QLab软件对增厚内膜滋养动脉的造影剂信号行伽马回归曲线拟合,记录平均回声强度(EM)、峰值强度(DPI)、曲线下面积(AUC)、强度值(A)及抵消背景组织后强度值(C),比较两组差异。分别对CEUS所获D2和d2与EM、DPI、A及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活动期组颈总动脉外径和内膜厚度均大于非活动期组(P<0.05),其EM、DPI、A及C均高于非活动期组(P均<0.05);EM与D2、DPI与d2均呈正相关(r=0.871、0.508,P均<0.05)。结论 CEUS对临床分期诊断大动脉炎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分期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微 孙立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8-650,共3页
宫颈癌是好发于鳞柱状上皮交界移行区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的首位,中国约占总数的1/3。近40年来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年轻人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关键词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宫颈癌 应用 发展中国家 诊疗 恶性肿瘤 鳞柱状上皮 细胞学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腮腺肿瘤 被引量:11
5
作者 杜启亘 苏雁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在腮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85例腮腺结节患者(共96个腮腺结节)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常规超声和UE检查,回顾性分析超声特征、弹性评分及病理结果。结果 96个腮腺结节中,经术后病理诊断良性53个...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在腮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85例腮腺结节患者(共96个腮腺结节)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常规超声和UE检查,回顾性分析超声特征、弹性评分及病理结果。结果 96个腮腺结节中,经术后病理诊断良性53个,恶性43个。弹性评分>3分、诊断为恶性者47个,弹性评分≤3分、诊断为良性49者。弹性评分≤3分者中,良性病灶所占比例(46/53,86.79%)高于恶性病灶(3/43,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2,P<0.05),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1%(7/53)vs 6.98%(3/43),χ2=0.988,P>0.05]。采用UE诊断腮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超声(P均<0.05)。结论 UE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分良恶性腮腺结节。在评估腮腺结节性质时,需结合常规超声、病史及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月 冷晓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0-313,共4页
CEUS能够直观显示动脉管壁滋养血管灌注情况,既有助于早期、有效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TA),又为TA分期及评价临床药物疗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CEUS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慧 马琦 +3 位作者 李晓莹 张爽 侯文颖 孙立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检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排除宫颈有明显肿块者。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常规经阴道超声和3DPDUS检查,对照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采用4Dview... 目的前瞻性研究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检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排除宫颈有明显肿块者。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常规经阴道超声和3DPDUS检查,对照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采用4Dview VOCAL软件获得宫颈三维血管参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3DPDUS诊断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120例中,病理证实HSIL患者59例,二维超声诊断12例,3DPDUS诊断36例。HSIL患者的三维血管参数均高于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维超声诊断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0.33%(12/59)、75.40%(46/61),3DPDUS诊断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01%(36/59)、81.96%(50/6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VI为3.38时,曲线下面积为0.883,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8.0%和72.9%,当FI为32.18时,曲线下面积为0.723,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8.2%和76.3%,当VFI为1.18时,曲线下面积为0.888,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95.5%和72.9%。结论 VFI可用于临床早期鉴别宫颈HS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纳米级E-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对缺血心肌分子成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守强 田家玮 +3 位作者 曲绍辉 刘月 付昕 冷晓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3-806,共4页
目的采用自制的携E-选择素抗体的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缺血心肌进行超声分子成像,评估其检测缺血心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生物素-链亲和素方法制备纳米级靶向微泡,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泡形态及抗... 目的采用自制的携E-选择素抗体的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缺血心肌进行超声分子成像,评估其检测缺血心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生物素-链亲和素方法制备纳米级靶向微泡,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泡形态及抗体连接效率;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E-选择素靶向微泡组(MBE组,n=10)、IGg抗体微泡组(MBIGg组,n=10)、普通微泡组(MBC组,n=6),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15min后恢复灌注,于再灌注后6h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微泡行CEUS。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MBE组缺血区域声学强度(VI)显著高于非缺血区(P<0.05),也显著高于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的VI(P<0.05);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与非缺血区的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级E-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可以早期检测到缺血心肌,有望实现缺血心肌的"记忆"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微泡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分子成像 E-选择素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误诊卵巢类固醇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郭习娟 孙立涛 +1 位作者 刘微 李晓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期28-28,共1页
患者女,39岁,3个月前因月经量异常增多在当地医院取节育环、抗感染治疗1周,至今无月经来潮。妇科检查:双附件区未及明娃异常。实验室检查:WBC、CAl25、CAl9-9及CEA均未见异常。超声:左侧卵巢旁见稍高回声,约5.0cm×4.1cm... 患者女,39岁,3个月前因月经量异常增多在当地医院取节育环、抗感染治疗1周,至今无月经来潮。妇科检查:双附件区未及明娃异常。实验室检查:WBC、CAl25、CAl9-9及CEA均未见异常。超声:左侧卵巢旁见稍高回声,约5.0cm×4.1c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与左侧卵巢关系密切,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盆腔内见游离无回声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卵巢肿瘤 类固醇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丝素蛋白体内降解及血管化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丹丹 李守强 +3 位作者 邹博 刘月 田家玮 冷晓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成像技术动态检测大鼠腿部皮下及肌肉间丝素蛋白在体降解及血管化的可行性。方法制备8%W/V的丝素蛋白溶液,采用超声波振荡制备丝素蛋白凝胶。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皮下植入组(n=20)及肌肉植入组(n=20),取0.2ml... 目的评估超声成像技术动态检测大鼠腿部皮下及肌肉间丝素蛋白在体降解及血管化的可行性。方法制备8%W/V的丝素蛋白溶液,采用超声波振荡制备丝素蛋白凝胶。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皮下植入组(n=20)及肌肉植入组(n=20),取0.2ml丝素蛋白凝胶分别植入大鼠腿部皮下或肌肉间(股直肌与半腱肌的肌间隙)。