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小管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邢丽 赵石磊 +2 位作者 王德润 赵琳琳 解汝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72-73,共2页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疾病中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疾病,临床上在疾病早期主要以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延缓肾衰竭的进程为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肾小管功能的损害在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黄葵胶囊的主要成...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疾病中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疾病,临床上在疾病早期主要以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延缓肾衰竭的进程为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肾小管功能的损害在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黄葵胶囊的主要成分为黄蜀葵花,其化学成分为黄酮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 保护作用 慢性肾炎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氯沙坦 慢性肾衰竭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对大鼠IgA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邢丽 禹程远 解汝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IGA肾病模型 黄葵胶囊 大鼠 现代药理研究 抗血小板聚集 肾小管损伤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与肾脏炎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崔艳 陈晓 +2 位作者 安惠霞 张淼 金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问题之一。炎症是肾小球肾炎和小管间质疾病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炎性细胞积聚是许多肾脏疾病的重要特征。肾脏的急慢性炎症是肾脏疾病活动和进展的重要预兆,因此,研究介导肾脏炎症的机制对...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问题之一。炎症是肾小球肾炎和小管间质疾病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炎性细胞积聚是许多肾脏疾病的重要特征。肾脏的急慢性炎症是肾脏疾病活动和进展的重要预兆,因此,研究介导肾脏炎症的机制对预防或治疗肾脏疾病进展至关重要。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浆中醛固酮的水平升高[1],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局部RAAS节律也发生改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炎症 醛固酮 肾小球滤过功能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 急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肾脏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飞 任野平 孔凡武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94-397,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KD)甚至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导致CKD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与CKD的进展密切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KD)甚至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导致CKD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与CKD的进展密切关联。本文简要总结了CKD患者SNS和RAAS激活与肾脏病进展之间的联系,并针对当前现状简单介绍了一些相关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肾脏损伤 交感神经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心血管安全性问题探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贾媛媛 金方霞 杜玄一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6期364-367,共4页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CKD 3~5期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CKD贫血能够加重多系统器官的损伤,是CKD患者伴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对...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CKD 3~5期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CKD贫血能够加重多系统器官的损伤,是CKD患者伴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对CKD患者贫血的管理,有利于改善CKD患者的心血管结局。本文主要从CKD贫血本身以及治疗等方面对CKD贫血患者的心血管安全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疾病 罗沙司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实验性肾病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晓刚 刘素雁 隋满姝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761(EGB761)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复制成阿霉素(ADR)肾病(N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EGB761组(EGB761组)。结果:(1)EGB761组尿蛋白量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761(EGB761)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复制成阿霉素(ADR)肾病(N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EGB761组(EGB761组)。结果:(1)EGB761组尿蛋白量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2)实验8周末,EGB761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EGB761组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3)模型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低于正常组;丙二醛(MDA)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EGB761组总SOD升高水平及MDA下降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4)24h尿蛋白量与血清总SOD呈直线负相关,r=-0.923(P<0.01);24h尿蛋白量与血清MDA呈直线正相关,r=0.774(P<0.01)。结论:EGB761能显著改善NS大鼠临床指标,其减轻尿蛋白的作用与清除氧自由基、降血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761 微小病变肾病模型 蛋白尿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肾脏替代治疗对ESR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敏 王琴 任野萍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1期768-770,共3页
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执行能力、注意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语言能力6个领域.认知功能障碍指超出正常年龄变化预期的认知功能恶化,是慢性的、进行性的,包括至少2个认知领域的新损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脏... 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执行能力、注意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语言能力6个领域.认知功能障碍指超出正常年龄变化预期的认知功能恶化,是慢性的、进行性的,包括至少2个认知领域的新损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脏功能的永久性丢失,在最近的几十年,ESRD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认知功能障碍长期以来被认为是CKD的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和肾脏病的严重程度相关[1], ESR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尤其高.ESRD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肾脏移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每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有其优点和缺点,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每种肾脏替代方式都有对生活方式的限制.