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胶质细胞替代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涛 孟金城 +1 位作者 张振 李丹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5-1979,共5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系统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病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针对小胶质细胞靶向治疗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小胶质细胞替代疗法即通过药物或基因靶向强制去除功能障碍...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系统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病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针对小胶质细胞靶向治疗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小胶质细胞替代疗法即通过药物或基因靶向强制去除功能障碍的小胶质细胞并用完全分化的细胞重新替代,已经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初见成效。本文对小胶质细胞替代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中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有效的治疗策略进行了阐述,为深入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细胞替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嘉雯 吴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功能异常,其原因是微卫星在复制过程错误的持续积累,造成微卫星序列长度发生改变。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与MSI具有关联。MSH2作为DNA错配修复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其表达缺失与...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功能异常,其原因是微卫星在复制过程错误的持续积累,造成微卫星序列长度发生改变。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与MSI具有关联。MSH2作为DNA错配修复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其表达缺失与侵袭性前列腺癌病理特征之间存在联系。有文献表明MSH2过表达与前列腺癌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应用雄激素剥夺疗法和化疗无法治愈。具有错配修复基因丢失和超突变的晚期前列腺肿瘤患者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或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的免疫疗法产生良好的治疗反应,这更说明PD-1抑制剂在治疗具有MSI的转移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免疫疗法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和发展。该文就近年来MSI与前列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 前列腺癌 免疫治疗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冉 段淑荣 +4 位作者 王慧慧 滕文丽 王德生 戚基萍 王海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60-256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剖解22例脑梗死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分别从梗死侧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取材(避开梗死...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剖解22例脑梗死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分别从梗死侧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取材(避开梗死灶坏死脑组织),以5例正常脑组织相应部位的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TGF-β及VEGF表达的变化及其规律。实验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TGF-β阳性细胞于缺血4.5~10h开始增多〔(2.36±0.3)个/HP〕,缺血24~70h达高峰〔(9.1±1.5)个/HP〕,72~96h之后开始下降〔(4.6±1.7)个/HP〕,至缺血120~144h仍有较多阳性细胞〔(1.8±0.3)个/HP〕。对照组有少量TGF-β阳性细胞表达〔(1.1±0.2)个/HP〕;(2)VEGF阳性细胞于缺血4.5~10h开始增多〔(20.9±9.0)个/HP〕,缺血24~70h达高峰〔(48.9±3.4)个/HP〕,72~96h之后开始下降〔(38.5±6.2)个/HP〕,至缺血120~144h仍有少量阳性细胞〔(16.1±6.0)个/HP〕。对照组无VEGF阳性细胞表达。结论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TGF-β及VEGF表达增高,并且二者在表达时间上具有相关性,对脑梗死后神经损伤可能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梗死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肿瘤微环境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齐蕾 单丽辉 +6 位作者 柴翠翠 周秋锋 姚珂 顾云鹤 周敏 韩伟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是否存在肿瘤微环境转移(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TMEM)及其与胃癌血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标记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计数26例远处转移及其配对26例无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TMEM密度。结... 目的研究胃癌中是否存在肿瘤微环境转移(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TMEM)及其与胃癌血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标记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计数26例远处转移及其配对26例无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TMEM密度。结果 (1)TMEM存在于胃癌组织中;(2)TMEM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01,P=0.006),与肿瘤大小、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等其他临床病理特点无关(P均>0.05);(3)TMEM与有无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01)。结论证实胃癌中存在TMEM,TMEM密度可以预测胃癌血道转移,有望成为评估胃癌血道转移危险性的新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微血管密度 肿瘤微环境转移 血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 被引量:5
5
作者 丛玉玮 吴鹤 +1 位作者 董祥慧 戚基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研究背景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是小脑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相对罕见。本文报告1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患者,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34岁,头部MRI显示右侧小... 研究背景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是小脑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相对罕见。本文报告1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患者,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34岁,头部MRI显示右侧小脑半球类圆形占位性病变。手术全切除病变,术中可见病变表面脑回增宽,呈黄白色,似脑组织样,质地略软,血供丰富,无包膜,与周围脑组织无粘连。组织学形态,颗粒细胞层和浦肯野细胞层被平行排列的异常有髓纤维和结构紊乱的异常神经元取代,伴血管畸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异常神经元胞质表达神经元核抗原、突触素、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背景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纤维表达神经微丝蛋白,Ki-67抗原标记指数<1%。最终病理诊断为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术后仍呈深昏迷,共住院24 d,出院后失访。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临床相对罕见,组织学形态呈良性,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应注意与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相鉴别。