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SP22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杰 朴松林 +2 位作者 陈红应 王晓龙 郭福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7-39,43,共4页
目的:检测USP2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USP22在正常口腔黏膜、OSCC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SPSS17.0... 目的:检测USP2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USP22在正常口腔黏膜、OSCC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SP22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增高趋势(P<0.05),USP22在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较OSCC组织更为明显(P<0.05),OSCC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随着USP22表达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P22在O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起到一定作用。USP22蛋白的高表达提示病人有一个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22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伦膦酸钠抑制2种口腔鳞癌细胞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红应 郭福林 +4 位作者 王大力 马杰 赵晶 朴松林 李国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本实验探讨第2代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对CAL-27和HN-6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2种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和HN-6为研究对象,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阿伦膦酸钠对CAL-27和HN-6细胞系的影响;使用MTT法检测CAL-27和HN-6细胞系... 目的:本实验探讨第2代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对CAL-27和HN-6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2种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和HN-6为研究对象,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阿伦膦酸钠对CAL-27和HN-6细胞系的影响;使用MTT法检测CAL-27和HN-6细胞系的增殖抑制率。结果:一定浓度的阿伦磷酸钠作用CAL-27和HN-6两种口腔癌细胞系24h、48h、72h后,其实验组的2种口腔鳞癌细胞系显示了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癌细胞增值抑制图显示,随着阿伦膦酸钠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CAL-27和HN-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也随着增强,各浓度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伦膦酸钠体外抑制两种口腔鳞癌细胞系增值,并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膦酸钠 口腔癌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金属桩核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宇 焦晓辉 +1 位作者 谢伟丽 白轶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金属桩核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分别制作改良金属桩核(不透明瓷覆盖金属桩核)+铸瓷全冠,全瓷桩核+铸瓷全冠,金属桩核+铸瓷全冠,活髓天然牙+铸瓷全冠各30例。用Easyshade电脑比色仪检测全瓷冠与天然牙的颜色色差。18个月后... 目的:探讨改良金属桩核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分别制作改良金属桩核(不透明瓷覆盖金属桩核)+铸瓷全冠,全瓷桩核+铸瓷全冠,金属桩核+铸瓷全冠,活髓天然牙+铸瓷全冠各30例。用Easyshade电脑比色仪检测全瓷冠与天然牙的颜色色差。18个月后临床复查修复体颜色,边缘密合度及松动、脱落、折断情况。结果:改良金属桩核组和金属桩核组均有龈缘返青现象发生,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颜色方面,全瓷桩核组与天然牙组较改良金属桩核组稍接近于天然牙,但无统计学差异。改良金属桩核组、全瓷桩核组与天然牙组均较金属桩核组更接近于患者的天然牙,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密合度、松动、脱落、折断情况,4组间无差异。结论:改良金属桩核颜色美观,适应证广泛,价格低廉,工艺简单,临床上可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金属桩核 桩核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N及β-catenin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赛音乌力吉 吕克文 赵尔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研究OPN及β-catenin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黏液表皮样癌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黏液表皮样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β-catenin及OPN的表达。结果:黏液表皮样癌中β-catenin和OPN... 目的:研究OPN及β-catenin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黏液表皮样癌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黏液表皮样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β-catenin及OPN的表达。结果:黏液表皮样癌中β-catenin和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1%(13/35)和65.7%(23/35)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黏液表皮样癌中它们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001,R=-0.691)。β-catenin和OPN的阳性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黏液表皮样癌中存有差异(P<0.05),且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β-catenin及OPN的表达与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检测该指标有助于判断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Β-CATENIN OPN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