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古丁促进大鼠结合上皮根向迁移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钟月月 马肃 +3 位作者 秦泽根 周慧玲 刘培红 李延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大鼠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JE)根向迁移的影响。方法:20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尼古丁0.73 mg/kg)和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再等分为30 d和90 d两个亚组;按实...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大鼠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JE)根向迁移的影响。方法:20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尼古丁0.73 mg/kg)和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再等分为30 d和90 d两个亚组;按实验设计处死后,常规制作右侧下颌磨牙区牙体-牙周联合组织的近远中向石蜡切片,Masson染色;测量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JE根端的长度。SPSS 26.0统计软件下各组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0 d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JE出现轻度的根向迁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组大鼠上皮下方的胶原均致密、粗大,排列整齐。对照、实验组90 d大鼠JE均有根向迁移,实验组迁移长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上皮下方的胶原稀疏,纤细。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实验组90 d大鼠JE根向迁移长度明显大于实验组30 d,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大鼠的JE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在顶端迁移,腹腔注射尼古丁可以增强这种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结合上皮 胶原纤维 根向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化学预备液对根管壁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秦春林 刘静 +2 位作者 王海侠 马肃 陈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评价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氯亚明(Chloramine)、丁克除(Des-occlusol)和酚克除(Resosolv)4种化学预备液根管内封药时对根管壁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65颗,实验组60... 目的:评价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氯亚明(Chloramine)、丁克除(Des-occlusol)和酚克除(Resosolv)4种化学预备液根管内封药时对根管壁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65颗,实验组60颗和对照组5颗。实验组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5颗,各组又随机分为10 d组、20 d组和30 d组,每组5颗。常规开髓、拔髓、干燥根管后丙烯酸树脂封闭根尖孔。根管内封药,磷酸锌暂封,4℃储存,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相同条件下储存。丙烯酸树脂包埋,硬组织切片机切片,显微硬度仪进行硬度测试,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在本实验周期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EDTA封药10 d和20 d组,根管壁的显微硬度下降无统计学意义;封药30 d组,根管壁的显微硬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亚明,丁克除和酚克除封药3个时间组,根管壁的显微硬度下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周期内,EDTA封药10 d和20 d组,对根管壁的显微硬度无明显影响,而封药30 d组,对根管壁的显微硬度有显著影响。氯亚明、丁克除和酚克除3个封药时间组对根管壁的显微硬度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预备 化学预备液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蛋白DMP1-C和DMP1-N在咬合创伤治疗前后大鼠髁突软骨内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培红 马肃 +1 位作者 李永恒 王海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3-44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咬合创伤治疗前后大鼠髁突软骨和软骨下骨小梁组织学变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DMP1-C和DMP1-N在髁突软骨内的差异表达,分析咬合创伤对大鼠髁突矿化影响的分子机制,并明确调牙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咬合创伤2周、咬合创... 