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磊 闫景龙 胡春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51-855,I0004,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polyphosphatefiber,CPPF)和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作为人工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作骨缺损模型,将CPPF/CPC复合材料... 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polyphosphatefiber,CPPF)和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作为人工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作骨缺损模型,将CPPF/CPC复合材料植入左侧骨缺损处,右侧骨缺损以自体微小颗粒骨植入作为实验对照,另做不植入任何物质的骨缺损作空白对照。在2、4、8、12周时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切片观察,8、12周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及骨密度测定,12周时进行力学测试。结果:CPPF/CPC人工骨组与微小颗粒骨组骨缺损均完全修复,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见修复,CPPF/CPC与微小颗粒骨两组间X线评分、骨密度及力学测试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PF/CP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力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钙纤维 磷酸钙骨水泥 复合材料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金勋杰 闫景龙 杨显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24-427,329,共5页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支架 材料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 细胞外基质替代物 组织工程化组织 组织工程学 细胞生物学 损伤组织结构 材料科学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志鹏 闫冰 闫景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4-516,共3页
目的:检测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为实验组,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为对照... 目的:检测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为实验组,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为对照组和不植入任何物质的为空白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修复血管化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比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能更有效地修复骨缺损,空白组无骨愈合迹象;组织学观察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生成的骨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生物力学测定证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的力学强度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骨 磷酸钙骨水泥 骨缺损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影响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晓奇 闫景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27-2029,共3页
氧稳态是机体或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低氧是人正常发育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因素,并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在骨发育过程中,组织和细胞缺氧是经常存在的。体内生长板软骨增殖区氧浓度仅为2%-5%,肥大区氧浓度为0.15%-1%[1]。机体损伤后... 氧稳态是机体或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低氧是人正常发育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因素,并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在骨发育过程中,组织和细胞缺氧是经常存在的。体内生长板软骨增殖区氧浓度仅为2%-5%,肥大区氧浓度为0.15%-1%[1]。机体损伤后,由于损伤部位血流中断或血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展 周磊 闫景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以找到一种新的促进骨愈合的方法。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HGF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HG...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以找到一种新的促进骨愈合的方法。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HGF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HGF的复合物,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手术后第4、8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术后第8周进行压缩试验,比较修复骨缺损的疗效。结果经大体观察、组织学及X线检查发现,术后第8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HGF能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对照组无骨愈合迹象。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HGF具有优良的修复骨缺损(包括因骨质疏松所致的骨皮质空洞)的能力,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自体微小颗粒骨 肝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由长城 朱凯 +4 位作者 闫景龙 关国发 徐公平 张志鹏 赵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9-842,847,共5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分B、C两组,B组39例患者,硬膜囊98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C组30例患者,颈髓65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分数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析3组颈髓ADC值、FA值之间差异。结果:A组(C3/C4、C4/C5、C5/C6、C6/C7)共88个节段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合并88个椎体数据;A、B及C组ADC值分别为0.91±0.34、1.17±0.35及1.32±0.36,组间比较,ADC值A组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P值均<0.05);三组平均FA值分别为0.71±0.16、0.62±0.15及0.54±0.14,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可以为临床医生更早诊断治疗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3.0T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分数各向异性值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管内布氏杆菌脓肿1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夏景君 闫景龙 +2 位作者 沈洪涛 裴刘宝 王家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7-397,共1页
患者男性,41岁。2个月前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伤后即感觉腰部疼痛不适,3d后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为“奇妙椎间盘突出症”,行腰部痛点封闭治疗,共进行3次,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疼痛有所缓解。
关键词 布氏杆菌 椎管内 脓肿 腰椎 疼痛不适 椎间盘突出症 痛点封闭治疗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病变的3.0T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鹏飞 朱凯 +2 位作者 由长城 黄婷婷 李露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病变的3.0T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8例软组织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包括男19例、女19例,年龄11~81岁,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影像诊断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良性病变23例... 目的:探讨软组织病变的3.0T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8例软组织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包括男19例、女19例,年龄11~81岁,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影像诊断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15例,MRI成像诊断良性或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91.3%和80%;组织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3%和53.3%。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病变定性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软组织病变 S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