于植入后的即刻及1、4、8、12、16、18周分别对丝素蛋白凝胶进行二维超声及CEUS,并测量丝素蛋白凝胶的径线值及声学强度;每次成像后,每组随机选取两只大鼠处死,将植入的丝素蛋白凝胶取出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二维超声测量显示12周后两组的凝胶开始变薄,12周时横径与植入后即刻的凝胶横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6周时两组凝胶的横径、宽径和纵径与植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示1~8周凝胶内的声学强度呈现相对较低水平(〈5dB),12周后凝胶内部逐渐有造影剂的灌注,16周时声学强度增强可达20dB,18周时原植入凝胶的区域造影剂灌注与周围组织增强强度接近。结论皮下及肌肉间隙内植入的丝素蛋白凝胶的降解速率基本一致,二维超声及CEUS可在体实时评估丝素蛋白凝胶的降解及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造影剂 超声检查 生物降解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接胎儿心脏超声新技术挑战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家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1-1283,共3页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王新房教授最早利用A超检查胎儿心脏[1],80年代Huhta等[2]描述了对胎儿正常心脏进行二维超声图像的过程。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和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显示胎儿心脏解剖结构更加清晰,许多先天性心脏病均可在...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王新房教授最早利用A超检查胎儿心脏[1],80年代Huhta等[2]描述了对胎儿正常心脏进行二维超声图像的过程。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和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显示胎儿心脏解剖结构更加清晰,许多先天性心脏病均可在产前得到准确诊断。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现心脏结构异常和评估胎儿心脏功能。1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由于妊娠期的特殊性,X线、CT等具有辐射的检查方式不适用于胎儿检查。此外,由于胎儿在母体子宫羊膜腔内,胎儿心电图检查无法完成。超声因其操作简便、图像清晰、实时动态和无辐射等优点,成为胎儿心脏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功能 超声新技术 心脏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图像 心脏解剖结构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结构异常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2
作者 付倩倩 吴翠萍 +4 位作者 王诗雨 刘滢滢 康松 田家玮 姜双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3-39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甲状腺单发良性结节患者,以术后12个月为随访终点,评价治疗效果,以结节体积缩小率(VRR)>90%为治愈,VRR≤90%为...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甲状腺单发良性结节患者,以术后12个月为随访终点,评价治疗效果,以结节体积缩小率(VRR)>90%为治愈,VRR≤90%为未治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术后1、3、6、12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逐渐减小(F=20.23,P<0.01),VRR逐渐增加(F=193.33,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愈与未治愈结节之间,结节最大径、术前体积、回声、内部成分、血流分布、增强模式及术后即刻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内部成分、增强模式及术后即刻体积是MWA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将结节内部成分(X_(1))、增强模式(X_(2))及消融术后即刻体积(X_(3))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模型,其预测MWA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7.50%、88.00%和79.13%。结论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结节内部成分、增强模式及消融术后即刻体积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微波消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关系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虹 唐姜人的 +1 位作者 车国英 苏雁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17-2319,共3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issueDopplerimaging,TDI)及超声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探讨尿毒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T...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issueDopplerimaging,TDI)及超声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探讨尿毒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T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应用TDI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并对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尿毒症组的β、Ep、PWVβ、E/Em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尿毒症B组较A组的β、Ep、PWVβ、E/Em值均显著增高,AC值降低;尿毒症组的E/Em与β、Ep、PWVβ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52、0.675、0.74,均P<0.01),与AC呈负相关(r=-0.52,P<0.01),E/A与各弹性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组患者颈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具有明显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弹性 左心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多糖贮积症心脏超声表现1例
14
作者 安婷婷 万莹 +1 位作者 苑秋红 苏雁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多层分析技术结合负荷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兔心肌梗死及心肌存活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宏宇 田家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3-203,共1页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多层分析技术结合负荷心肌声学造影(MCSE)评价兔心肌梗死及心肌存活的价值.同时评价超声 STI 多层分析技术检测局部心肌功能异常的价值以及多巴酚丁胺 MCSE 判定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ar residual network model for assisting evaluation on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gment in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16
作者 SHEN Wenqian GUO Yanhui +5 位作者 YU Bo CHEN Shuang LI Hairu WU Yan LI You DU Guoqi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0-1134,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polar residual network(PResNet)model for assisting evaluation on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MI)segment in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Methods Twenty-five male SD rat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polar residual network(PResNet)model for assisting evaluation on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MI)segment in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Methods Twenty-five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I group(n=15)and sham operation group(n=10).MI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MI group through liga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using atraumatic suture,while no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ose in sham operation group after thoracotomy.MCE images of both basal and papillary muscle levels on the short axis section of left ventricles were acquired after 1 week,which were assessed independently by 2 junior and 2 senior ultrasound physicians.The evaluating efficacy of MI segment,the mean interpretation time and the consistency were compared whether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PResNet model or not.