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高,在最近的研究中,美国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高达30%~60%[2],超过美国普通人群的2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ESRD患者 肾脏替代治疗 慢性肾脏病 治疗方式 社会健康 透析患者 视空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渤 宋晓辉 +1 位作者 隋满姝 刘素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7期408-409,共2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慢性肾衰竭 CRF 发病机制 血压 血红蛋白 血肌酐 放射免疫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悦 张庆芳 +1 位作者 安惠霞 王婧一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以往针对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些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失衡、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紊乱等方面。而近几年,随着对肾小管周围毛...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以往针对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些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失衡、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紊乱等方面。而近几年,随着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其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纤维化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中CD80和CD86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穆素红 嵇颖 +3 位作者 赵石磊 马静 隋满姝 解汝娟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80与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CD80与CD86的表达情况,免疫比浊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血清...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80与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CD80与CD86的表达情况,免疫比浊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及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 CD80和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不同。CD80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有阳性表达,在肾小球无表达,而CD8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及肾小球均有表达。CD80和CD86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水平随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736,P<0.001),并且CD80的表达与CD86的表达成正相关。CD80和CD86的表达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成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结论 T细胞的活化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间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CD80 CD86 肾间质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特点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德润 解汝娟 禹程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903-90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3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23例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5.8%);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肉眼血尿最多...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3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23例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5.8%);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肉眼血尿最多见(占36.6%);病理类型分级以Ⅱ级(56.1%),Ⅲ级(20.3%)为主;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呈正相关(P<0.01);随着Lee氏病理分级程度的增高,血肌酐、血尿酸、血脂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IgA肾病临床类型多样,其组织形态学改变轻重不一,宜尽早做肾活检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活检 临床分析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红娟 孟祥娟 +1 位作者 崔玉杰 安惠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1126-1128,共3页
肾纤维化,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IF)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致肾衰竭的共同途径[1],其病变的程度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涉及到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炎症细胞的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 肾纤维化,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IF)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致肾衰竭的共同途径[1],其病变的程度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涉及到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炎症细胞的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的凋亡、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及降解失衡等因素。近年来,随着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肝再生 肾脏疾病 转分化 细胞外基质 细胞因子 炎症细胞 间充质细胞 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导管出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估
13
作者 王怡璇 张晓兰 +5 位作者 刘识鉴 赵耀 鲍运霞 刘国建 纪天蓉 孔凡武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exit site infection,ESI)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便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exit site infection,ESI)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便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膜透析门诊定期随访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23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ESI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D导管ESI组和非ESI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ESI的危险因素,建立ESI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效率和临床适用性。结果共纳入245例患者,其中ESI组37例,非ESI组208例。ESI组患者的年龄(Z=-4.199,P<0.001)、透析龄(Z=-4.908,P<0.001)、血红蛋白(Z=-4.445,P<0.001)、血清白蛋白(Z=-5.271,P<0.001),外Cuff脱出人数(χ2=27.038,P<0.001)、腹膜透析导管曾发生牵拉(χ2=24.797,P<0.001)与非ES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96,95%CI:0.705~0.899,P<0.001)、透析龄(OR=1.036,95%CI:1.010~1.064,P=0.007)、血红蛋白(OR=0.951,95%CI:0.914~0.990,P=0.013)、血清白蛋白(OR=0.796,95%CI:0.705~0.899,P<0.001)、外Cuff是否脱出(OR=6.636,95%CI:1.156~38.114,P=0.034)、腹膜透析导管是否曾发生牵拉(OR=6.530,95%CI:1.275~33.454,P=0.024)为发生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AUC为0.935(95%CI:0.8916~0.97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χ²=12.712,P=0.122)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均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一致性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外Cuff距出口距离、外Cuff脱出及腹膜透析导管是否曾发生牵拉是发生ESI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ESI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腹膜透析导管出口感染的发生风险,为临床早期干预和个性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与狼疮性肾炎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娜 石宛鑫 隋满姝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77-179,共3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参与核小体稳定、细胞分化、DNA修复与基因转录,一旦释放到胞外则具有促炎症作用[1]。