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琼 姜慧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监测随访等提供多种有意义的征象。影像功能成像(DWI、IVIM、PET及双能CT等)能对肿瘤内部成分定量评估,在GIST恶性潜能和疗效预测方面有更高价值。近年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给GIST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们的预测能力优于传统指标和影像医生主观判断,向实现GIST精准医疗前进了一大步。本文就影像学在GIST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疗效评估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多模态影像及分子影像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琳焓 姜慧杰 +1 位作者 付鹏 张荣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癌症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并且大多数免疫治疗药物都很昂贵,所以迫切需要制定合理的无创的早期治疗策略。传统影像学在表征免疫相关肿瘤反应、肿瘤进展以及监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方面发... 癌症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并且大多数免疫治疗药物都很昂贵,所以迫切需要制定合理的无创的早期治疗策略。传统影像学在表征免疫相关肿瘤反应、肿瘤进展以及监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放射组学及人工智能通过医工合作来研究图像纹理特征与疾病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问题,也促进了个体化诊疗的发展。重要的是,分子成像可以使免疫检查点通路中特定靶分子可视化,用于早期监测免疫治疗的反应。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医学影像学在当前结直肠诊疗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免疫治疗 多模态影像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影像学检测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
3
作者 张琳焓 姜慧杰 李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70-1374,共5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免疫疗法对微卫星不稳定和常规化疗难以治疗的结直肠癌有效。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有助于提高免疫治疗反应。分子成像可在解剖学和分子水平上实现细胞和亚细胞过程可视化,并加以表征和量化。对TIME细胞组成...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免疫疗法对微卫星不稳定和常规化疗难以治疗的结直肠癌有效。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有助于提高免疫治疗反应。分子成像可在解剖学和分子水平上实现细胞和亚细胞过程可视化,并加以表征和量化。对TIME细胞组成进行显像有助于理解肿瘤动态发展过程,发现并阐明肿瘤致病过程的分子机制,协助开发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以及通过识别生物标志物准确预测不同治疗反应。本文针对分子影像学检测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分子成像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诊断脑胶质瘤 被引量:9
4
作者 金艳霞 王景林 徐敬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3-755,共3页
目的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在脑胶质瘤的良、恶性诊断及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及13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进行常规MR及弥散、灌注加权成像,分析肿瘤的ADC值、rCBV比值,并分析ADC值与rCB... 目的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在脑胶质瘤的良、恶性诊断及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及13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进行常规MR及弥散、灌注加权成像,分析肿瘤的ADC值、rCBV比值,并分析ADC值与rCBV比值间的相关性。结果低度恶性胶质瘤与高度恶性级胶质瘤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3±1.40)]×10-4mm2/svs[(9.09±1.85)]×10-4mm2/s];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最大rCBV比值分别为3.60±1.09和7.9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值与rCBV比值间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结合常规MRI,ADC值与rCBV比值在脑胶质瘤良、恶性诊断及术前分级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MSCT征象与PCNA及MMP-2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丰 李晓陵 +3 位作者 温颖 姚家琪 赵德利 曹丹娜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瘤MS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胸腺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胸腺瘤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所有胸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MSCT征象与PCNA、MMP-2表达水平的... 目的:探讨胸腺瘤MS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胸腺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胸腺瘤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所有胸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MSCT征象与PCNA、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胸腺瘤CT征象中的病灶直径大于10cm,分叶征,病灶边缘不光滑,纵膈脂肪线消失,胸膜、心包及大血管侵犯,纵隔淋巴结、远处转移及病灶高强化程度与胸腺瘤组织PCNA及MMP-2的高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SCT征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利于术前无创地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用于高体质量指数患者冠状动脉成像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楚珍 姜慧杰 +3 位作者 赵成磊 刘新顶 代艳美 孙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3-598,共6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高体质量指数(BMI)患者(26~30 kg/m 2)行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价值。方法将60例高BMI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行CCTA。研究组管电压100 kVp,根据BMI及体质量确定...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高体质量指数(BMI)患者(26~30 kg/m 2)行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价值。方法将60例高BMI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行CCTA。研究组管电压100 kVp,根据BMI及体质量确定对比剂用量及流率;对照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剂量70 ml,流率5 ml/s。分别采用权重20%、40%、60%及80%ASIR-V重建2组图像,比较组间及组内图像客观和主观质量评价差异及2组辐射有效剂量(ED)。结果研究组ED[(2.65±0.64)mSv]及对比剂剂量[(61.84±9.17)ml]分别较对照组[(4.53±0.84)mSv、(70.0±0.00)ml]降低41.50%和11.66%(P均<0.05)。相同权重ASIR-V重建图像中研究组各血管节段CT值均高于对照组(t=5.11~6.86,P均<0.05),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ASIR-V权重增加,2组各血管节段CT值均无明显增加(P均>0.05),SNR及CNR逐渐增加(P均<0.05);组内不同权重ASIR-V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MSCT联合ASIR-V以100 kVp管电压对高BMI患者行CCTA可在显著降低患者ED及对比剂剂量的同时获得满意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质量指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