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fficacy of evaluation on MI segment was found for senior physicians with or without assistance of PResNet model(both P>0.05).Under the assistance of PResNet model,the efficacy of junior physicians for diagnosing MI segment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PResNet model(both P<0.01),and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senior physicians.Under the assistance of PResNet model,the mean interpretation time of each physicia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without assistance(all P<0.001),and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junior physicians and among junior and senior physicians were both moderate(Kappa=0.692,0.542),which became better under the assistance(Kappa=0.763,0.749).Conclusion PResNet could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junior physicians for evaluation on rat MI segment in MCE images,shorten interpretation time with different aptitudes,also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ep learning ULTRASONOGRAPHY animal experim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多普勒同步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珺 杜国庆 +3 位作者 王珍珍 李海茹 邓颖 田家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双多普勒同步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将179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分为4亚组,即正常构型、向心重构型、离心肥厚型及向心肥厚型亚组... 目的探讨双多普勒同步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将179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分为4亚组,即正常构型、向心重构型、离心肥厚型及向心肥厚型亚组;选取6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随机选取7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非同步模式和双多普勒同步模式测量相同参数,采用Bland-Altman法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对两种模式行可重复性检验。采用双多普勒同步技术计算同一心动周期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和组织多普勒(TDI)二尖瓣环侧壁(L)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的比值[E/e'(L)];同步计算二尖瓣口E峰和TDI二尖瓣环室间隔(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的比值[E/e'(S)];同步计算二尖瓣口E峰和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传播速度(Vp)的比值(E/Vp)。结果高血压各亚组E/e'(S)、E/e'(L)、E/V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向心肥厚亚组E/e'(S)、E/e'(L)、E/Vp分别高于正常构型亚组和向心重构亚组,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正常构型亚组、向心重构亚组、离心肥厚亚组及向心肥厚亚组E/e'(S)、E/e'(L)、E/Vp均呈依次增高的趋势。BlandAltman法显示双多普勒模式较非同步模式测量的E/e'(L)、E/e'(S)、E/Vp的可重复性更好,ICC值更高。结论双多普勒同步成像技术较非同步模式重复性更好,可有效地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的舒张功能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双多普勒同步技术 高血压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浩 杜国庆 +2 位作者 张蕾 任敏 田家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ET技术评价66例颈动脉IM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A组)、111例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B组)及83例正常人(C组)的颈动脉弹性参数,...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ET技术评价66例颈动脉IM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A组)、111例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B组)及83例正常人(C组)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C组比较,A组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及PWVβ显著增高(P<0.01),B组β、Ep、AI、及PWVβ显著增高(P<0.01),AC减小(P<0.01);与B组比较,A组Ep和AI降低(P<0.05)。结论 ET技术可反映颈动脉IM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脑梗死 颈动脉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VFM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宿阳 田家玮 +2 位作者 姜双全 刘冬梅 郭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收缩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组:DCM患者30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名。在VFM成像模式下测量并比较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流量(... 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收缩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组:DCM患者30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名。在VFM成像模式下测量并比较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流量(Fs)和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三腔心的Vs、Fs、SQ-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并描述病例组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涡流的分布特征。结果病例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Vs、Fs、SQ-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组内比较各项指标均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递减(P<0.05);LVEF与Vs、Fs、SQ-均值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7、0.698、0.709(P<0.01);病例组在收缩期3个时相均有涡流出现,直径及圈数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定量评价DCM患者左心室内血流流场变化,进而显示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有望成为临床检测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流向量成像 心肌病 扩张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CDFI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郭强 田家玮 +3 位作者 罗伟华 陈道芳 徐芳 史登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动脉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关系,为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病变及症状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选取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椎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vertebral artery diame... 目的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动脉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关系,为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病变及症状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选取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椎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VAD),收缩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流速时间积分(velocity-time integral,VTI)、心率(heart rate,HR),并计算血管截面积(A)及血流量(Q),分析椎动脉发育不良对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后循环血流量为(299.83±58.52)mL/min,对照组为(351.26±49.17)mL/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量(47.57±18.41)mL/min、舒张期流速(11.46±3.97)cm/s、阻力指数0.78±0.09,与健侧椎动脉及对照组左右侧椎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与椎动脉内径呈高度正相关性(R2=0.887 8),而与阻力指数呈高度负相关性(R2=0.849 4)。结论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减低,虽然健侧存在代偿,但后循环总血流灌注量仍较健康人显著减低,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血流显像 椎动脉发育不良 血流灌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