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0例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玉宝 李栗 +2 位作者 王宽 吴志民 张殿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29-830,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经验和方法,为临床更合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至1999年间,我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180例乳头溢液病例。结果:1)在非哺乳期间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溢液,常见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51.1... 目的:总结分析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经验和方法,为临床更合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至1999年间,我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180例乳头溢液病例。结果:1)在非哺乳期间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溢液,常见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51.1%),乳腺癌(13.9%),囊性增生症(10.0%),导管扩张症(9.4%),炎性疾病(2.2%),乳腺增生(13.3%),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癌加上乳腺癌占65.0%。2)通过美蓝法或平针头指示法行区段切除术,病理检查,安全准确。结论:1)对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外科治疗应持积极态度,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不论年龄大小和溢液性质如何均应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外科治疗 乳腺疾病 病理性溢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72例Ⅳ期胃癌外科治疗总结与治疗方针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庞达 张岂凡 张殿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Ⅳ期胃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1978 年~1992 年间对772 例Ⅳ期胃癌进行了手术治疗,将Ⅳ期胃癌根据其不同的TNM 构成分为Ⅳa 、Ⅳb 、Ⅳc 三个亚期, 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观察术后的5 年生存率。结果:Ⅳa 期病例施行根... 目的:探讨Ⅳ期胃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1978 年~1992 年间对772 例Ⅳ期胃癌进行了手术治疗,将Ⅳ期胃癌根据其不同的TNM 构成分为Ⅳa 、Ⅳb 、Ⅳc 三个亚期, 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观察术后的5 年生存率。结果:Ⅳa 期病例施行根治切除组术后的5 年生存率为15 .4 % ,高于一般根治手术组的6.9 % 。结论:对Ⅳ期胃癌应根据亚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术式, 仅由T4b 或N3 一项构成的Ⅳa 期病例应选择行根治性手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Ⅳb 期可行姑息切除,同时行所属淋巴结清除,必要时行其他转移灶切除。Ⅳc 应根据病情行简单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治疗 根治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胃淋巴流向动态规律看胃癌根治术时胃壁切除范围及是否切除脾脏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国林 薛英威 +1 位作者 张岂凡 庞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胃癌根治性手术时胃壁切除的范围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术后能否局部复发及术后残胃功能。方法:应用20%普鲁士兰氯仿溶液作为淋巴道染剂,对138具婴幼儿尸体胃淋巴流向动态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胃壁淋巴流注具有规律性,即胃窦与胃... 目的:胃癌根治性手术时胃壁切除的范围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术后能否局部复发及术后残胃功能。方法:应用20%普鲁士兰氯仿溶液作为淋巴道染剂,对138具婴幼儿尸体胃淋巴流向动态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胃壁淋巴流注具有规律性,即胃窦与胃底的淋巴管以胃左、右动脉交汇处与胃网膜左、右动脉交汇处连线(以下简称其为b线)为分界,超过b线进入另一侧分别仅为4%和10%;而胃体部的淋巴管则可向胃窦和胃体两个方向引流。从胃底前壁纵轴的中心线与b线的中点连线称其为p线,当注入点在p线大弯侧及小弯侧时,第10组淋巴结染色率分别为97%和3%,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的差别。结论:胃窦和胃底癌行根治性手术时,胃壁的切除范围一般不应少于b线,具体超出多少还要结合病灶大小及其距此连线距离而定。癌细胞最远可侵犯癌缘外5cm,胃壁切除时可以参考;胃体癌行根治性手术时则应考虑行全胃切除。癌灶位于p线左侧及b线上方的进展期胃癌则应联合脾脏切除。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清扫第10组淋巴结,更好地防止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道染色 胃癌 根治术 手术疗法 胃淋巴流向 胃壁切除 脾脏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抑素(endostatin)对移植大肠癌新生血管密度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云鹤 董新舒 +3 位作者 南普超 徐海涛 王锡山 李志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素(内抑素endostatin)对裸鼠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endostatin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对用药过程中瘤体积进行测量,对endostatin抑制肿瘤的效果...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素(内抑素endostatin)对裸鼠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endostatin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对用药过程中瘤体积进行测量,对endostatin抑制肿瘤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endostatin能够抑制裸鼠大肠癌肿瘤血管的生成,减低肿瘤的血管密度。结论:endostatin通过抑制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内抑素 大肠癌 新生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xycycline抑制大肠癌LS174T细胞侵袭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海涛 杜杰 董新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Doxycycline)在体外对LS174T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并尝试探讨该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MTT法观察Doxycycline对LS174T细胞粘附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Doxycycline对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的抑制作用;2...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Doxycycline)在体外对LS174T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并尝试探讨该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MTT法观察Doxycycline对LS174T细胞粘附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Doxycycline对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的抑制作用;2)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Doxycycline作用48h后,MMP2的mRNA表达情况,同时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分泌。结果:1)Doxycycline能够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大肠癌LS174T细胞的体外运动和侵袭能力,但不影响其粘附能力;2)Doxycycline能够抑制LS174T细胞MMP2的mRNA表达。结论:Doxycycline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癌LS174T细胞的侵袭、转移,其中MMP2是抑制大肠癌细胞LS174T的一个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LS174T细胞 DOXYCYCLINE 侵袭 转移 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术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薛英威 李玉莲 +2 位作者 高岩 张岂凡 赵家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 :研究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病例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统计50例胃癌患者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病例5年生存率并与未行脾胰体尾切除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胃癌根治术和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两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t=0 83,P>0 ... 目的 :研究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病例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统计50例胃癌患者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病例5年生存率并与未行脾胰体尾切除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胃癌根治术和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两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t=0 83,P>0 05)。结论 :按肿块边缘距脾门的最近距离≤5 0cm、4s组淋巴结疑有转移或冰冻证实有癌转移、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并接近脾门指征 ,行癌肿联合脾胰体尾切除 (不包括全胃 ) ,可有效清除脾门区转移淋巴结 ,本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接近未行脾胰体尾切除组病例。比较两组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脾胰体尾切除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