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度近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改变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莉 刘建巨 +4 位作者 张红 谢芳 宋甄 施展 刘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眼轴≥27mm,屈光度>-10.00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27例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及术后... 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眼轴≥27mm,屈光度>-10.00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27例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及术后1,3mo的黄斑区OCT检查,对比观察手术眼黄斑区OCT图象的变化。结果: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及术后1mo黄斑区中心凹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分别是:133±24μm和173±32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P<0.01),术后3mo黄斑区中心凹神经纤维层的厚度138±30μm,与术后1mo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1),与术前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视网膜厚度的增加与术后视力呈负相关(r=-0.56)。术后OCT检查还发现,黄斑区的全层裂孔1例,视网膜牵拉1例,黄斑区出血1例,黄斑区神经纤维层撕裂1例。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及术后1mo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是:147±5μm和149±5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16),术后3mo黄斑区中心凹神经纤维层的厚度150±5μm,与术前及术后1mo的视网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4和t=1.316)。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mo大部分发生黄斑区水肿,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且视网膜厚度的增加与视力呈负相关。部分患者出现黄斑区的全层裂孔,视网膜牵拉,黄斑区出血,黄斑区神经纤维层撕裂。3mo左右,大部分患者黄斑区水肿消退,并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吸出 黄斑区 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条件下糖康乐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谢佩玉 张晓梅 +4 位作者 松仓诚 藤井绩 伊藤薰 赵基恩 筱原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研究海藻萃取物糖康乐在高糖条件下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兔RPE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糖组(用25mmol/L)葡萄糖处理、糖康乐组和牛磺酸组4组(n=6),应用高浓度葡萄糖后,... 目的:研究海藻萃取物糖康乐在高糖条件下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兔RPE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糖组(用25mmol/L)葡萄糖处理、糖康乐组和牛磺酸组4组(n=6),应用高浓度葡萄糖后,糖康乐组加以不同浓度的糖康乐,同时应用牛磺酸作为阳性对照,测定不同浓度的糖康乐对RPE细胞SOD表达的影响。结果:在高糖条件下,高糖组RPE细胞SOD含量明显降低(2024±91→747±353kat/L)(t=8.570,P<0.001),糖康乐在浓度为0.002mg/L(t=3.207,P<0.01)、0.02mg/L(t=4.235,P<0.01)和0.2mg/L(t=3.748,P<0.01)的时候可以显著地抑制SOD表达的降低,与高糖组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的牛磺酸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糖康乐可保护高糖导致的RPE细胞SOD表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康乐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病变的优势 被引量:4
3
作者 施展 刘平 +2 位作者 张旭 许莉 葛红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检查中的优势与价值。方法:屈光度>-8.00D,尚可看见眼底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98例患者于术前进行三面镜、眼底造影及OCT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OCT检查发现视网膜玻...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检查中的优势与价值。方法:屈光度>-8.00D,尚可看见眼底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98例患者于术前进行三面镜、眼底造影及OCT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OCT检查发现视网膜玻璃体牵拉2例,黄斑区出血4例,黄斑区全层裂孔4例,巩膜葡萄肿并黄斑萎缩3例,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撕裂4例。眼底造影发现黄斑区全层裂孔3例,黄斑区出血3例,神经上皮层撕裂1例。三面镜发现黄斑区全层裂孔1例,黄斑区出血2例,神经上皮层撕裂1例。结论:OCT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检查中对眼底疾病的检出率高于眼底造影和三面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患者诱导屈光参差对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胡琦 俞佳伟 +1 位作者 李雪 李庆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911-912,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屈光参差对40岁以上近视眼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探讨老视患者的屈光手术治疗。方法对40岁以上近视患者48例用综合验光仪完全矫正其屈光不正后,在单眼前加不同度数正球镜,诱导单纯近视性(+0.5D、+1.0D、+1.5D、+2.0D...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屈光参差对40岁以上近视眼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探讨老视患者的屈光手术治疗。方法对40岁以上近视患者48例用综合验光仪完全矫正其屈光不正后,在单眼前加不同度数正球镜,诱导单纯近视性(+0.5D、+1.0D、+1.5D、+2.0D、+2.5D和+3.0D)屈光参差。测定诱导屈光参差后的远视力、双眼同时视、融像功能、立体视情况。结果诱导的屈光参差超过+1.5D时,欠矫眼的远视力、立体视、融像功能和同时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可引起中年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异常,当屈光参差超过+1.5D时可引起双眼视功能急剧下降。大于40岁近视患者行屈光手术可留有小于+1.5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利于视近,且对高级视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视功能 近视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DH1基因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洋 于永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372-1374,共3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及临床异质性。IMPDH1存在于全身各处器官中。近年来对RP发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IMPDH1基因研究的深入,人们...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及临床异质性。IMPDH1存在于全身各处器官中。近年来对RP发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IMPDH1基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IMPDH1基因对RP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这种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及其功能目前已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IMPDH1基因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IMPDH1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海藻多糖化合物保护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异常增殖 被引量:2
6
作者 谢佩玉 松仓诚 +3 位作者 藤井绩 赵基恩 筱原诚 张晓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09-410,共2页
目的:研究在高糖条件下,从海藻中萃取的新型多糖化合物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异常增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分为空白组、高糖组和多糖化合物组,空白组为正常RPE细胞培养液,高糖组为含30mmol/L葡萄糖的培... 目的:研究在高糖条件下,从海藻中萃取的新型多糖化合物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异常增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分为空白组、高糖组和多糖化合物组,空白组为正常RPE细胞培养液,高糖组为含30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多糖化合物组为含30mmol/L葡萄糖和200mg/L多糖化合物的培养液。应用MTT法测量36h内不同时间点(6,12,24和36h)高糖以及多糖化合物对RPE细胞增殖影响。结果:高糖导致RPE细胞异常增殖,多糖化合物组RPE的细胞异常增殖明显得到保护,与高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海藻中萃取的新型多糖化合物可以明显保护高糖所导致的RPE细胞的异常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多糖化合物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50 V64G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
