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素β1在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安丽萍 安守宽 陈国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β1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经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右心耳肌组织,按有无房颤病史分为房颤组(15例)和无房颤组(15例)。Masson染色测定两组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RT-PCR方法检测整合素β1... 目的探讨整合素β1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经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右心耳肌组织,按有无房颤病史分为房颤组(15例)和无房颤组(15例)。Masson染色测定两组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RT-PCR方法检测整合素β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无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大[(4.96±0.50)mm vs (4.15±1.04)mm.P<0.05];房颤组患者CVF较无房颤组明显升高(42.38±9.79 vs 11.67±3.35,P<0.01);与无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整合素β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0.43±0.03 vs 0.36±0.02,P<0.05;1 724.33±91.07 vs 853.13±30.34,P<0.01)。整合素β1蛋白与左心房直径(r=0.879,P<0.01)、房颤持续时间(r=0.830,P<0.01)及CVF(r=0.770,P<0.05)呈正相关。结论慢性房颤时,整合素β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整合素β1可能参与房颤时心房的结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原 CD29 细胞外基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离素-金属蛋白酶(ADAMs)在慢性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
2
作者 安丽萍 安守宽 +1 位作者 伍海安 陈国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 探讨解离素-金属蛋白酶(ADAMs)在慢性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右心耳肌组织,按有无心房颤动病史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15例和无心房颤动组(无房颤组)15例.Masson染色测定两组心房组织胶原容... 目的 探讨解离素-金属蛋白酶(ADAMs)在慢性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右心耳肌组织,按有无心房颤动病史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15例和无心房颤动组(无房颤组)15例.Masson染色测定两组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RT-PCR方法 检测ADAM9、ADAM10及ADAM15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ADAM9、ADAM10及ADAM1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无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大[(4.96±0.50)cm比(4.15±1.04)cm,P<0.05];房颤组CVF较无房颤组明显升高(42.38±9.79比11.67±3.35,P<0.01);与无房颤组比较,房颤组ADAM15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分别为0.9968±0.059比0.4984±0.036,P<0.01和1614.47±90.26比741.87±29.84,P<0.01.ADAM15蛋白与左房直径(r=0.879,P<0.01)、房颤持续时间(r=0.831,P<0.01)及纤维化程度指标CVF呈正相关(r=0.782,P<0.05).结论 慢性房颤时,ADAM15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ADAM15可能参与心房颤动时心房结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结构 重构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模型
3
作者 王丽平 刘越 +3 位作者 孟佳 尹新华 于卫刚 贾智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而有效地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Ono术式并加以改良。供心摘取时,于心脏完全停跳后,在主动脉和肺动脉下过1/0丝线,一并结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提起丝线,同时剪断心脏各血管。实验组(Wistar-SD...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而有效地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Ono术式并加以改良。供心摘取时,于心脏完全停跳后,在主动脉和肺动脉下过1/0丝线,一并结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提起丝线,同时剪断心脏各血管。实验组(Wistar-SD)和对照组(Wistar-Wistar)每组供、受体各20只。术后受体和移植心脏均存活72h视为手术成功,术后第4天两组供心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供心摘取时间为(3.2±0.6)min。实验组移植心脏心肌组织呈急性排斥反应表现;对照组无急性排斥反应表现。结论该方法与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大鼠改进的Ono术式比较,取心时间明显缩短;实验组非同系(Wistar-SD)异位心脏移植复制出的大鼠供心排斥反应模型,可用于相关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护理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冉飘 李敏 +1 位作者 王秀玲 朱光宇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集束护理策略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效果。方法选取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需行肠内营养的患者120例,分为成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婴幼儿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运用集束护理策略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效果。