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使用习惯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罗艳 姚尚龙 +5 位作者 杨拔贤 李恩有 兰志勋 祝胜美 古妙宁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师10例使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例,共4 000例择期手术(包括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脏外科及其他手术)患者。麻醉医师根据其习惯选择七氟醚维持,或联合丙泊酚用于维持。观察指标包括诱导期(七氟醚吸入诱导所占百分比,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维持期(麻醉用药类型,新鲜气流量,挥发罐设置浓度),苏醒期(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滴定法苏醒技术所占百分比),麻醉药费用,总体情况[患者的人口统计学,麻醉医师/患者满意度数字模拟量表(NAS)评分,麻醉医师的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和吸入麻醉临床经验]以及安全性。结果 4 000例患者中3例因不符研究方案而排除,共3 997例纳入统计分析。190例患者(4.75%)接受了七氟醚吸入诱导,3 807例患者(95.25%)接受了静脉诱导。当7%<挥发罐浓度≤8%,6L/min<新鲜气流量≤8L/min时,吸入诱导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略短于静脉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80例患者(54.54%)单用七氟醚维持麻醉,1 817例患者(45.46%)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979例患者(24.49%)接受了滴定法苏醒技术,其睁眼时间(13.29±7.66)min、拔管时间(15.4±8.84)min均明显短于未接受滴定患者的睁眼时间(14.27±8.55)min、拔管时间(16.63±9.80)min(P<0.05)。麻醉药(包括七氟醚、丙泊酚、肌松药和镇痛药)费用为(353.06±164.13)元/h。根据新鲜气流量分层统计,七氟醚单用组费用明显低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组(P<0.05)。麻醉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NAS评分分别为(8.85±0.96)、(8.88±0.93)分,其与麻醉医师的吸入麻醉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1.08%患者至少发生一次不良事件,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患者、麻醉医师的满意度与麻醉医师吸入麻醉药物的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比较,七氟醚单用维持麻醉的麻醉药费用较低。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故未对手术类型加以限定或分层,并且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尚未完全统一或标准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七氟醚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妊娠晚期阑尾切除术 被引量:5
2
作者 林世升 孟丽薇 李全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64-564,共1页
关键词 妊娠 阑尾切除术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容量管理策略与术后转归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恩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12-415,共4页
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液体治疗由于受到颅内容量的限制,原则上每天液体补充总量不得超过1L。该原则虽然有利于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却给麻醉医师带来诸如低血容量、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围手术期麻醉处理的困难。... 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液体治疗由于受到颅内容量的限制,原则上每天液体补充总量不得超过1L。该原则虽然有利于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却给麻醉医师带来诸如低血容量、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围手术期麻醉处理的困难。一方面,限制液体入量和利尿作用虽可改善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状;另一方面,又会减少脑血流量和脑组织供血。因此现代液体治疗的观念认为,循环容量既要适应手术治疗的需要,又要能够耐受麻醉(外周血管扩张和心肌抑制)、手术及相关因素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期间 预后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80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麻醉协作组 刘缚鲲 +7 位作者 刘世江 每晓鹏 王霞 武晓丽 许智鸿 赵二贤 邵刘佳子 侯海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5,共9页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以减轻痛苦为目的的舒适化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已经与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性质相似.必须在麻醉下完成,其麻醉目的也和外科相同,即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相关并...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以减轻痛苦为目的的舒适化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已经与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性质相似.必须在麻醉下完成,其麻醉目的也和外科相同,即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以及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管理 内镜手术 消化 专家 手术操作 内镜治疗 相关并发症 内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3
5
作者 尚宇 康万军 +4 位作者 李悦 王兵 吕红梅 徐洪刚 顾佩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 观察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方法 78例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静注右旋美托咪啶0.6 μg/kg、脂肪乳安慰剂10 ml后,采用丙泊酚2.0 mg/kg、雷米芬太尼0.5μg/kg(... 目的 观察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方法 78例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静注右旋美托咪啶0.6 μg/kg、脂肪乳安慰剂10 ml后,采用丙泊酚2.0 mg/kg、雷米芬太尼0.5μg/kg(A组)或雷米芬太尼1.0μg/kg(B组),琥珀胆碱1.5 mg/kg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和测定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置入支撑喉镜时(T2)、拔管后1 min(T3)、5 min(T4)的MAP、H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变化和丙泊酚用量、麻醉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T0、T3和T4时A组与B组比较,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同时血浆NE和E浓度也明显下降(P〈0.05);丙泊酚总用药量A组显著少于B组(P〈0.05).A组术后咽喉疼痛、呛咳躁动、寒战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0.6μg/kg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麻醉约用量,无呼吸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应激反应 喉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空洞症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袁枫 王义成 +1 位作者 韩骅 王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48-248,共1页
