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KP-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探讨
1
作者 姚珂 夏士新 +1 位作者 周秋锋 王立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376-379,394,共5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系统(MAPKs)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是信号从胞外经由胞膜转导至胞核的重要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与细胞复杂的生理、病理功能的行使密切相关,围绕此通路在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及肿瘤发生、发展的病...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系统(MAPKs)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是信号从胞外经由胞膜转导至胞核的重要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与细胞复杂的生理、病理功能的行使密切相关,围绕此通路在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及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的分子角色的研究方兴未艾。功能行使完毕的MAPK由胞内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家族系列激酶(MKPs)灭活,从而反馈性地对细胞的生理、病理活动进行调节,MKP-1是该家族中功效最高、研究最为深入的MKPs。本文就MKP-1的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性质、分化程度及预后、在不同肿瘤中行使的抑癌或促癌的分子功能等诸多方面的新近研究结果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产甲胎蛋白胃癌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蓝天 姚珂 +4 位作者 吴傲 李龙 张志程 裴铁民 刘连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441-445,453,共6页
目的:探讨产甲胎蛋白胃癌(α-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完成治疗的468例胃癌患者住院病案资料,发... 目的:探讨产甲胎蛋白胃癌(α-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完成治疗的468例胃癌患者住院病案资料,发现血清AFP升高患者67例,排除肝硬化、肝脏肿瘤、生殖系统肿瘤等因素后,最终确诊为AFPGC患者32例。调阅该32例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随访资料,统计处理相关实验室及随访数据结果。结果:AFPGC患者占同期胃癌患者的6.8%(32/468)。与非AFPGC患者相比,AFPGC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P=0.025)和肝脏转移率(P=0.011)。目前常用化疗方案不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32例AFPGC患者中20例最终死于肝转移,平均生存时间35.7个月。结论:AFPGC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发生肝转移,预后差。治疗首选胃癌根治术,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产甲胎蛋白 病理学特征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微血管密度与bFGF、Hpa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方明 赵尔杨 +2 位作者 王姗 施磊 徐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检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growth fibroblast factor,bFGF)、乙酰肝素酶(Heparanse,Hp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与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 目的:检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growth fibroblast factor,bFGF)、乙酰肝素酶(Heparanse,Hp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与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MC中bFGF、Hpa的表达,并以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结果:bFGF、Hpa的表达与肿瘤MVD呈显著正相关(P<0.001)。bFGF、Hpa和肿瘤MVD与MC的大小、TNM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远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MC中bFGF、Hpa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MC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黏液表皮样癌 涎腺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尔杨 王姗 +2 位作者 施磊 方明 徐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a)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ity,MVD)、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a)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ity,MVD)、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HIF-1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HIF-1a、VEGF的表达与肿瘤MV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IF-1a、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结论: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口腔黏膜癌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癌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生成因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痹宁汤联合针刀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肾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佟颖 胡荣雪 +5 位作者 檀佳惠 张淑君 李泽光 张伟平 邵忠林 杨俊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9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痹宁汤联合针刀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肾关节炎(GN)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的符合湿热蕴结型GN诊断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将其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 目的探讨痹宁汤联合针刀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肾关节炎(GN)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的符合湿热蕴结型GN诊断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将其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痹宁汤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布司他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以治疗后两组血尿酸(BUA)、C-反应蛋白(CRP)、24 h尿蛋白定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活动积分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BUA、CRP、24 h尿蛋白定量及VAS、关节活动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UA、CRP、24 h尿蛋白定量及VAS、关节活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宁汤联合针刀治疗湿热蕴结型GN,可有效降低BUA、CRP、24 h尿蛋白定量,同时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宁汤 针刀 湿热蕴结型 痛风肾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明奡 刘睿婵 +3 位作者 包宇实 顾云鹤 穆素红 解汝娟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9期498-502,共5页
目的观察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处理组(AcSDKP+UUO),每组各12只。于造模第3、14d各... 目的观察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处理组(AcSDKP+UUO),每组各12只。于造模第3、14d各处死大鼠6只,取其梗阻侧肾脏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各组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表达,RT-PCR方法检测TGF-β1及a-SMA mRN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UUO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AcSDKP处理后可明显减轻UUO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5);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显示:TGF-β1、a-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UUO组和处理组明显多于假手术组,但处理组较UUO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可通过抑制TGF-β1及a-SMA表达,进而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减缓肾纤维化的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 肾间质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a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嗜酸细胞肉芽肿1例
7
作者 赵岩 姚宪义 +1 位作者 李丹阳 李慧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4,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左面颊部隆起1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左面颊部可扪及皮下深层肿块,约1.5cm×2.3cm,质中等,触痛(-),表面皮肤未见充血,无着色,唇龈沟扪诊肿块固定于上颌窦前壁,双侧颈部未触及淋巴结。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病理学(Path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Kimura病1例
8
作者 刘冠辰 田琳 刘鹏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19-2219,2240,共2页
患者男,47岁。因“无明显诱因头晕、全身无力6月余”入院,左眼外伤致盲37年,右眼白内障术后10年,7年前因颈部肿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活检术,结果证实为“淋巴组织增生”,未进行任何处置及治疗。查体:双侧瞳孔不等大,左:右约为0mm:5... 患者男,47岁。因“无明显诱因头晕、全身无力6月余”入院,左眼外伤致盲37年,右眼白内障术后10年,7年前因颈部肿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活检术,结果证实为“淋巴组织增生”,未进行任何处置及治疗。查体:双侧瞳孔不等大,左:右约为0mm:5mm,对光反射消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右颈部触及肿块,无触痛,双侧颈部及左侧腹股沟区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KIMURA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