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文华 郭欣 +4 位作者 邢燕 郭美宜 许风娟 常东 潘洪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非酶类抗氧化物、氧化应激代谢产物的水平,探讨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无并发症者24例(DM组),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27例(DR... 目的观察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非酶类抗氧化物、氧化应激代谢产物的水平,探讨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无并发症者24例(DM组),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27例(DR组),另选择同期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3组受检者的空腹血清,测定血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酶类抗氧化物〔维生素C(VC)、维生素E(VE)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氧化应激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共轭二烯(CD)及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水平。结果(1)DM组患者血清SOD、GSH-Px、CAT活性分别为(108±14)U/ml、(141±30)U/ml和(5.6±1.6)U/ml;DR组患者分别为(96±13)U/ml、(133±25)U/ml和(5.1±1.4)U/ml;对照组分别为(119±28)U/ml、(156±26)U/ml和(6.8±1.6)U/ml;与对照组比较,DM组及DR组患者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且DR组患者SOD活性又显著低于DM组患者(P<0.05)。(2)对照组VC、VE、GSH水平分别为(86±26)mg/L、(19.0±5.3)mg/L和(22.0±5.9)μmol/L;DM组患者分别为(64±20)mg/L、(16.6±3.7)mg/L和(20.8±8.2)μmol/L;DR组患者分别为(52±10)mg/L、(16.6±3.7)mg/L和(19.7±5.7)μmol/L;与对照组比较,DM组及DR组患者血清V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DR组患者血清VC水平又显著低于DM组(P<0.05)。(3)对照组血清MDA、CD、AOPP水平分别为(3.1±1.3)μmol/L、(0.32±0.06)和(15.8±4.5)μmol/L;DM组患者分别为(5.4±1.8)μmol/L、(0.43±0.23)和(25.6±7.7)μmol/L;DR组患者分别为(7.9±2.6)μmol/L、(0.57±0.27)和(27.8±7.2)μmol/L;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代谢产物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DR组患者血清MDA、CD水平较DM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氧化应激,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评价及产物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常东 赵亚双 潘洪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氧化应激状态都与大肠癌相关,文中评价结直肠癌(CRC)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研究氧化应激与CRC的关系。方法:对60位研究对象(CRC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名)的血清,分别检测蛋白质、脂类、DNA的氧化损伤产物;检测维... 目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氧化应激状态都与大肠癌相关,文中评价结直肠癌(CRC)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研究氧化应激与CRC的关系。方法:对60位研究对象(CRC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名)的血清,分别检测蛋白质、脂类、DNA的氧化损伤产物;检测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剂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类。结果:CRC患者体内蛋白羰基、晚期蛋白质氧化损伤产物均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而CRC患者体内丙二醛和共轭二烯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CRC患者血清中抗氧化酶类的活性、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RC和氧化应激相关,评价CRC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对预测CRC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氧化应激 DNA损伤 脂质过氧化 蛋白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Hcy与重性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志伟 冯磊光 +2 位作者 王金力 王丹 陶永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抑郁症是当前世界范围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患病率约为3%~5%。阐明其发病机理对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抑郁症的研究热点之一是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但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探讨中国北方汉族... 目的抑郁症是当前世界范围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患病率约为3%~5%。阐明其发病机理对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抑郁症的研究热点之一是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但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重性抑郁症的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组156例,健康人对照组123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重性抑郁症组血浆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性抑郁症组MTH-FR677等位基因T过度表达,T纯合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组及健康人对照组677TT基因型者Hcy水平高于CC和CT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MTHFR基因C677T的优势比为1.97,95%可信区间为[1.16,3.54](P〈0.05),血浆高Hcy的优势比为11.86,95%可信区间为[3.76,37.33](P=0.003)。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及MTHFR基因C677T变异与重性抑郁症的发病有关,两者均为重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症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娜 田素飞 +6 位作者 褚云卓 陈佰义 刘丽文 张智洁 王晶 肖晓光 路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9-515,共7页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研究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辽宁省为主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1株CR-KPN,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受试菌株对14种抗...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研究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辽宁省为主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1株CR-KPN,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受试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及DNA测序方法对受试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通过对受试菌株进行MLST,探讨其克隆相关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分析不同ST分型下CR-KPN的耐药特点、耐药机制及菌株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MLST分型显示61株CR-KPN共有18种ST分型,ST11为优势型别(53.3%),研究同时发现这部分ST11型菌株更容易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且MIC值较高,大部分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单因素分析提示ST11组患者在ICU接受治疗所占的比例及机械通气的使用率高于非ST1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ST型中ST2033、ST2135、ST2193、ST2194、ST2195、ST2196为世界范围内首次注册,其中ST2193、ST2194、ST2195与ST11有密切的亲缘性。