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地区青年正常颅面三维CT测量
1
作者 王梦溪 王培军 +1 位作者 张澄 张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9-582,共4页
目的:建立哈尔滨地区正常恒牙颅面三维CT测量项目和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螺旋CT和AW4.2工作站对58例哈尔滨地区17-25岁正常恒牙青年颅颌面硬组织重建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角度测量项目基本无性别差异,大多数线距测量值男... 目的:建立哈尔滨地区正常恒牙颅面三维CT测量项目和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螺旋CT和AW4.2工作站对58例哈尔滨地区17-25岁正常恒牙青年颅颌面硬组织重建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角度测量项目基本无性别差异,大多数线距测量值男性组显著大于女性组。△GoL-S-GoR为近似等边三角形。面前部及颅底项目比值无性别差异,N-ANS∶ANS-Me∶N-Me约为0.45∶0.56∶1,SN∶Ba-S∶N-Ba约为0.57∶0.52∶1。左右测量项目间无统计学差异,下颌非对称率平均值(2.52±1.42)%。结论:建立了哈尔滨地区成年人恒牙三维CT颅颌面硬组织正常值数据库;线距测量有性别差异,男性较大;男女2组间角度测量值及面部比率呈较高的一致性;△GoL-S-GoR是一理想的美学三角;该方法对面部不对称性畸形分析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参考值 正常袷 三维测量 颅面硬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6a激动剂对正畸复发过程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和IRAK1、TRAK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高睿 闫伟军 +2 位作者 安晶涛 宋冰 邵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在正畸复发过程中,探究miR-146a对大鼠牙周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C组)和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组,模型组加力14 d后去除装置,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N组)、模型对照组(P组... 目的:在正畸复发过程中,探究miR-146a对大鼠牙周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C组)和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组,模型组加力14 d后去除装置,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N组)、模型对照组(P组)、模型治疗组(T组);去除装置后,N组即刻处死取材,T组注射agomiR-146a,P组注射等量的阴性对照agomiR-control;连续注射7 d后取各组牙周组织,使用RT-PCR检测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RAK-1和TRAF6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牙周组织中IL-6、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用HE染色观察各组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P组miR-146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IRAK-1、TRAF6及炎症指标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且炎性细胞浸润增多,牙槽骨吸收;T组注射miR-146a激动剂后,miR-146a的表达量有所升高,IRAK-1、TRAF6及炎症指标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牙槽骨吸收减轻;而N组各个指标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miR-146a激动剂可通过降低TRAF6和IRAK1的表达缓解由正畸复发导致的牙周组织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复发 微小RNA-146a 牙周组织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牙周应力分布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回记芳 张晗 +2 位作者 曲晓东 闫伟军 邵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建立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模型,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牙周应力分布,为治疗上颌埋伏中切牙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锥形束CT(CBCT)原始数据,结合Mimics 10.01和Ansys 14.0软件建立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及其牙周组... 目的建立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模型,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牙周应力分布,为治疗上颌埋伏中切牙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锥形束CT(CBCT)原始数据,结合Mimics 10.01和Ansys 14.0软件建立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及其牙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在埋伏牙切端沿其长轴垂直方向,分别加载20、30、40、50、60、70 g集中力,并测定不同工况下牙周膜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牙周膜应力随牵引力的增加而增大,30 g力时最大Von Mises应力值为24 919.0 Pa,在牙周膜的最适应力范围内且接近其最大值。结论矫治初期,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的适宜牵引力较小,约为3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中切牙 唇向倒置 牙周应力分布 有限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牵引部位对上颌埋伏中切牙牙周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郝妍 回记芳 +1 位作者 郑文涛 邵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基于对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部位的牵引力,分析比较不同工况下牙周膜的应力分布,从而为临床进行上颌埋伏中切牙助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名上颌中切牙唇向倒置埋伏阻生患者的锥体束CT(CBCT)原始数据... 目的:基于对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部位的牵引力,分析比较不同工况下牙周膜的应力分布,从而为临床进行上颌埋伏中切牙助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名上颌中切牙唇向倒置埋伏阻生患者的锥体束CT(CBCT)原始数据,建立统一坐标系下上颌埋伏中切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牙冠舌面切1/3、中1/3、颈1/3的中心分别施加在矢状方向上垂直于牙体长轴的30g、60g、90g的牵引力,分析比较不同工况下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不同牵引部位下,埋伏牙牙周应力分布特点类似。同一力值牵引,牵引部位越靠近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越小;同一牵引部位,牵引力越大,牙周应力越大。结论:牵引部位应尽量位于切端,牵引力不宜超过6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 牙周应力分布 有限元研究 牵引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