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1
作者 陈丙坤 张伟滨 +2 位作者 吕政 罗洋 王红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级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Barthel评分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及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降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1
2
作者 王红娟 陈丙坤 吕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连续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Ba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FMA)、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I、FMA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悦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6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偏瘫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偏瘫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悬吊运动锻炼。对两组患儿D区、E区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分,腓肠肌、内收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及躯干功能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区、E区运动敏感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腓肠肌、内收肌表面肌电RM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S、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锻炼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还能改善患儿腓肠肌、内收肌等部位肌肉的张力,增加患儿足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锻炼 痉挛型脑性瘫痪 患儿 下肢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合修复3度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房丽 张伟滨 +2 位作者 何会超 齐月宾 孙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关节镜下缝合修复3度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3度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究与分析关节镜下缝合修复3度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3度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由外向内缝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IKDC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arrett优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患者的膝关节本体感觉。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KDC评分、Lysholm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Barrett优秀率较高,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6、12个月较术前测试角度在15°、45°及75°时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差值降低,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测试角度在15°、45°及75°时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差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差值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治疗3度半月板损伤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本体感觉,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缝合修复 3度半月板损伤 疗效 膝关节本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何会超 张伟滨 +1 位作者 吕政 韩克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量表(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中可显著提高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促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失语 日常生活能力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与空白微球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映辰 金书强 +4 位作者 王凯冰 朱章祥 苏国庆 姜波 白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使用载药微球或空白微球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经临床确诊分期为BCLC-A/B期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B,每组25人。分别行TACE,其中A组使用Hepas... 目的探讨并对比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使用载药微球或空白微球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经临床确诊分期为BCLC-A/B期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B,每组25人。分别行TACE,其中A组使用Hepasphere载药微球进行栓塞,B组使用相同粒径的Embosphere空白微球进行栓塞。两组均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疗效,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甲胎蛋白变化,观察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共5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TACE,技术成功率为100%。两组分别随访6个月,根据mRECIST标准,A组:3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92%, 6个月CR+PR为88%。B组:3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84%,6个月CR+PR为80%。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肝功能情况,两组患者肝功能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脓肿、肿瘤破裂、消化道出血、胆囊炎、胆汁漏并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BCLC-A/B期肝细胞癌患者,应用载药微球相比空白微球进行TACE治疗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都更有优势,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空白微球 肝细胞癌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伞建超 吕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5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2、4周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2、4周,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日常活动能力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