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鼠缺血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与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呼伦
钟照华
+3 位作者
李国忠
关丽荣
王辉
金连弘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13-819,共7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后DC在脑损伤过程的意义。方法 :线栓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免疫组化检测缺血脑组织中DC的存在以及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转化成DC的情况 ,并检测了DC样细胞的功能。结果 :比较缺血组两侧半球 ,缺血侧DC数量显著...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后DC在脑损伤过程的意义。方法 :线栓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免疫组化检测缺血脑组织中DC的存在以及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转化成DC的情况 ,并检测了DC样细胞的功能。结果 :比较缺血组两侧半球 ,缺血侧DC数量显著增多 (P <0 0 0 1)。比较缺血组与对照组 ,缺血组DC表达MHC II分子显著增高 (P <0 0 0 1) ,表达IL 10在 2 4h、48h也增高 (P <0 0 1,P <0 0 0 1)。比较缺血组两侧半球 ,6h和 12h缺血侧DC表达IL 1β明显增加 (P <0 0 5和P<0 0 1) ,12h、2 4h和 48hIL 6的表达显著升高 (P <0 0 5 ) ,TNF α的表达高峰分别为 6h~ 12h(P<0 0 5、P<0 0 1)和 48h~6d(P <0 0 1、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后DC参与了脑缺血病理过程 ,表达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组化
动物模型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呼伦
钟照华
+1 位作者
李国忠
金连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的来源 ,以其及是否参与脑缺血损伤的过程。方法 用线栓方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脑缺血 1h到第 6天时 ,缺血脑组织中DC(OX6 2 + )的存在 ,以及胶质细胞 ...
目的 探讨缺血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的来源 ,以其及是否参与脑缺血损伤的过程。方法 用线栓方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脑缺血 1h到第 6天时 ,缺血脑组织中DC(OX6 2 + )的存在 ,以及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OX4 2 + )转化成DC(OX6 2 + )的情况。同时检测活化后的DC样细胞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水平。结果 缺血脑半球和假手术的脑半球相比较 ,在 12hDC的数量明显增加 (P <0 .0 0 1)。在脑缺血组中 ,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 ,DC的数量也增多 (P <0 .0 0 1)。脑缺血第 6天 ,缺血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 ,DC表达MHC Ⅱ类分子 (OX6 2 + OX6 + )显著升高(P <0 .0 0 1)。缺血脑半球在 1h到第 6天 ,OX4 2 + 的细胞转变成OX6 2 + OX4 2 + 的细胞逐渐增加 ,第 6天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显著增多 (P <0 .0 0 1)。脑缺血损伤的面积与以每 10 0mm2 脑组织切片为单位的OX6 2 + 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 (R2 =0 .8914 ,P <0 .0 0 1)。结论 脑缺血后 ,脑缺血组织中DC数量的增加与脑损伤的面积呈正相关 ,提示DC参与了脑缺血过程。大鼠脑缺血后 ,从胶质细胞向DC样细胞的转化是缺血脑组织中DC的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树突状细胞
脑缺血
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鼠缺血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与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呼伦
钟照华
李国忠
关丽荣
王辉
金连弘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
微生物
教研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组胚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13-81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30 14 0 0 15 )资助
黑龙江归国科学基金 (No .LC0 1C0 5 )资助
文摘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后DC在脑损伤过程的意义。方法 :线栓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免疫组化检测缺血脑组织中DC的存在以及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转化成DC的情况 ,并检测了DC样细胞的功能。结果 :比较缺血组两侧半球 ,缺血侧DC数量显著增多 (P <0 0 0 1)。比较缺血组与对照组 ,缺血组DC表达MHC II分子显著增高 (P <0 0 0 1) ,表达IL 10在 2 4h、48h也增高 (P <0 0 1,P <0 0 0 1)。比较缺血组两侧半球 ,6h和 12h缺血侧DC表达IL 1β明显增加 (P <0 0 5和P<0 0 1) ,12h、2 4h和 48hIL 6的表达显著升高 (P <0 0 5 ) ,TNF α的表达高峰分别为 6h~ 12h(P<0 0 5、P<0 0 1)和 48h~6d(P <0 0 1、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后DC参与了脑缺血病理过程 ,表达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效应。
关键词
脑缺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组化
动物模型
免疫学
Keywords
Cerebral ischemia Dendritic cell Cytokine
分类号
R743.3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呼伦
钟照华
李国忠
金连弘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
微生物
学
教研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组胚学教研室
出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4-52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 .3 0 14 0 0 15
黑龙江省归国科学基金资助 No .LC0 1C0 5
文摘
目的 探讨缺血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的来源 ,以其及是否参与脑缺血损伤的过程。方法 用线栓方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脑缺血 1h到第 6天时 ,缺血脑组织中DC(OX6 2 + )的存在 ,以及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OX4 2 + )转化成DC(OX6 2 + )的情况。同时检测活化后的DC样细胞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水平。结果 缺血脑半球和假手术的脑半球相比较 ,在 12hDC的数量明显增加 (P <0 .0 0 1)。在脑缺血组中 ,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 ,DC的数量也增多 (P <0 .0 0 1)。脑缺血第 6天 ,缺血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 ,DC表达MHC Ⅱ类分子 (OX6 2 + OX6 + )显著升高(P <0 .0 0 1)。缺血脑半球在 1h到第 6天 ,OX4 2 + 的细胞转变成OX6 2 + OX4 2 + 的细胞逐渐增加 ,第 6天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显著增多 (P <0 .0 0 1)。脑缺血损伤的面积与以每 10 0mm2 脑组织切片为单位的OX6 2 + 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 (R2 =0 .8914 ,P <0 .0 0 1)。结论 脑缺血后 ,脑缺血组织中DC数量的增加与脑损伤的面积呈正相关 ,提示DC参与了脑缺血过程。大鼠脑缺血后 ,从胶质细胞向DC样细胞的转化是缺血脑组织中DC的来源之一。
关键词
大鼠
树突状细胞
脑缺血
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损伤机制
Keywords
dendritic cells
cerebral ischemic
microglia/macrophage
分类号
R392.12 [医药卫生—免疫学]
R743.3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鼠缺血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与作用
李呼伦
钟照华
李国忠
关丽荣
王辉
金连弘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的研究
李呼伦
钟照华
李国忠
金连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