HMGB1不仅可以直接充当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也可作为内源...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参与核小体稳定、细胞分化、DNA修复与基因转录,一旦释放到胞外则具有促炎症作用[1]。HMGB1不仅可以直接充当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也可作为内源性的免疫佐剂激活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细胞外 细胞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HMGB1 SLEDAI 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OX7的制备及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术佳 吕杨 +5 位作者 谢院生 解汝娟 师锁柱 马强 殷敏 陈香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01-104,I0001,共5页
目的:制备单克隆抗体OX7(monoclonal antibody OX7,mAb OX7)及建立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方法:弗氏不完全佐剂预免疫Balb/c小鼠,腹腔注射OX7细胞,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用SDS-PAGE鉴定纯化后抗体的纯度。将所得抗体尾... 目的:制备单克隆抗体OX7(monoclonal antibody OX7,mAb OX7)及建立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方法:弗氏不完全佐剂预免疫Balb/c小鼠,腹腔注射OX7细胞,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用SDS-PAGE鉴定纯化后抗体的纯度。将所得抗体尾静脉注射Wistar大鼠,PAS染色观察正常对照组注射前及注射后第3天、第7天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的抗体有IgG的轻链和重链两条带,无其他杂带,抗体浓度为2.06 mg/ml。PAS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结构正常,毛细血管袢开放良好;模型组第3天开始出现大量系膜细胞破坏,系膜基质溶解,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第7天系膜细胞重度增生。结论:通过将OX7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并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可成功制备高效价、高纯度及特异性强的mAb OX7,该抗体可成功建立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Thy1 抗体纯化 系膜增生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引流后腹腔残留液体量影响因素及其对透析效能的影响
16
作者 程学宾 李岩 +2 位作者 杨笑筠 纪天蓉 孔凡武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残余液体量(peritoneal residual volume,PRV)影响因素及其对透析效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生化学等资料,通过腹部卧... 目的探讨腹腔残余液体量(peritoneal residual volume,PRV)影响因素及其对透析效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生化学等资料,通过腹部卧位平片或盆腔CT记录腹膜透析导管尖端位置;检测4小时及0小时腹膜透析液肌酐值,通过Twardowski方法计算腹膜透析后PRV。根据PRV水平分为高PRV组和低PRV组,采用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RV的影响因素,探讨PRV对透析效能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2例研究对象,其中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手术72例(64.3%),外科手术法置管40例(35.7%),2种术式的导管尖端位置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0.665,P=0.717)。PRV与导管尖端位置有关(t=-8.502,P=0.001),与腹部手术史(t=1.372,P=0.173)、BMI(t=-0.534,P=0.594)、腹围(t=0.580,P=0.563)、手术方式(t=-0.290,P=0.773)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与高PRV组(n=39)比较,低PRV组(n=73)患者腹膜透析后血压控制较好(t=-5.019,P=0.001),NT-proBNP较低(t=-3.537,P=0.001),透析Kt/V较高(t=4.430,P=0.001),透析Ccr较高(t=2.786,P=0.001),前白蛋白较高(t=2.057,P=0.031)。结论 腹膜透析导管尖端在腹腔的位置影响PRV;高PRV影响腹膜透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残余液体量 腹膜透析效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婧一 李悦 安惠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1027-1029,共3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来源于肌纤维母细胞的周细胞[1],通过与肾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肾脏的生理及病理功能,对肾脏纤维化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周细胞的结构,标志物,多样性,功能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关键词 周细胞 肾脏疾病 肾脏纤维化 细胞相互作用 间充质细胞 内皮细胞 胞外基质沉积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苗苗 杜玄一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4期2184-2188,共5页
在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中转化生长因子G(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被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中介者,其特点是介导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积累、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TGF~j3在CKD恶化的病理过程中... 在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中转化生长因子G(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被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中介者,其特点是介导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积累、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TGF~j3在CKD恶化的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成纤维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产生,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物质对缺血性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庆芳 安惠霞 赵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2期1126-1128,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肾病 血管活性物质 肾动脉狭窄 ARTERY 肾小球滤过率 慢性肾衰竭 动力学改变 肾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2R和IgG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包娜娜 郝丽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099-1101,I0016,共4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免疫性疾病,其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IgG免疫复合物沉积。MN可分为特发性(IMN)、继发性(SMN)两大类别。约有75%的患者归入到IMN的范畴,25%的病患为SMN,二者临床症状和预后区别较...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免疫性疾病,其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IgG免疫复合物沉积。MN可分为特发性(IMN)、继发性(SMN)两大类别。约有75%的患者归入到IMN的范畴,25%的病患为SMN,二者临床症状和预后区别较大,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演变为终末期肾病[1]。Beck等[2]分析得出PLA2R是多数MN患者特异性致病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终末期肾病 基底膜增厚 靶抗原 免疫性疾病 PLA2 未明 肾小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