临床资料提示同一所医院同一时期以相同克隆流行为主。结论 MLST显示CR-KPN共有18种ST型别,ST11为优势型别,结合临床资料发现同一所医院同一时期以相同克隆流行为主,提示CR-KPN有局部播散的风险。鉴于临床资料分析提示接受过ICU治疗和机械通气的患者容易发生CR-KPN菌株(特别是ST11型)感染的风险,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胱抑素C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琰 郝潇蕾 +1 位作者 吴悦 常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22-32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尿RBP4、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糖尿病组),对照组155例。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RBP4,尿m... 目的:探讨多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尿RBP4、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糖尿病组),对照组155例。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RBP4,尿mALB和尿RBP4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RBP4、尿mALB和尿RBP4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多指标联用后以CysC+尿mALB检出率最高,为30.3%,其次为尿mALB+尿RBP4,为28.4%,三指标联用(CysC+血RBP4+尿mALB、血RBP4+尿mALB+尿RBP4)检出率都是32.3%,与两指标检测没有明显差异,但多指标联用较单指标检出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其肾功能损害程度,适当选择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倩 董凤 +4 位作者 李桂秋 陈淑兰 宋熙瑶 刘文博 路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了解2008年至201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培养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对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用MIC法、K-B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细菌菌谱及耐药性分析。共分离出病原菌4 245株;其中凝固酶阴性... 了解2008年至201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培养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对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用MIC法、K-B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细菌菌谱及耐药性分析。共分离出病原菌4 245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947株占22.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822株,肺炎克雷伯菌520株,鲍曼不动杆菌19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81.1%、38.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5.2%、5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存在耐药现象;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及时、准确地对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监测,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瑶 辛晓敏 +3 位作者 李晓阳 蒋丽鑫 李洁 金英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1-823,共3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选择110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d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阿司匹林半抵抗组10例,阿司匹林敏感组100例。另选择31例健康...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选择110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d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阿司匹林半抵抗组10例,阿司匹林敏感组100例。另选择31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为诱导剂,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测定3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PCR扩增及电泳技术进行VNTR多态性分型。结果本组患者中阿司匹林半抵抗发生率为9.1%。VNTR基因多态性测定结果显示,CC基因型在阿司匹林半抵抗组和阿司匹林敏感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1,P=0.0421),BB、BC、BD、CD、DD基因型分布与阿司匹林抵抗无相关性,但是BC、BD基因型在阿司匹林抵抗组中的分布有增高趋势。结论VNTR中CC基因型的人群较少发生阿司匹林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抵抗 VNTR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血管阻力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毅伟 朱玉琦 +2 位作者 赵金英 林世升 张利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48-249,共2页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RM)与血管阻力变化 ,探讨ARM在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检测 30例休克患者血浆ARM浓度 ,无创胸导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RM)与血管阻力变化 ,探讨ARM在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检测 30例休克患者血浆ARM浓度 ,无创胸导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和心脏指数 (CI)。结果 休克组治疗前血浆ARM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ARM与血管阻力变化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失血性休克 血液动力学 血管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对小鼠脂类及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海霞 李永明 +5 位作者 陈文华 潘洪志 常东 万丽葵 肖白曼 许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2-345,I0004,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探讨番茄红素对小鼠前胃癌的抑制机制及对脂类和淋巴细胞DNA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实验3组饲喂高、中、低不同剂量的番茄红素饲料,阳性与正常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实验组与阳性组灌喂含人... 目的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探讨番茄红素对小鼠前胃癌的抑制机制及对脂类和淋巴细胞DNA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实验3组饲喂高、中、低不同剂量的番茄红素饲料,阳性与正常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实验组与阳性组灌喂含人类致癌物苯并(a)芘B(a)P的色拉油(浓度为5 mg/mL),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色拉油,每周两次,共8次,建立前胃癌模型,24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肿瘤生长及脂类和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情况。结果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给予番茄红素后能降低前胃癌的发生率,可提高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减少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P<0.05)。结论番茄红素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抗氧化酶功能,降低脂类氧化产物MDA,减少淋巴细胞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番茄红素 前胃癌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兰英 常东 +2 位作者 路娟 王颖 罗文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99-101,共3页