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患者及其家属应进行系统检查,关注有无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或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综合征 多发性 小脑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微血管密度与bFGF、Hpa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方明 赵尔杨 +2 位作者 王姗 施磊 徐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检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growth fibroblast factor,bFGF)、乙酰肝素酶(Heparanse,Hp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与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 目的:检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growth fibroblast factor,bFGF)、乙酰肝素酶(Heparanse,Hp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与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MC中bFGF、Hpa的表达,并以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结果:bFGF、Hpa的表达与肿瘤MVD呈显著正相关(P<0.001)。bFGF、Hpa和肿瘤MVD与MC的大小、TNM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远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MC中bFGF、Hpa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MC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黏液表皮样癌 涎腺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SPARC、TGFβ1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韩伟 杨迷玲 +5 位作者 翟丽丽 单丽辉 柴翠翠 齐蕾 胡成乙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4-597,602,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PARC和TGFβ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ARC、TGFβ1和Ki-67的表达。结果 (1)SPARC在胃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并主要表达于胃...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PARC和TGFβ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ARC、TGFβ1和Ki-67的表达。结果 (1)SPARC在胃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并主要表达于胃癌间质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显著性(P<0.05);(2)胃癌中TGFβ1的阳性率和Ki-67标记指数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且均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随着胃癌组织中SPARC的减少及TGFβ1的增多,Ki-67标记指数逐渐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PARC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TGFβ1则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PARC 转化生长因子-Β1 KI-67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尔杨 王姗 +2 位作者 施磊 方明 徐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a)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ity,MVD)、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a)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ity,MVD)、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HIF-1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HIF-1a、VEGF的表达与肿瘤MV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IF-1a、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结论: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口腔黏膜癌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癌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生成因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C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楠 杨俊荣 +3 位作者 宋月佳 佟志国 宋菡姝 戚基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干细胞对鼠胶质瘤C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新生1~2天SD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进行NE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将神经干细胞和鼠胶质瘤C6细胞于体外共培养,利用2D、3D生长实验和T... 目的探讨鼠神经干细胞对鼠胶质瘤C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新生1~2天SD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进行NE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将神经干细胞和鼠胶质瘤C6细胞于体外共培养,利用2D、3D生长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与鼠神经干细胞共培养鼠胶质瘤C6细胞(实验组)和单独培养鼠胶质瘤C6细胞(对照组)的侵袭能力。结果 2D实验中C6细胞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8.53±1.32)μm和(13.44±1.4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实验中C6细胞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0.34±1.25)μm和(15.52±1.4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胶质瘤C6细胞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视野侵袭细胞为(36.45±1.36)个和(22.73±1.6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神经干细胞共同培养后C6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神经干细胞 C6细胞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中Ki-67、PCNA、Lamin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淑霞 王立峰 戚基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12-714,共3页
目的 研究胃肠道类癌Ki 6 7、PCNA、laminin(LN)的表达与侵袭性和增殖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 3种指标的表达。结果  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Ki 6 7、PCNA、L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0 0 %、5 5 ... 目的 研究胃肠道类癌Ki 6 7、PCNA、laminin(LN)的表达与侵袭性和增殖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 3种指标的表达。结果  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Ki 6 7、PCNA、L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0 0 %、5 5 5 %、5 5 5 % ;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 ,各指标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结论 Ki 6 7、PC NA可作为评估胃肠道类癌预后的指标。Ki 6 7比PCNA在评价胃肠道类癌增殖性方面更准确 ;PCNA免疫染色反应性较敏感 ,其类癌诊断的阳性标准应适当提高。LN的表达可预测胃肠道类癌组织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类癌 KI-67 PCNA LAMININ 侵袭 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细胞微环境及转移与黏附分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峰 王吾如 林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 研究肺腺癌细胞生长环境及转移性与黏附分子CD4 4v6和CD2 9的表达关系。