脊髓空洞症的麻醉处理袁枫*王义成*韩骅*王静*我院治疗脊髓空洞症采用新术式—后颈凹减压、蛛网膜粘连剥离、大型空洞积水穿刺抽液及项筋膜紧缩等综合治疗方法。现将其麻醉处理及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3例,女... 脊髓空洞症的麻醉处理袁枫*王义成*韩骅*王静*我院治疗脊髓空洞症采用新术式—后颈凹减压、蛛网膜粘连剥离、大型空洞积水穿刺抽液及项筋膜紧缩等综合治疗方法。现将其麻醉处理及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3例,女23例,年龄15~57岁,体重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缺血期一氧化碳和氢气联合膨肺对肺移植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刘思同 郭力甲 +2 位作者 孟超 康继宇 蔡振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O膨肺组(CO组)、H_(2)膨肺组(H_(2)组)和CO和H_(2)联合膨肺组(CH组),每组10对(每对1只供体和1只受体)。供体大鼠切取左肺后,于冷缺血期进行气体膨肺,O_(2)组采用40%O_(2)+60%N_(2)膨肺,CO组采用0.05%CO+40%O_(2)+59.95%N_(2)膨肺,H_(2)组采用3%H_(2)+40%O_(2)+57%N_(2)膨肺,CH组采用0.05%CO+3%H_(2)+40%O_(2)+56.95%N_(2)膨肺,四组体积均为5 ml/kg,每30分钟使用气密针置换气体1次,180 min后行肺移植。受体大鼠于移植前即刻、再灌注后3、60、120、180 min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_(2)/FiO_(2)、pH和碱剩余(BE)。再灌注后180 min处死受体大鼠,测定移植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移植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ALF中大聚积体(LA)、小聚积体(SA)和LA/S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结果 与O_(2)组比较,CO组、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60、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O组比较,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CH组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_(2)组比较,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缺血期CO和H_(2)联合膨肺抑制移植肺脏炎症反应,降低NF-κB蛋白含量、升高SP-A蛋白含量、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氢气 联合膨肺 冷缺血期 肺移植 肺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注入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云安 边庆虎 +3 位作者 姚红娟 邵贵骞 王化民 刘铁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将阿片类药物与布比卡因配成重比重溶液用于单纯脊麻 ,观察阿片类药物的术后镇痛时间。方法 :选择ASAI~II级 ,适用于单纯脊麻的手术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三组。各组麻醉药物 :对照组 (C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芬太尼组 (F组... 目的 :将阿片类药物与布比卡因配成重比重溶液用于单纯脊麻 ,观察阿片类药物的术后镇痛时间。方法 :选择ASAI~II级 ,适用于单纯脊麻的手术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三组。各组麻醉药物 :对照组 (C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芬太尼组 (F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芬太尼 2 5 μg ;吗啡组 (M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吗啡 5 0 μg。于术后随访病人镇痛情况 ,并记录不良反应。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有效镇痛时间 (DEA)为从注药时到病人术后VAS评分≤3。结果 :有效镇痛时间C、F、M组分别为 3.0 4± 0 .5 0h、8.2 5± 1.71h和 10 .5 0± 1.6 8h。F、M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各组不良反应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 2 5 μg或吗啡 5 0 μg均有明显的早期术后镇痛作用 ,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注药 阿片类药物 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征 邵贵骞 +1 位作者 于宏志 吕传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生理盐水组(S组)(n=20),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和等...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生理盐水组(S组)(n=20),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和等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时间为10min。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TIVA)。术中D组给予0.4μg/(kg·h)的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S组给予与等量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分别记录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前(T0)、诱导前(T1)、置入喉罩前(T2)、置入喉罩后1min(T3)、股动脉插管时(T4)、动脉瘤栓塞时(T5)、术毕时(T6)、拔出喉罩前(T7)、拔出喉罩后1min(T8)的血压、心率,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在T1时D组MAP,HR明显减低(P﹤0.05);与T2相比,T3时S组HR升高(P﹤0.05);与T7相比在T8时S组MAP、HR明显升高(P﹤0.05)。在T1,T4,T7,T8时间点,与S组相比D组MAP、HR明显减低(P<0.05)。D组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S组(P<0.05)。D组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中围麻醉期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质量高,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手术效果的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右美托咪定 介入治疗 喉罩 全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七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玉梅 张英茹 +2 位作者 严伟丽 邵贵骞 李志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4-195,共2页
目的 :为了观察七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4例颅内肿瘤病人 ,测定七氟醚麻醉时颅内压变化并与异氟醚和安氟醚进行比较。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的静脉用药相同。于L3~ 4穿刺蛛网膜下腔测脑脊液压 (代表颅内压 ,ICP)。依吸... 目的 :为了观察七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4例颅内肿瘤病人 ,测定七氟醚麻醉时颅内压变化并与异氟醚和安氟醚进行比较。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的静脉用药相同。于L3~ 4穿刺蛛网膜下腔测脑脊液压 (代表颅内压 ,ICP)。依吸入药不同随机分为七氟醚 (S)组、异氟醚 (I)组和安氟醚 (E)组 ,监测BP、MAP、ECG、SpO2 、PETCO2 和MAC ,调整VT 和RR使PaCO2 维持在 4~ 4 66kPa。三组病人分别吸入三种醚 0 5、1 0和 1 5MAC时在钻颅孔前记录ICP。