为了解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出的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24株,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A测序确定... 为了解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出的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24株,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A测序确定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情况。结果显示,24株阴沟肠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20株菌扩增出KPC-2条带,经测序证实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该院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别为KPC-2型,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碳青霉烯酶 亚胺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霉菌感染流行病学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丽 康梅 +19 位作者 陈中举 曹存巍 马玲 朱敏 金炎 夏云 褚云卓 刘文恩 郭大文 黄颖 段金菊 王俊瑞 徐雪松 马筱玲 李彬 廖康 朱鹏飞 王瑶 徐英春 明亮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559-565,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霉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病监测网中19家参与单位的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WHONET软件分析霉菌菌种构成及临床感染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16285例霉菌感染患者... 目的分析我国霉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病监测网中19家参与单位的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WHONET软件分析霉菌菌种构成及临床感染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16285例霉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比(62.1%)高于女性患者(37.9%);以老年患者为主,年龄中位数为60岁,年龄≥61岁患者占比49.3%(8023/16285);主要分布科室为内科、ICU及外科;标本类型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81.7%),其次为脓液及分泌物标本(7.8%);霉菌菌种构成以曲霉属为主(84.8%),青霉属、镰刀菌属、毛霉目和赛多孢霉占比分别为5.1%、3.0%、1.3%和0.4%;霉菌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霉菌以曲霉属为主(88.7%),其中烟曲霉最为常见(47.8%);耳部感染霉菌中曲霉属占比高达98.7%,其中土曲霉占比最高(39.7%);眼部感染霉菌中镰刀菌属占比最高(54.6%)。结论霉菌引起的下呼吸道、耳部和眼部感染的主要菌种分别为烟曲霉、土曲霉和镰刀菌属,在临床治疗时需注意不同部位霉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霉菌 感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小鼠Lewis肺癌的研究
12
作者 李春艳 王颖 +2 位作者 林春艳 崔美芝 李景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7-219,共3页
肺癌与其它实体瘤一样,其生长、转移和预后均依赖血管生成,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策略.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一高... 肺癌与其它实体瘤一样,其生长、转移和预后均依赖血管生成,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策略.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一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可直接诱导肿瘤血管生成[1].我们利用近年兴起的反义技术,设计VEGF反义寡核苷酸片断,使其特异性封闭肿瘤细胞中的VEGF mRNA,通过研究它对肿瘤细胞合成VEGF及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对肺癌治疗新途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治疗 反义寡核苷酸 LEWIS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 小鼠 有丝分裂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提取纯化新方法的研究
13
作者 刘忠英 胡秀丽 +3 位作者 石毅 姜熙罗 安汝国 马学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8-821,共4页
兔骨骼肌匀浆液经离心后,依次经DEAE-Sephadex A25,Sephadex G75及Butyl Sepharose F.F柱层析,得到了兔骨骼肌肌钙蛋白C(sTnC)纯品.将其与Sepharose 4B凝胶偶联,制成sTnC亲和层析凝胶.人心肌或骨骼肌经匀浆、离心后上sTnC亲... 兔骨骼肌匀浆液经离心后,依次经DEAE-Sephadex A25,Sephadex G75及Butyl Sepharose F.F柱层析,得到了兔骨骼肌肌钙蛋白C(sTnC)纯品.将其与Sepharose 4B凝胶偶联,制成sTnC亲和层析凝胶.人心肌或骨骼肌经匀浆、离心后上sTnC亲和层析柱,一步分离可获得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I)或人骨骼肌肌钙蛋白Ⅰ(sTn I)纯品.HPLC分析出现单一峰.SDS-PAGE分析得到一条电泳带,其分子量分别为25 000及 21 000.用 20 g sTnC亲和凝胶处理 40 g人心肌时,相当于每 100 g心肌可得到 82.6 mg cT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C 提取 心肌肌钙蛋白Ⅰ 骨骼肌肌钙蛋白Ⅰ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刘培培 韩涛 +3 位作者 荣胜忠 张雪飞 常东 潘洪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极高,预防和延缓该病的发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文中测定ARC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血清中脂肪酸的含量,探讨脂肪酸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为预防和延缓白内... 目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极高,预防和延缓该病的发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文中测定ARC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血清中脂肪酸的含量,探讨脂肪酸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为预防和延缓白内障发生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50例ARC患者(白内障组)和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GC/MS)检测血清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共检测了16种脂肪酸,白内障组血清中花生四烯酸(C20∶4n-6,Arachidonic acid,A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ocosahexenoic acid,DHA)、二十四烷酸(C24∶0,Lignoceric acid)、二十二碳五烯酸(C22∶5n-6,Docosapentaenoic acid,DP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体内脂肪酸谱发生明显变化,血清脂肪酸含量普遍较健康对照组低。脂肪酸的缺乏可能与白内障的病情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二十二碳五烯酸 花生四烯酸 二十四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细胞基因突变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佳珊 关秀茹 《生理科学进展》 202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引起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预测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可能存在未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体细胞DNA突变的大量积累是衰老的标志,它促进肿瘤... 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引起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预测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可能存在未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体细胞DNA突变的大量积累是衰老的标志,它促进肿瘤的发生已经得到深入研究,但它与心血管疾病或其他与年龄相关疾病的相关性很大程度上尚未阐明。本文综述了体细胞突变可能作为新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心血管事件的潜在驱动因素。深入地了解体细胞突变的调节机制对于靶向特定突变基因,用于诊断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实现对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突变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