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被引量:6
1
作者 石雁梅 兰英华 +2 位作者 单蕾 周晋 李用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中HBV的感染、复制及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9例,健康者7例骨髓液,磁珠分离仪分离纯化骨髓液CD34+细胞,取部分干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以感染HBV的干细胞(2.2.15细胞)...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中HBV的感染、复制及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9例,健康者7例骨髓液,磁珠分离仪分离纯化骨髓液CD34+细胞,取部分干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以感染HBV的干细胞(2.2.15细胞)为阳性对照,并设健康人骨髓干细胞为阴性对照。余两组干细胞分别分为两组,一组在含有干细胞生长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Ⅲ的配体(FLT3)、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白介素-3(IL-3)和10%FBS的IMDM培养基中孵育,另一组在无细胞因子的同样培养基中孵育。第0、1、6、12d进行PCR病毒载量检测并做细胞计数。结果患者组骨髓干细胞经免疫组化染色后为变为棕黄色与阳性对照组一致,经原位杂交后细胞染色为蓝紫色与阳性对照组一致,而阴性对照组均未染色。对患者组骨髓干细胞加细胞因子和无细胞因子第1、6、12d细胞计数分别比较,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t=0.818,P<0.05;t=3.599,P<0.05;t=2.967,P<0.05)。加细胞因子患者组第6、12d细胞内病毒载量明显高于不加细胞因子患者组(t=3.36,P<0.05;t=5.71,P<0.01)。结论 HBV可以感染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且可随干细胞的增殖不断复制。感染了HBV的干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艳 张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43-1546,共4页
慢性HBV感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控制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对于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疾病的发病率尤为重要。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抗HBV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脏炎症消退,肝纤维化甚至... 慢性HBV感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控制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对于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疾病的发病率尤为重要。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抗HBV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脏炎症消退,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甚至完全恢复至正常结构,具体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归纳并分析了近年来关于慢性HBV感染者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可能与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宿主因素、病毒因素、治疗因素、代谢相关因素等,但仍有其他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病毒学应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合并HBV感染者病毒载量的影响
3
作者 张会芳 李用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54-1357,共4页
终末期肾病合并HBV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其HBV DNA载量相对较低且稳定。有研究认为,血液透析对HBV DNA载量有一定影响,可以降低HBV DNA载量,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HBV DNA通过透析膜进入到透析液中,HBV DNA吸附在透... 终末期肾病合并HBV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其HBV DNA载量相对较低且稳定。有研究认为,血液透析对HBV DNA载量有一定影响,可以降低HBV DNA载量,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HBV DNA通过透析膜进入到透析液中,HBV DNA吸附在透析膜上,部分病毒颗粒被破坏以及血液透析过程中产生具有抗病毒特性的物质。目前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HBV感染者的影响机制尚无统一结论。综述了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合并HBV感染者的影响因素及其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终末期肾病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载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杆菌病2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刘佳 付成涛 陈晓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680,688,共5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变化的特点,总结布氏杆菌病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方法:经ELISA方法确诊的229例布氏杆菌病患者,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对他们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变化的特点,总结布氏杆菌病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方法:经ELISA方法确诊的229例布氏杆菌病患者,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对他们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这些变化的特点。结果:与以往相比,农村发生布氏杆菌病的比例升高,不明原因传播途径的比例升高,不规则发热的比例升高,临床表现多样化,规范地联合用药治疗痊愈较快、预后较好。结论: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在不断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并坚持进行规范的抗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诊断 布鲁杆菌病 治疗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姜立胜 李用国 +1 位作者 陈姝 兰英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51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按有无应用抗病毒药物分为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查阅住院期间的病例并记录随访5年内的资料,比较两者之间近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51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按有无应用抗病毒药物分为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查阅住院期间的病例并记录随访5年内的资料,比较两者之间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差别。结果近期疗效比较: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出院时好转率分别为70.00%和36.3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抗病毒组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40%、72.10%和72.10%;未抗病毒组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6.36%、27.30%和27.3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诱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颖 李用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802-1805,共4页
