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八要素评分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
1
作者 陈占超 刘岩 +3 位作者 房绍红 田伟 王善杰 于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心血管代谢疾病(CMD)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方法:选取200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队列18岁以上无CMD的成年人4719名,其中城市地区1909名,农村地区2810名。根据LE8评分的三分位...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心血管代谢疾病(CMD)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方法:选取200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队列18岁以上无CMD的成年人4719名,其中城市地区1909名,农村地区2810名。根据LE8评分的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较低组(<67.5分)、中等组(67.5~77.5分)和较高组(>77.5分)。城市地区的较低组、中等组、较高组分别为780例、564例、565例,农村地区的较低组、中等组、较高组分别为838例、934例、1038例。主要结局为随访期间新诊断的糖尿病、脑卒中和(或)心肌梗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E8与新发CMD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结果:LE8评分总分农村地区略高于城市地区(72.9分vs.70.2分,P<0.01)。平均随访(5.86±0.74)年期间,新发CMD176例,其中城市地区67例,农村地区109例。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在完全调整模型中,相对于城市地区的较高组,农村地区的较低组(HR=1.65,95%CI:1.27~2.15,P=0.001)新发CMD风险增加最多,其次是城市地区的较低组(HR=1.49,95%CI:1.01~2.21,P=0.046)、农村地区的中等组(HR=1.42,95%CI:1.06~1.90,P=0.020)和农村地区的较高组(HR=1.16,95%CI:1.01~1.33,P=0.032)。多变量Cox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地区中,与LE8各指标≥70分人群相比,<70分的体重指数(BMI)评分(HR=2.70,95%CI:1.51~4.84,P<0.01)、血糖评分(HR=2.09,95%CI:1.24~3.51,P<0.01)、血压评分(HR=3.73,95%CI:1.69~8.24,P<0.01)增加新发CMD风险;在农村地区中,与≥70分人群相比,<70分的BMI评分(HR=3.92,95%CI:2.43~6.30,P<0.0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评分(HR=2.96,95%CI:1.94~4.52,P<0.01)、血糖评分(HR=2.59,95%CI:1.71~3.94,P<0.01)和血压评分(HR=1.85,95%CI:1.18~2.92,P<0.01)增加新发CMD风险。<70分的BMI、血糖、non-HDL-C评分相关的CMD发病风险,在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结论:尽管农村地区LE8评分略高于城市地区,但较低LE8评分相关的CMD发病风险在农村地区尤其显著。加强农村地区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监测和一级预防,对降低我国CMD负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 生命八要素 心血管代谢疾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介导的胆碱能系统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美玲 曲文博 田进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2期200-203,共4页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神经系统介导免疫反应的重要通路,其中,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发挥关键作用。存在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的非神经元性α7nAChR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和病理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α7...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神经系统介导免疫反应的重要通路,其中,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发挥关键作用。存在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的非神经元性α7nAChR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和病理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α7nAChR与动脉粥样硬疾病的关系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胆碱能抗炎通路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萌 刘伟 +1 位作者 刘海霞 于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该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120例,分为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定量分析(QCA)测定冠状动脉狭窄<50%,n=60]和...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该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120例,分为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定量分析(QCA)测定冠状动脉狭窄<50%,n=60]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任何可辨认的斑块或狭窄,n=60),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QTOF/MS)联用技术对所有患者的血浆样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变量结合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的血浆代谢轮廓呈现明显分离,表明两组代谢物发生了显著变化。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并鉴定出42个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中鞘氨醇、棕榈酸、磷脂酰胆碱(PC)(14:0/14:0)和甘油单酯(MG)(18:2)等24种代谢物的含量显著升高,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8:1)、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18:2)、磷脂酰甘油(PG)(18:0/0:0)和甘油二酯(DG)(36:3)等18种物质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基于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是发现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手段。这些标志物不仅加深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认识,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进展机制与临床干预 被引量:12
4
作者 符亚红 田进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5期408-410,共3页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快速进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早期AS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晚期AS斑块容易出现跳跃式阶段性生长,即从轻度损伤迅速发展为重度损伤到极高危状...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快速进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早期AS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晚期AS斑块容易出现跳跃式阶段性生长,即从轻度损伤迅速发展为重度损伤到极高危状态,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全面了解AS易损斑块的特征、快速进展机制及相关调控因素,早期识别并干预AS的发生、发展,有利于合理评估AS相关风险因素,早期阻断AS向晚期进展,进行精准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快速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雪羽 田进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6期575-578,共4页
易损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减少易损斑块的破裂对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易损斑块的研究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但由于动物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的差异,以及斑块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目前... 易损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减少易损斑块的破裂对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易损斑块的研究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但由于动物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的差异,以及斑块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目前动物模型所形成的斑块与人类易损斑块还有很大差异。因此,建立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似的动物模型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