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隽 丰宏林 +2 位作者 姜海智 盛莉 孙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30只:采用Longa改良方法制作大鼠可复流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缺血2h后进行...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30只:采用Longa改良方法制作大鼠可复流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对照组30只:MCAO模型成功后立即向侧脑室内注入10μl灭菌PBS,在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ASODN组30只:MCAO模型成功后立即向侧脑室注入10μlNMDAR1反义寡核苷酸。以上3组依缺血2h后再灌注时间0、6、24、48、72h分为5个亚组,除再灌注72h时间点10只外,其余每个亚组5只。在相应时间点取脑,行HE染色、NMDAR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ASODN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0.5)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4±0.6)和对照组(2.5±0.4),P<0.05;ASODN组缺血周边区NMDAR1阳性细胞数(36±10)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46±20)和对照组(50±16),P<0.05。ASODN组平均脑梗死体积百分比(28±4)%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42±3)%和对照组(43±5)%,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内注入NMDAR1反义寡核苷酸可缩小梗死体积,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寡核苷酸类 反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段血管斑块的T1W-3D-VISTA诊断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庆龙 刘天怡 +5 位作者 杨诗琪 李露露 刘鹏飞 李国忠 王巍 崔英哲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利用T1W 3D-VISTA磁共振成像序列对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斑块分布、信号以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MR DWI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行颅内动脉MRA、大脑中动脉T1W 3D-V... 目的利用T1W 3D-VISTA磁共振成像序列对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斑块分布、信号以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MR DWI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行颅内动脉MRA、大脑中动脉T1W 3D-VISTA扫描,根据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基底节组(基底节区/基底节区合并基底节区外脑梗死)和非基底节组(不包含基底节区脑梗死),研究两组患者梗死同侧斑块在M1段血管壁的分布,斑块与胼胝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contrast ratio,CR),以及相关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5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伴有同侧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底节组:30例,非基底节组:22例),一共1560幅图像被研究,其中251幅图像包含斑块,基底节组的上侧壁斑块所占比例(37.74%)较非基底节组(10.26%)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基底节组的下侧(26.42%)及腹侧(13.21%)斑块所占比例较非基底节组的下侧(48.72%)及腹侧(33.33%)斑块所占比例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0.039)。基底节组斑块相对信号强度(CR)较非基底节组小(均值分别为0.84,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相关临床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BMI、入院24 h NIHSS评分、卒中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1W-3D-VISTA序列可以检测大脑中动脉斑块的分布及相对信号强度,与非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相比,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中动脉M1段斑块更多分布于上侧壁,下侧及腹侧壁相对较少,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动脉斑块相对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