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麻醉方法对红细胞膜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姜丽华 陈燕宁 +3 位作者 郑丽红 郑方 修平 王国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41-542,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红细胞膜Na+ K+ ATP酶 (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组 (PGA组 )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 (IGA组 )。于术前、切皮后 1h、术毕、术后 2 4h采血...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红细胞膜Na+ K+ ATP酶 (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组 (PGA组 )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 (IGA组 )。于术前、切皮后 1h、术毕、术后 2 4h采血。测Na+ K+ ATPase、Ca2 + ATPase、Mg2 + ATPase。结果 两组数值只有在术毕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GA组酶活性在术后 2 4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GA组酶活性在术毕和术后 2 4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红细胞膜酶活性影响要小于异氟醚吸入麻醉(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红细胞膜酶活性 丙泊酚 异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吸收剂中水分对七氟醚分解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蒋玲 李恩有 +1 位作者 杨宝峰 郑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模拟紧闭反应器内干燥的二氧化碳 (CO2 )吸收剂及自身含水对七氟醚分解的影响。方法 在紧闭反应器 (1 6 0ml)内 ,分别装钠石灰、钡石灰、干燥钠石灰和干燥钡石灰 (各 2 5g)。在密闭状态下注入液态的七氟醚 4 0 0 μl,放入 5 ... 目的 研究模拟紧闭反应器内干燥的二氧化碳 (CO2 )吸收剂及自身含水对七氟醚分解的影响。方法 在紧闭反应器 (1 6 0ml)内 ,分别装钠石灰、钡石灰、干燥钠石灰和干燥钡石灰 (各 2 5g)。在密闭状态下注入液态的七氟醚 4 0 0 μl,放入 5 0℃水浴内反应 6h ,分别在 5、1 5、30、4 5、6 0min、以后每 30分钟至 36 0分钟采样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七氟醚的分解产物。结果 钠石灰组出现复合物A、B ,在其他组七氟醚产生 5种分解产物。复合物A∶干燥钡石灰 >干燥钠石灰 >钡石灰和钠石灰组。干燥钡石灰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5 )。复合物B∶干燥钡石灰组 <钡石灰组 <干燥钠石灰组 (P <0 0 5 )。复合物C、D、E ,以干燥钡石灰组最为明显 (P <0 0 5 )。各组均未检测到CO。结论 在 5 0℃的紧闭反应器内 ,七氟醚与干燥的CO2 吸收剂反应剧烈 ,未产生CO ;国产钠石灰优于钡石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吸收剂 水分 七氟醚 吸入麻醉药 钠石灰 钡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俊亭 崔晓光 +1 位作者 李文志 席宏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67-869,共3页
目的研究预注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在20~24 kg/m2,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雷米芬太尼0.5μg/kg组(R0.5组)、雷米芬太尼1μg/kg组(R1.0组)和... 目的研究预注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在20~24 kg/m2,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雷米芬太尼0.5μg/kg组(R0.5组)、雷米芬太尼1μg/kg组(R1.0组)和对照组(C组)。预注雷米芬太尼或生理盐水,2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记录预注前即刻(T0)、预注雷米芬太尼或生理盐水结束后1 min(T1)、2 min(T2)的SBP、DBP、HR、SpO2、RR、潮气量(VT),观察肌震颤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R0.5和R1.0组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程度降低(P<0.01),R0.5和R1.0组相比肌震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60 kg以上的患者与其他体重段的患者相比肌震颤相对易发生且程度严重(P<0.05);各组同一时点的SBP、DBP、HR、SpO2、RR、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注雷米芬太尼0.5或1μg/kg均能够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发的肌震颤,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依托咪酯 肌震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大鼠鞘内注射模型的制备与验证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怀泉 郑方 李文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清醒大鼠 鞘内注射模型 制备 验证 镇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吗啡和氟哌利多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锡臣 岳礼生 +4 位作者 李文志 褚庆福 黄宇光 叶铁虎 任洪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3-474,共2页
目的 比较硬膜外吗啡和氟哌利多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 ,年龄 37~ 4 9岁 ,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 (Ⅰ组 )和术后镇痛组 (Ⅱ组 ) ,每组 15例。Ⅰ组在术前 ... 目的 比较硬膜外吗啡和氟哌利多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 ,年龄 37~ 4 9岁 ,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 (Ⅰ组 )和术后镇痛组 (Ⅱ组 ) ,每组 15例。Ⅰ组在术前 2 0min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注入吗啡2 0mg和氟哌利多 1 2 5mg ;Ⅱ组在术毕即硬膜外注入上述等量药物。术后 2、4、8、12、2 4h随访并记录镇痛效果、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术中记录局麻药用量。结果 超前镇痛组术后 8~ 2 4h镇痛效果优于术后镇痛组 ,且局麻药用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吗啡 氟哌利多 超前镇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骶管应用舒芬太尼、芬太尼及曲马多混合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爱民 张瑞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曲马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注入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ASAI级、年龄l~6岁、无心肺疾患、行择期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骶管注入0.5%罗哌卡因,B组骶管注入0.5%罗哌...