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CT血管成像对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大庆 宋伟忠 姜慧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癌栓与血栓的64层CT血管成像的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进一步评价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塞的患者(癌栓47例、血栓10例),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癌栓与血栓的64层CT血管成像的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进一步评价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塞的患者(癌栓47例、血栓10例),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MSCTA成像检查,分析门脉癌栓与血栓的不同特点。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楚显示门脉的栓子形态、周围组织病变对门静脉侵犯和侧支血管;MPR能直观多角度显示门静脉栓塞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可以立体地显示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有助于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栓塞 癌栓 血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边缘血供情况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大庆 舒圣捷 姜慧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应用螺旋CT双期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边缘的血供情况。方法:对52例经活检、手术及血管造影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螺旋CT全肝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的分析。动脉期的延... 目的:应用螺旋CT双期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边缘的血供情况。方法:对52例经活检、手术及血管造影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螺旋CT全肝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的分析。动脉期的延迟时间为18~20s,门脉期为50~60s。结果:①原发性肝细胞癌4种肿瘤边缘CT征象分型通过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很好显示;②CT平扫显示边缘模糊的病灶,在门脉期大部分范围减小,而在动脉期范围不变。动脉期能很好的反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③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双期边缘的强化特点可以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能够很好的展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特点及其血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液供应 肿瘤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 被引量:4
3
作者 阎文颖 张在人 +1 位作者 王淑红 张金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其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病例均采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完成动脉期、门脉期三维重建,分析肝动-静...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其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病例均采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完成动脉期、门脉期三维重建,分析肝动-静脉瘘的增强特征及其合并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结果: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巨块型8例、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1例。肝癌合并主干型肝动静脉瘘9例、末稍型3例和混合型2例。13例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显影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7例,门静脉左右分支的显影密度大于门静脉主干3例。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有特征性的MCCT表现,MS能正确诊断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M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大庆 舒圣捷 姜慧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8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表面重建(SSD),...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表面重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VE)等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图像重建。结果:MPR和CPR能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MIP、VR和SSD能良好地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VE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经臀内下1/4象限后入路介入治疗子宫后位卵巢囊肿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夏崇举 靖立新 +4 位作者 刘白鹭 孙柏田 张伟权 郑文菊 王翠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1)探讨经臀内下1/4象限后入路治疗子宫后位卵巢囊肿疗效;(2)确立在臀内下1/4象限穿刺,经皮经臀大肌、梨状肌入盆腔穿入囊肿治疗路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材料和方法:32例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针经臀大肌,梨状肌入盆腔硬化治疗子宫后... 目的:(1)探讨经臀内下1/4象限后入路治疗子宫后位卵巢囊肿疗效;(2)确立在臀内下1/4象限穿刺,经皮经臀大肌、梨状肌入盆腔穿入囊肿治疗路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材料和方法:32例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针经臀大肌,梨状肌入盆腔硬化治疗子宫后位卵巢囊肿。结果:经治的32例子宫后位卵巢囊肿患者,副损伤小,无并发症;6个月内随访,有效率100%,治愈率96.8%。确立后入路安全进针三角区。结论:CT引导经臀内下1/4象限后入路介入治疗子宫后位卵巢囊肿是副损伤小、疗效肯定和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后入路 介入治疗 子宫后位卵巢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囊虫病1例
6
作者 李大庆 闫文颖 +1 位作者 姜慧杰 张文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3-343,共1页
关键词 髋臼 囊虫病 影像学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