方法 将起源相同、转移性不同的两个肺腺癌细胞系AGZY和Anip分别用简便肿瘤多细胞球体 (MTS)培养法培养 ,并设常规单层贴壁细胞培养对照。通过倒置显微镜、... 目的 研究肺腺癌细胞生长环境及转移性与黏附分子CD4 4v6和CD2 9的表达关系。方法 将起源相同、转移性不同的两个肺腺癌细胞系AGZY和Anip分别用简便肿瘤多细胞球体 (MTS)培养法培养 ,并设常规单层贴壁细胞培养对照。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MTS形成情况 ,并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MTS及贴壁细胞上CD4 4v6和CD2 9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TS培养成功 ,贴壁细胞与MTS在细胞结构及细胞连接结构上相似 ,两种MTS在形态及结构上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CD2 9在高转移性的Anip细胞及其MTS上呈阳性表达 ;在低转移性的AGZY细胞及其MTS上阴性表达。CD4 4v6在Anip和AGZY细胞及MTS上均呈阳性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贴壁细胞与MTS上两种黏附分子表达均无差异。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简易制备MTS的方法。细胞生长方式 (单层贴壁与MTS)可能不影响CD4 4v6和CD2 9的表达。CD2 9表达可能与肺腺癌转移性相关 ;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细胞微环境 肿瘤转移 黏附分子 肿瘤多细胞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伴出血性脑梗死 被引量:1
12
作者 丛玉玮 王雪峰 +1 位作者 董祥慧 戚基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
研究背景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为临床少见脑血管病,病因多样、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具有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对1例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大脑浅静脉解剖学、浅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复习及诊断与... 研究背景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为临床少见脑血管病,病因多样、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具有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对1例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大脑浅静脉解剖学、浅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复习及诊断与治疗要点的回顾,以提高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18岁。进行性头痛4年伴左侧肢体无力2 d。头部MRI显示右侧额顶叶类圆形占位性病变,MRV显示上矢状窦前2/3显影不清。手术切除右侧额顶叶部分病变组织并去骨瓣减压,术中可见脑组织苍白,部分呈黄色或暗红色,浅静脉怒张;组织学形态观察,软脑膜浅静脉血栓和软脑膜下软化灶形成,大脑皮质多灶性和局部脑实质出血,周围组织大量"格子细胞",并可见"血管套袖"现象,脑实质血管明显增生。术后左手活动明显受限。结论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伴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困难,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可提供一定帮助,应重视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并积累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出血 脑梗死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丛玉玮 姜杰 +3 位作者 王雪峰 董祥慧 佟志国 戚基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研究背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低级别胶质瘤,其中发生于小脑者(WHOⅠ级)的组织形态学呈典型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表现。本文报告1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其他中... 研究背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低级别胶质瘤,其中发生于小脑者(WHOⅠ级)的组织形态学呈典型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表现。本文报告1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鉴别要点。方法与结果女性患儿,8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头痛伴呕吐。MRI显示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类圆形占位性病变,病灶内信号不均匀。术中可见肿瘤组织质地柔软,血运较差,呈胶冻状。肿瘤细胞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两端突起呈发丝样,围绕血管排列;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胞核伸展呈长梭形束状致密排列或疏松星网状排列,除具有典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病理表现外,血管异常丰富,且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不明显。肿瘤细胞弥漫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突触素、波形蛋白和P53,不表达细胞角蛋白、神经元核抗原和神经微丝蛋白,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2%~5%;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4、散在表达CD68。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小脑,肿瘤组织中无明显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有助于诊断,但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应注意与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血管中心型胶质瘤和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小脑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面颈部毛母质瘤(附61例报告)
14
作者 殷孝谦 夏永华 +3 位作者 范新东 张斌 秦春林 关希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0-121,共2页
毛母质瘤又称良性钙化上皮瘤,临床上较少见。我院于1968年至1989年间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94例,其中发生在头面颈部6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性别与年龄:61例中,男27例,女34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65岁,平均发病年龄18.7岁。其中20... 毛母质瘤又称良性钙化上皮瘤,临床上较少见。我院于1968年至1989年间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94例,其中发生在头面颈部6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性别与年龄:61例中,男27例,女34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65岁,平均发病年龄18.7岁。其中20岁以下发生率最高,占60.7%(37/61)。 发病部位:发生在面部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颈部 毛母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上区垂体细胞瘤1例
15
作者 刘冠辰 孙鹏 +1 位作者 田琳 刘鹏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39-1739,共1页
患者女,54岁,颅顶右侧疼痛伴视力下降1年余;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查体: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2 mm,光反应灵敏;眼科专科检查未完善;神经系统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浆皮质醇升高(544.10 nmol/L),余未见明显异常。头部MRI:... 患者女,54岁,颅顶右侧疼痛伴视力下降1年余;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查体: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2 mm,光反应灵敏;眼科专科检查未完善;神经系统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浆皮质醇升高(544.10 nmol/L),余未见明显异常。头部MRI:平扫鞍上区见1.7 cm×1.5 cm×1.2 cm类椭圆形病灶,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垂体受压,垂体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A);增强后鞍上区病灶明显均匀强化,与垂体分界清楚(图1B、1C);考虑为颅咽管瘤。于全麻下经右侧翼点入路行鞍上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视神经及视交叉下方,质韧,供血丰富,呈灰红色,与视神经粘连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