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曲马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注入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ASAI级、年龄l~6岁、无心肺疾患、行择期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骶管注入0.5%罗哌卡因,B组骶管注入0.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8μg/ml,c组骶管注入0.5%罗哌卡因+芬太尼3μg/ml,D组骶管注入0.5%罗哌片因+曲马多1mg/ml。术后2、4、6、8、12、24h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评定镇痛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6hB、C,D三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术后8、12、24hB、D两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c两组。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结论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联合小儿骶管注入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好、安全性佳,可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舒芬太尼 芬太尼 曲马多 罗哌辟因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鞘内硫酸镁的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怀泉 郑方 +1 位作者 李文志 高彦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19-621,共3页
目的 评估鼠鞘内硫酸镁是否具有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五组 (对照组 ;硫酸镁 1 0 0 μg、30 0 μg、6 0 0 μg三组 ;域下剂量硫酸镁 吗啡复合组 ) ,每组 6只。以福尔马林致痛模型检测各组药物... 目的 评估鼠鞘内硫酸镁是否具有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五组 (对照组 ;硫酸镁 1 0 0 μg、30 0 μg、6 0 0 μg三组 ;域下剂量硫酸镁 吗啡复合组 ) ,每组 6只。以福尔马林致痛模型检测各组药物的抗伤害效应 ,并于致痛 90min后取出腰段脊髓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FLIN阳性神经元。结果 硫酸镁 1 0 0 μg组无明显镇痛效果 ,而 30 0 μg组和 6 0 0 μg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P <0 0 5 ) ,但镇痛作用只见于II相痛时期 ,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域下剂量硫酸镁 吗啡复合组也产生类似的镇痛作用。FLIN检测显示硫酸镁 30 0 μg和域下剂量硫酸镁 吗啡复合均可抑制脊髓各区Fos的表达 ,尤以I区抑制最明显 (P <0 0 5 )。结论 鞘内硫酸镁随剂量增加能明显抑制福尔马林鼠的疼痛反应和脊髓内的c fos基因的表达 ,但并非完全剂量依赖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抗伤害效应 脊髓Fos 疼痛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对肺叶切除术病人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姜丽华 王国年 +2 位作者 孙桂芝 陈艳宁 郑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92-593,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肺叶切除术病人红细胞膜ATP酶(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PCEA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3 μg/ml...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肺叶切除术病人红细胞膜ATP酶(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PCEA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3 μg/ml芬太尼,PCIA组为曲马多3 mg/ml+芬太尼2 μg/ml+恩丹西酮0.03 mg/ml.两组手术均在相同全麻下完成.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和48 h抽取肝素抗凝血1ml测定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结果PCIA组ATPase数值在术后24和48 h明显低于PCEA组(P<0.05),PCIA组和PCEA组ATPase数值在术后24和48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EA和PCIA术后镇痛效果优良,但PCIA对红细胞膜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提示PCEA更有益病人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镇痛 ATP酶 红细胞 ATP酶活性 人红细胞膜 肺叶切除术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镇痛方法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ATPASE活性 术后镇痛效果 细胞膜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气末正压对呼吸衰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国强 李文志 耿英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在不同呼气末正压 (PEEP)下对洗肺鼠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  5 6只Wistar大鼠 (体重 30 0~ 35 0 g)在戊巴比妥钠 (30mg/kg)腹腔内麻醉下人工呼吸并用生理盐水洗肺 ,共洗 8~ 11次 ,洗肺期间吸入峰压及PEE...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在不同呼气末正压 (PEEP)下对洗肺鼠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  5 6只Wistar大鼠 (体重 30 0~ 35 0 g)在戊巴比妥钠 (30mg/kg)腹腔内麻醉下人工呼吸并用生理盐水洗肺 ,共洗 8~ 11次 ,洗肺期间吸入峰压及PEEP分别调至 2 5cmH2 O和 7 5cmH2 O。当PaO2 降至 90mmHg以下时 ,随机分为八组 ,每组 7例。 1~ 4组经气道注入PS 2 5mg(0 5ml) ,5~ 8组则经气道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0 5ml)。 1组和 5组的PEEP为 7 5cmH2 O ,2组和 6组的PEEP为5cmH2 O ,3组和 7组的PEEP为 2 5cmH2 O ,4组和 8组的PEEP为 0cmH2 O。结果 未注入PS的 5~ 8组的PaO2 在整个实验中未见明显变化 ,均在 10 0mmHg以下。注入PS的 1~ 4组中 ,无PEEP的第 4组及 2 5cmH2 OPEEP的第 3组的PaO2 未见明显改善 ,与 5~ 8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P >0 0 5 )。第 2组的PaO2 虽在注入PS后 15分钟明显升高至 (34 3 5 3± 132 2 6 )mmHg ,但以后逐渐下降至治疗前水平。只有第 1组的PaO2 在治疗后显著的升高至 40 0mmHg以上 (P <0 0 5 ) ,并维持此高值至实验结束。结论 单独PEEP不能改善洗肺鼠的低氧血症 ,补充PS并附加 7 5cm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肺 呼吸衰竭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气末正压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