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7例报告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加玉 李军 +3 位作者 赵磊 李正天 许军 魏云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LSE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完成7例LS...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LSE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完成7例LSED,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ED。术中超声刀、Liga Sure相结合逐步离断二级脾蒂,完全游离脾脏,离断贲门周围血管至食管下段6~10 cm,分别于脾窝、食管旁放置引流管。术后2个月行钡餐检查。结果 7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200~325 min,平均250.7 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 ml,平均421.4 ml。术后胸腔积液合并低热2例、术后脾窝积液合并发热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术后排气时间为3~4 d,住院时间9~12 d。7例随访3~17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2个月钡餐检查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较术前明显减轻,均无再出血。结论 LSED治疗PHT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 门静脉高压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半结肠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阎伟 刘洋 魏云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55-1159,共5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肿瘤原发部位的不同,其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生存预后、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肠道菌群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针对结直肠癌原发部位的不同,阐述了相关分子生物学、肠道菌群以及免疫...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肿瘤原发部位的不同,其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生存预后、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肠道菌群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针对结直肠癌原发部位的不同,阐述了相关分子生物学、肠道菌群以及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导致了临床治疗反应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临床预后的差异,通过总结其中的规律,可以提高临床对结直肠癌中不同原发部位肿瘤的一系列不同特征的深刻认识,为提高及完善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肿瘤 原发部位 流行病学 分子机制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瘤CART治疗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7
3
作者 丁烁 赵磊 +1 位作者 Rojina Shilpakar 魏云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2-635,共4页
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在CD19表达阳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惊人的效果。靶向CD19的CART细胞(CART CD19)可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提高。然而,CART疗法对实体肿瘤的疗效近几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实体肿瘤免疫治疗中... 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在CD19表达阳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惊人的效果。靶向CD19的CART细胞(CART CD19)可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提高。然而,CART疗法对实体肿瘤的疗效近几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实体肿瘤免疫治疗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CART如何进入实体瘤微环境并在其中保持活力、怎样更加快速准确的识别肿瘤细胞、如何克服免疫抑制发挥作用等。本文主要探讨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益生菌乳膏预防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东梅 夏春梅 黄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究外用益生菌乳膏缓解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0例卡培他滨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凡士林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各70例;完成研究分别为63、67、59例。益生菌组化疗期间手足外用含双歧杆菌及乳酸... 目的 探究外用益生菌乳膏缓解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0例卡培他滨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凡士林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各70例;完成研究分别为63、67、59例。益生菌组化疗期间手足外用含双歧杆菌及乳酸菌的益生菌乳膏1周;凡士林组只应用凡士林乳膏,方式同益生菌组;空白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结果 益生菌组手足皮肤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均P<0.0125),化疗期间益生菌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P<0.0125)。结论 外用益生菌乳膏有利于抑制卡培他滨化疗患者的皮肤致病菌,降低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卡培他滨 手足综合征 凡士林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假性囊肿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余波 魏云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6-638,共3页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胰腺手术后也偶有发生。201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国际共识曾阐释其发病机理:PPC是胰腺主胰管或其分支破坏引起的,后续的胰液渗漏导致持续的胰...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胰腺手术后也偶有发生。201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国际共识曾阐释其发病机理:PPC是胰腺主胰管或其分支破坏引起的,后续的胰液渗漏导致持续的胰周液体聚集,并且积液被轮廓分明的炎性囊壁所包裹,而外围囊壁并无上皮细胞,其囊腔内基本无可辨识的固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治疗 急慢性胰腺炎 胰腺手术后 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理 亚特兰大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