7
作者 刘平 林英 +5 位作者 杨悦莹 郑建秋 侯影 金迪 付小玻 马洪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构建pcDNA3.1/Cx50 V64G真核表达载体,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V64G突变对人缝隙连接蛋白Cx50的影响。方法:经PCR获得Cx50基因片段,重组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mp(+)中,经PCR,酶切和序列测定方法鉴定重组质粒。结果:获得了具有V64G... 目的:构建pcDNA3.1/Cx50 V64G真核表达载体,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V64G突变对人缝隙连接蛋白Cx50的影响。方法:经PCR获得Cx50基因片段,重组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mp(+)中,经PCR,酶切和序列测定方法鉴定重组质粒。结果:获得了具有V64G突变的Cx50的编码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证明64位缬氨酸在不同物种的Cx50及在人的多种缝隙连接蛋白是高度保守的区域,与白内障的发生高度相关。结论:pcDNA3.1/Cx50 V64G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白内障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50 生物信息学分析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ra-壳聚糖缓释剂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郝静 刘平 +6 位作者 陈志杰 李志坚 侯丽丽 宋甄 金迪 殷秀丽 傅安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IL-1ra-壳聚糖缓释剂对兔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后房水中炎性细胞因子IL-1含量及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A,B,C3组,对右眼30只均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术中囊袋内分别注入缓冲液0.1mL(A... 目的:探讨IL-1ra-壳聚糖缓释剂对兔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后房水中炎性细胞因子IL-1含量及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A,B,C3组,对右眼30只均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术中囊袋内分别注入缓冲液0.1mL(A组),注入5g/LIL-1ra0.1mL(B组),置入IL-1ra-壳聚糖缓释剂一粒(C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56,84d抽取房水0.1-0.2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IL-1的含量。定期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前房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术后84d处死白兔,做病理标本,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术后84dA,B,C组之间后囊膜混浊情况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房水中IL-1含量测定表明B组较A组IL-1峰值明显降低;C组与A组IL-1含量差异显著,且C组呈持续下降趋势。光镜观察A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并有多层皮质纤维出现,B组偶见晶状体上皮细胞,C组晶状体后囊膜增生不活跃,囊膜光滑,后囊表面几乎无细胞及纤维蛋白粘附。结论:IL-1ra-壳聚糖缓释剂具有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较单纯用IL-1ra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RA 壳聚糖 缓释 IL-1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条件下RPE促进Mlle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洪梅 张晓梅 +3 位作者 付小玻 李伟军 乌兰 王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观察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RPE对M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Transwell小室共培养RPE和Mller细胞,MTT法、细胞计数法,测定Mller增殖和迁移的情况。结果:Mller细胞增殖的实验:Mller细胞的增殖,除了3h与6h,24h与48h之外,在其他各... 目的:观察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RPE对M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Transwell小室共培养RPE和Mller细胞,MTT法、细胞计数法,测定Mller增殖和迁移的情况。结果:Mller细胞增殖的实验:Mller细胞的增殖,除了3h与6h,24h与48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迁移的实验:Mller细胞迁移,除了3h和6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析因设计实验中,与RPE共培养、缺氧条件,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作为独立的因素促进Mlle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两者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正常和缺氧条件下RPE促进Mller的增殖、迁移,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RPE促进Mller增殖、迁移的作用加强。缺氧条件下RPE与Mller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视网膜增殖性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well小室 缺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Müil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新生血管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正 王业青 张晓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779-781,共3页
眼部新生血管性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于多种眼底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本文对VEGF的特性、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抗VEGF治... 眼部新生血管性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于多种眼底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本文对VEGF的特性、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抗VEGF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与缝隙连接蛋白Cx50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英 郑建秋 刘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658-1661,共4页
约1/3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愈来愈多地发现Cx50缝隙连接蛋白与先天性白内障有关,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本文通过对与缝隙连接蛋白Cx50相关的先天性白内障分子基础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缝隙连... 约1/3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愈来愈多地发现Cx50缝隙连接蛋白与先天性白内障有关,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本文通过对与缝隙连接蛋白Cx50相关的先天性白内障分子基础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缝隙连接蛋白分子结构、作用、致病机制有更深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先天性 缝隙连接蛋白Cx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5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12
作者 林英 郑建秋 +6 位作者 葛红岩 侯丽丽 吕锋 金迪 马洪梅 付小玻 刘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构建pEGFP/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50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功能情况。方法:经PCR获得Cx50基因片段,重组至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经脂质体转染至宫颈癌Hela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 目的:构建pEGFP/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50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功能情况。方法:经PCR获得Cx50基因片段,重组至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经脂质体转染至宫颈癌Hela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蛋白表达。结果:转染细胞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及Cx50的表达。结论:融合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后,不影响缝隙连接蛋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50 PEGFP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