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显微一期切除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杜英
马燕
程立欣
-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二病房
-
出处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8期31-32,共2页
-
文摘
对17例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的患者行显微一期切除,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提出术前予心理支持、术前准备,术中体位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置是确保手术成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显微手术
一期切除
护理
-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王立君
林成海
邵正凯
刘相轸
徐善才
-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69-372,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 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发生率为25.3%。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宽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及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是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1.549,P=0.029)、动脉瘤大小(OR=1.158,P=0.007)、手术时机(OR=0.699,P=0.038)、宽颈动脉瘤(OR=0.524,P=0.028)是术中存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时阻断夹的应用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2.244,P=0.008)。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主要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动脉瘤颈宽窄和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有关。
-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
Key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eurysm, ruptured
Microsurgery
Risk factors
-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影响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缺血性损伤的有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耿全海
林成海
邵斌
刘相轸
宋学明
-
机构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矿业集团总院神经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88-1291,共4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可能导致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缺血损伤的有关因素。方法 1996-2 0 0 2年在3 2 4例动脉瘤手术中,118例患者的12 0个动脉瘤应用了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将性别、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级、手术时机、阻断时间、阻断次数、阻断方式、术中破裂、高血压、阻断部位、动脉瘤的大小、高血糖、载瘤动脉硬化斑块等14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关系。结果 在118例患者12 0个动脉瘤中,共临时阻断15 6次,平均每个动脉瘤阻断1 3 0次,阻断时间为1~45min ,平均每个动脉瘤阻断时间的为(9 75±7 75 )min ,有17例术后出现与载瘤动脉阻断有关新的脑缺血灶(14 4% )。结论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阻断时间和动脉硬化斑块对术后发生脑缺血具有较高危险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P =0 0 10 3 ,OR =4 3 3 5 )、阻断时间大于2 0min (P =0 0 3 2 9,OR =4 177)两种因素与术后脑缺血损害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阻断时间较短时(<2 0min) ,临时载瘤动脉阻断是安全的,不会导致术后脑缺血。
-
关键词
动脉瘤
载瘤动脉
临时阻断
脑缺血
-
Keywords
aneurysm
parent artery
temporary occlusion
cerebral ischemia
-
分类号
R732.21
[医药卫生—肿瘤]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