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分类体系及其与实验室检查和FLT3-ITD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何婉婷 陈佳琦 +3 位作者 任雨悦 高玉娟 刘红星 王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4-1342,共9页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细胞形态异质性。将该分类体系用于40例APL患者的形态学分析,并将分类结果与患者的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征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结果:FLT3-ITD突变阳性的APL病例组中核形规则、粗颗粒且不见Auer小体(1类)的细胞显著少于FLT3突变阴性病例组(P<0.05)。核形规则组相比于核形不规则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较长(P<0.05);细颗粒组相比于粗颗粒组APTT明显较长(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相对更低(P<0.05);Auer小体阴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和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uer小体增多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形态学分类体系可以客观表征不同类型的APL白血病细胞,有助于更好地评估APL白血病细胞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异质性和进一步用于精确分析APL的形态表型与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分类 实验室检查 FLT3-ITD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动态观察乳酸脱氢酶对MDS预后判定的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延清 戴海滨 +4 位作者 王京华 李晓云 戴思明 姚丹丹 马丽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5-8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动态观察MDS患者的乳酰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LDH对MDS患者预后判定的意义。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9年确诊的163例MDS患者,诊断时的LDH的表达水平,随访患者的LDH的变化情况及其与MDS的预后、生存期和疾病进展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动态观察MDS患者的乳酰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LDH对MDS患者预后判定的意义。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9年确诊的163例MDS患者,诊断时的LDH的表达水平,随访患者的LDH的变化情况及其与MDS的预后、生存期和疾病进展的关系;监测血细胞、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核型,并分析其与LDH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63例患者在诊断时LDH表达值为214U/L(102-865U/L),LDH升高组M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6月,LDH正常组M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6.8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按照IPSS预后积分系统分类,LDH升高多在中危-2和高危组,与低危和中危-1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疾病进展的MDS患者的LDH值比诊断初期和进展前明显升高,而无疾病进展的MDS患者的LDH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范围,无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预后指标比较,LDH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LDH值可作为MDS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有助于早期识别MDS进展和白血病的发生,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乳酸脱氢酶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代谢重编程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曼 薛艳明 胡思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年第5期620-624,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不断进展终将引发心血管事件。既往针对其病因研究集中在内皮损伤、炎症细胞募集和脂质沉积,但大量研究发现免疫细胞通过代谢调控影响AS进程,而代谢又受细胞外环境影响。新的认知将从代谢与能量来源角度系统阐明免疫... 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不断进展终将引发心血管事件。既往针对其病因研究集中在内皮损伤、炎症细胞募集和脂质沉积,但大量研究发现免疫细胞通过代谢调控影响AS进程,而代谢又受细胞外环境影响。新的认知将从代谢与能量来源角度系统阐明免疫细胞对AS的影响,为AS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细胞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