方法选取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需行肠内营养的患者120例,分为成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婴幼儿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集束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10(16.6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2(20.00%)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26(43.33%)例,VAP22(36.67%)例,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成人及婴幼儿试验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患者实施集束护理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功能紊乱及VAP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功能紊乱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集束护理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减轻兔肺缺血再灌注后肺水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贾智博 周钢 +3 位作者 王丽平 田海 刘开宇 蒋树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减轻兔肺缺血再灌注后肺水肿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10~12周龄健康家兔24只,雌雄不拘,体重2.2~2.6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山莨菪碱组于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前静脉给予山...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减轻兔肺缺血再灌注后肺水肿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10~12周龄健康家兔24只,雌雄不拘,体重2.2~2.6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山莨菪碱组于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前静脉给予山莨菪碱3 mg/kg预处理,对照组进行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假手术组只开胸并套带,不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各组左肺缺血1 h并再灌注3 h后结扎并切取左肺下叶,部分行组织学观察,部分通过测量肺湿干重的方法计算肺含水量,余肺组织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最后经兔股静脉注射2%伊文思兰(1.5 ml/kg),然后取左肺上叶,比较3组肺血管通透性。结果缺血再灌注处理后,对照组肺含水量、MPO含量及伊文思兰含量分别为(6.6±0.5)gg干组织、(1.16±0.14)U/g蛋白质和(173±16)μgg湿组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4.3±0.4)g/g干组织、(0.53±0.09)U/g蛋白质和(103±11)μg/g湿组织(P<0.05),组织损伤严重并可见严重的肺水肿;山莨菪碱组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5.6±0.4)g/g干组织、(0.82±0.11)U/g蛋白质和(124±18)μg/g湿组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组织损伤轻微,肺水肿程度很轻。结论山莨菪碱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生成、降低肺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显著减轻了肺缺血再灌注后肺水肿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再灌注损伤 肺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婳 孟维鑫 康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831-835,共5页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外科的急危重症,其自然病程极为凶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目前认为,急诊的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该手术难度高、时间长且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术后低氧血...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外科的急危重症,其自然病程极为凶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目前认为,急诊的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该手术难度高、时间长且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极高.低氧血症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更增加了其院内病死率.因此,早期识别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刺激参数的选择
7
作者 梁婷 范明 +1 位作者 马兰茗 隋晓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上腔电刺激参数优化的组合方式,指导实际应用中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刺激方案的选择。方法将带有不同尺寸刺激点(50μm、150μm、350μm、500μm)的薄膜电极植入白兔脉络膜上腔,进行跨视网膜电刺激,于动物的视觉皮层硬脑膜... 目的探讨脉络膜上腔电刺激参数优化的组合方式,指导实际应用中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刺激方案的选择。方法将带有不同尺寸刺激点(50μm、150μm、350μm、500μm)的薄膜电极植入白兔脉络膜上腔,进行跨视网膜电刺激,于动物的视觉皮层硬脑膜外记录电诱发电位(electrical evoked potential,EEP)。实验中采用的刺激脉冲波形为先负后正或先正后负的双相脉冲,脉冲宽度分别为0.25 ms、0.50 ms、0.75 ms和1.00 ms,刺激频率为1 Hz、2 Hz和4 Hz。结果实验中无论采用哪种尺寸的电极进行刺激,整体上诱发EEP所需的阈电流均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刺激频率从1 Hz增加到4 Hz时,阈电流增加的幅度在短脉冲宽度(0.25 ms)刺激时为77%(500μm电极)和170%(150μm电极);在长脉冲宽度(1.0 ms)刺激时,增加的幅度较低,约为38%(500μm电极)和131%(150μm电极)。与此同时先负后正的刺激脉冲所需的阈电流总是低于先正后负的刺激脉冲所需的阈电流。结论由于采用大尺寸的电极伴以长脉冲宽度刺激时,诱发EEP所需的阈电流强度随刺激频率增加的幅度较小,此外先负后正的刺激脉冲所需的阈电流也相对较低,因此这些都将成为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未来应用中优先选择的刺激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电极 脉络膜上腔 阈电流 视觉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