目的:通过观察咬合创伤治疗前后大鼠髁突软骨和软骨下骨小梁组织学变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DMP1-C和DMP1-N在髁突软骨内的差异表达,分析咬合创伤对大鼠髁突矿化影响的分子机制,并明确调牙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咬合创伤2周、咬合创伤2周去除创伤恢复2周和恢复4周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髁突前、中、后部软骨及软骨下骨小梁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蛋白DMP1-C和DMP1-N在咬合创伤治疗前后髁突软骨前、中、后部的差异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较,咬合创伤2周组大鼠髁突变化以髁突前部最为显著:髁突软骨肥大细胞层变薄或消失,钙化软骨层明显增厚,髁突软骨细胞排列紊乱;DMP1-C蛋白表达增加、DMP1-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软骨下骨小梁排列不规则。治疗2周组大鼠髁突软骨肥大细胞层和钙化软骨层厚度逐渐恢复,髁突软骨细胞排列趋于规则、多沿受力方向分布;DMP1-C蛋白表达比创伤2周组减少、仍多于对照组,DMP1-N蛋白表达多于对照组。治疗4周组大鼠髁突软骨厚度、细胞层数、软骨细胞分布以及DMP1-C和DMP1-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咬合创伤使大鼠髁突软骨内成骨进程加快,伴随着细胞外基质矿化蛋白DMP1-C和DMP1-N表达变化,模拟调牙合治疗后,髁突组织形态、软骨下骨矿化和DMP1蛋白的表达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髁突 调牙合 DMP1 软骨内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黏连蛋白在大鼠磨牙成釉器、牙囊和牙龈中的时空表达
4
作者 刘培红 马肃 +3 位作者 李永恒 李延武 陈力 秦春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观察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在大鼠磨牙成釉器、牙囊和牙龈组织中的时空表达,并探讨其与上皮细胞形态和极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幼鼠、青春期鼠和成年鼠各4只,取上颌磨牙区牙周-牙体联合组织块,免疫组化PV法显示LN在... 目的:观察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在大鼠磨牙成釉器、牙囊和牙龈组织中的时空表达,并探讨其与上皮细胞形态和极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幼鼠、青春期鼠和成年鼠各4只,取上颌磨牙区牙周-牙体联合组织块,免疫组化PV法显示LN在成釉器、牙囊和牙龈组织中的时空表达,同时观察上皮细胞形态和极性。结果:LN不连续线形表达于成釉器外釉上皮-牙囊间叶组织界面,细胞间存在LN阴性表达间隙;连续线形表达于牙龈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内;散在颗粒形表达于早期牙胚牙囊间充质细胞外基质内和牙龈上皮基底膜下个别牙龈成纤维细胞外基质内。LN表达强度随大鼠齿龄的增加而逐渐下调,成年期基本稳定,上皮细胞形态和极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LN在大鼠不同齿龄成釉器、牙囊和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强度不同。LN在组装牙龈上皮基底膜的同时,其表达强度可能受控于牙龈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黏连蛋白 成釉器 牙囊 牙龈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性敲除Fam20C对小鼠牙周膜内MMP-1及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朝阳 吴国栋 +2 位作者 祁皓 马肃 刘培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3.6 kb Col1α1启动子驱动下敲除Fam20C对小鼠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和12周龄3.6 kb Col1α1-Cre;Fam20C^(fl/fl)小鼠和同窝正常对照小鼠下颌骨组织蜡块,常规制作下颌磨牙区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 目的:探讨3.6 kb Col1α1启动子驱动下敲除Fam20C对小鼠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和12周龄3.6 kb Col1α1-Cre;Fam20C^(fl/fl)小鼠和同窝正常对照小鼠下颌骨组织蜡块,常规制作下颌磨牙区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组小鼠磨牙区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的组织学变化,测量光密度值分析牙周膜内MMP-1和TIMP-1的差异表达,SPSS 26.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4周龄Fam20C敲除小鼠磨牙区细胞牙骨质变薄;磨牙间牙槽骨高度降低;牙周膜胶原纤维束直径减小,部分纤维束排列疏松无序;牙周膜内MMP-1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TIMP-1阳性表达少量降低(P>0.05),MMP-1/TIMP-1比值显著增加(P<0.05)。12周龄Fam20C敲除小鼠较4周龄敲除小鼠牙周组织病变严重,细胞牙骨质显著减少;磨牙间牙槽骨高度明显降低;牙周膜胶原纤维束更加纤细稀疏、排列紊乱,根颈部下方大量胶原纤维束断裂,与牙骨质和牙槽骨表面脱离;牙周膜内MMP-1和TIMP-1的差异表达趋势与4周龄组一致。结论:3.6 kb Col1α1启动子驱动下敲除Fam20C可能通过上调牙周膜内MMP-1/TIMP-1比值导致小鼠牙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20C 条件性基因敲除 牙周膜 MMP-1 TI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