结果 :三组病人麻醉前ICP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三组间相同MAC时的ICP比较亦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每组内不同MAC时ICP比较及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七氟醚影响颅内压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七氟醚 异氟醚 安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血管阻力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毅伟 朱玉琦 +2 位作者 赵金英 林世升 张利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48-249,共2页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RM)与血管阻力变化 ,探讨ARM在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检测 30例休克患者血浆ARM浓度 ,无创胸导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RM)与血管阻力变化 ,探讨ARM在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检测 30例休克患者血浆ARM浓度 ,无创胸导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和心脏指数 (CI)。结果 休克组治疗前血浆ARM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ARM与血管阻力变化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失血性休克 血液动力学 血管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复合地氟醚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张英茹 冯翠 +3 位作者 马鸿雁 严伟丽 李恩有 曲仁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3-434,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 循环功能 地氟醚 胸段 复合 血气分配系数 吸入麻醉药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氟哌利多出现木僵状态一例
13
作者 崔敏 杨娇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1,共1页
患者,男,53岁,术前诊断颈椎病,拟在局麻监护下行“C4~5髓核摘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ASA I级,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史。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均为正常。
关键词 木僵状态 氟哌利多 家族遗传性疾病 静注 植骨内固定术 术前诊断 器质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玲 王俊科 李恩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629,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C组):进行假手术操作,未使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缺血-再灌注组(I-R组):麻醉前30min腹腔内注射...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C组):进行假手术操作,未使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缺血-再灌注组(I-R组):麻醉前30min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0mg·kg-1后,使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缺血120min后进行再灌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P组):麻醉前30min腹腔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mg·kg-1后,使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缺血120min后进行再灌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测定脑梗塞体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测定海马组织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P组脑梗塞体积显著减小(P<0.05);I-R组海马神经细胞发生严重损伤,细胞核固缩、浓染,P组海马神经细胞损伤显著减轻;I-R组和P组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但P组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低于I-R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盐酸戊乙奎醚抑制大鼠脑海马组织凋亡蛋白酶caspase-3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在脓毒血症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池春杰 王常松 李恩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9-721,共3页
全世界每年大概有几百万例脓毒血症新发病例,其中死亡人数占四分之一甚至更多,并且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仅美国每年新发脓毒血症大约就有660,000-750,000例,约占住院患者的2%,ICU患者的10%。严重脓毒血症死亡率大约为25%-50%,脓毒血症... 全世界每年大概有几百万例脓毒血症新发病例,其中死亡人数占四分之一甚至更多,并且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仅美国每年新发脓毒血症大约就有660,000-750,000例,约占住院患者的2%,ICU患者的10%。严重脓毒血症死亡率大约为25%-50%,脓毒血症休克患者死亡率则高达40%-75%。脓毒血症已经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肝素钙 临床研究现状 活性蛋白 炎症反应 低分子肝素 多器官功能障碍 普通肝素 凝血机制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中丙泊酚浓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志刚 王常松 李恩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4-935,共2页
丙泊酚是静脉麻醉药的主要代表,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麻醉中。丙泊酚的麻醉效能与它的效应位点浓度有关,依赖于血液-组织分配系数,还与其血浆药物浓度有关。通过对其血浆药物浓度的定量,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监测方法和控制麻醉深度的... 丙泊酚是静脉麻醉药的主要代表,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麻醉中。丙泊酚的麻醉效能与它的效应位点浓度有关,依赖于血液-组织分配系数,还与其血浆药物浓度有关。通过对其血浆药物浓度的定量,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监测方法和控制麻醉深度的有效手段,而直接采血检测的方法,因其有创性、滞后性等不能克服的缺点而不能被人们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药物浓度 丙泊酚 呼出气 静脉麻醉药 麻醉效能 分配系数 麻醉深度 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辣素神经周围给药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荣权 刘丽娜 董英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4-707,712,共5页
目的:探讨辣椒辣素神经周围给药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n=8),包括正常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S组),赋形剂预处理组(PV组),辣椒辣素预处理组(PC组)... 目的:探讨辣椒辣素神经周围给药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n=8),包括正常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S组),赋形剂预处理组(PV组),辣椒辣素预处理组(PC组),神经病理性疼痛+赋形剂组(LV组),神经病理性疼痛+辣椒辣素组(LC组).N组、S组、PV组和PC组分别在神经结扎前1d,术后第7、10、14 d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withdrawal latency,TWL),其中MWT用差异性评分表示.LV组和LC组分别在神经结扎前1d,术后第7d、给药后4h(第7d)、24 h(第8d)、第9、10和14d测定MWT和TWL.结果:PC组术后各时间点MWT比PV组显著上升(P< 0.05);PC组术后各时间点TWL也比PV组明显延长(P<0.05);LC组MWT在注射辣椒辣素后4h(第7d)和24 h(第8d)比LV组明显上升(P<0.05); LC组TWL在注射辣椒辣素后4h(第7d)、24h(第8d)、第9d和第10d均比LV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辣椒辣素单次坐骨神经周围给药可以减轻神经松弛结扎引起的痛觉过敏.辣椒辣素预处理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辣素 TRPV1受体 坐骨神经 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