我国大部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因源于HBV,所以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是目前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长期服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种药物的滥用以及经济文化多样化引起的大众饮酒习惯的改... 我国大部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因源于HBV,所以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是目前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长期服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种药物的滥用以及经济文化多样化引起的大众饮酒习惯的改变,导致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诱因趋于复杂化。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助于在临床早期预防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对裸鼠人肝癌转移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国林 胡怀东 +3 位作者 袁迪 李用国 任红 马英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细胞因子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对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治疗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IFN-γ、人CD3mAb和rhIL-2,诱导生成CIK细胞,经腹腔注射,同时应用PBS作... 目的:探讨人细胞因子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对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治疗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IFN-γ、人CD3mAb和rhIL-2,诱导生成CIK细胞,经腹腔注射,同时应用PBS作为对照,研究其对LCI-D20肝癌治疗和预防转移作用。结果:CIK组和对照组肝癌肿块重量、血AFP含量、肝癌肝内转移率和生存期依次分别为(1.125±0.363)g和(2.682±0.526)g;(48.6±5.2)μg/L和(82.2±7.2)μg/L;16.7%和58.3%;(73.3±7.03)d和(52.3±5.24)d,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结论:CIK细胞可以预防LCI-D20模型肝癌发生转移,延长动物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杀伤细胞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附23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邹晓微 董齐 +2 位作者 齐艳 刘佳 代亚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2-95,共4页
观察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梅毒患者男17例(73.9%),女6例(26.1%),男女比约为2.8∶1;年龄27~71... 观察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梅毒患者男17例(73.9%),女6例(26.1%),男女比约为2.8∶1;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3.1岁。本组首发症状:麻痹性痴呆(7例)、精神异常(3例)、急性脑梗死(3例)、癫痫(2例)、脊髓病变(2例)、颅高压(2例)、周围神经损害(2例)、脑神经损害(1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23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呈阳性反应。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多表现为额叶、顶叶、颞叶、基底节等多发病变。本组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病情有显著改善2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各部位均可受累,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误诊率高,应早期诊断,诊断后应进行规范治疗,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特点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影像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熙 李用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3-857,共5页
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及时抗病毒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诞生及发展使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当下世界各国正逐渐或已经步入DAAs时代,我国DAAs获批上市较晚,药... 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及时抗病毒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诞生及发展使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当下世界各国正逐渐或已经步入DAAs时代,我国DAAs获批上市较晚,药物应用于临床时间短,临床数据有限。主要从国外相关研究出发,对适合我国患者的DAAs代表药物、治疗方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5年黑龙江省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彦富 綦峥 +3 位作者 杨微 刘畅 李洪海 王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分析2008-2015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区)的结核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以了解黑龙江省肺结核疫情,为今后的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报告的黑龙江省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9... 目的分析2008-2015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区)的结核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以了解黑龙江省肺结核疫情,为今后的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报告的黑龙江省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93383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8年来全省13个地级市(区)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平均报告发病率、性别、年龄、职业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2008-2015年平均报告登记发病率为30.25/10万(93383/30870万)。(2)2008-2015年黑龙江省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男性登记发病率为42.62/10万(66537/15610万),女性为17.59/10万(26846/15258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6.28,P〈0.05)。(3)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结核的发病例数不断升高,其中35~44岁(20.78%,19405/93383)和45-54岁(23.28%,21741/93383)年龄组患者最多,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28.26,P〈0.05);(4)患者的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总登记发病率的46.58%(43500/93383);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占28.67%(26771/93383)。结论2008-2015年黑龙江省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统计显示,35~54岁年龄组人群、男性、农民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流行病学研究 数据说明 统计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璐璇 张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43-547,共5页
目前普遍认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等同于治愈,但临床上可观察到部分患者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发生了肝细胞癌(HCC)。归纳并分析了近些年关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发... 目前普遍认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等同于治愈,但临床上可观察到部分患者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发生了肝细胞癌(HCC)。归纳并分析了近些年关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发生HCC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可能与HCC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如男性、高龄、肝硬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能与HCC发生相关,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危险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持续病毒学应答 肝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