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复神经外科——21世纪神经外科的前沿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恩重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2-73,共2页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神经病学与外科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神经外科;20世纪70年代,神经外科与显微外科技术结合,产生了显微神经外科;20世纪80年代,神经外科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促进了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
关键词 修复神经外科 21世纪 生物学技术 外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内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洪滨 于永斌 +3 位作者 崔浩 李志坚 张丽琼 张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为避免经眶手术入路损伤动眼神经,提供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结构资料。方法对30例头颅标本每侧眼眶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对动眼神经的分支、毗邻关系、走行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动眼神经在入眶上裂前分为上、下2支者占95.0%(57/60)... 目的为避免经眶手术入路损伤动眼神经,提供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结构资料。方法对30例头颅标本每侧眼眶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对动眼神经的分支、毗邻关系、走行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动眼神经在入眶上裂前分为上、下2支者占95.0%(57/60),在眶上裂内分支者占5.0%(3/60),96.7%(58/60)动眼神经上睑提肌支经过上直肌处接近于眶的中点,86.7%(52/60)的睫状神经节位于动眼神经下支后1/3处。结论动眼神经眶内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动眼神经解剖学研究有助于减少眶内手术出血及损伤,动眼神经上睑提肌支经过上直肌处和睫状神经节可以作为眶内手术定位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 显微解剖学 睫状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一期切除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杜英 马燕 程立欣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8期31-32,共2页
对17例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的患者行显微一期切除,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提出术前予心理支持、术前准备,术中体位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置是确保手术成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显微手术 一期切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神经内镜10年(1996—2005)文献回顾与述评
4
作者 刘恩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47-252,共6页
自1996年王象昌等发表第一篇神经内镜临床应用报告至2005年末,我国开展神经内镜技术已有10年历史。笔者谨以此文回顾我国神经内镜的发展历程,并予以简要评述。
关键词 神经内镜技术 文献回顾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T在神经内窥镜诊断与治疗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蔺友志 刘恩重 +1 位作者 韩占强 王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在神经内窥镜诊断与治疗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8~2002年经MRI检查确诊为脑积水的34例患者,施行ECT检查。采用99mTc-DTPA方法,于检查前8h禁食、水,经腰椎穿刺...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在神经内窥镜诊断与治疗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8~2002年经MRI检查确诊为脑积水的34例患者,施行ECT检查。采用99mTc-DTPA方法,于检查前8h禁食、水,经腰椎穿刺注入核素2mL(99mTc,15mCi),分别于注药后30min、3h、6h和24h摄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梗阻性脑积水30例,交通性脑积水4例。正常情况下,ECT前后位像脑脊液动力学表现为典型的上行三叉影像。根据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不同类型脑积水ECT的影像学诊断标准(1)梗阻性脑积水时上行三叉影像消失。(2)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上行三叉影像圆钝,核素在脑表面和纵裂区蓄积且消散时间延长。结论ECT在不同类型脑积水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检查 梗阻性脑积水 诊断与治疗 神经内窥镜 交通性脑积水 患者 脑脊液 应用价值 MRI检查 不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史怀璋 徐善才 +6 位作者 高成 季智勇 王春雷 吴培 刘珍 廉庆北 许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 2009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单中心完成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27例(责任血管狭窄率为50%~99%)的临床...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 2009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单中心完成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27例(责任血管狭窄率为50%~99%)的临床资料。以应用球囊扩张支架的前20例和自膨式支架的前20例为界,将病例分为非成熟期和成熟期。观察术中及术后7 d所有不良事件,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127例中,10例(7.9%)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卒中3例(2.4%),缺血性卒中6例(4.7%,4例为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0.8%)。死亡3例(2.4%),重残2例。②非成熟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5%,7/40)高于成熟期患者(3.5%,3/87),P<0.05。性别、年龄、狭窄程度、支架类型及病变位置对并发症无影响。剔除手术操作因素造成的4例(均在非成熟期),后循环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11.1%,5/45)高于前循环(1.2%,1/82),P<0.05。③分层分析显示,应用球囊扩张支架,后循环病变并发症发生率(25.0%,4/16)高于前循环病变(1.7%,1/59),P<0.05;应用自膨式支架,后循环病变并发症发生率(6.9%,2/29)低于球囊扩张支架(25%,4/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术者接受严格训练的前提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相对安全的;处理后循环病变的相对风险较高,而使用自膨式支架可能会降低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立君 林成海 +2 位作者 邵正凯 刘相轸 徐善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 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发生率为25.3%。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宽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及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是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1.549,P=0.029)、动脉瘤大小(OR=1.158,P=0.007)、手术时机(OR=0.699,P=0.038)、宽颈动脉瘤(OR=0.524,P=0.028)是术中存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时阻断夹的应用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2.244,P=0.008)。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主要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动脉瘤颈宽窄和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善才 史怀璋 李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40-144,共5页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直径≥2.5em的动脉瘤,是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一种,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5%,多发生在解剖结构复杂的Willis环附近。由于其体积大,载瘤动脉常扩张成为动脉瘤体的一部分,穿支和分支动脉也常直接从动脉瘤体发...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直径≥2.5em的动脉瘤,是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一种,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5%,多发生在解剖结构复杂的Willis环附近。由于其体积大,载瘤动脉常扩张成为动脉瘤体的一部分,穿支和分支动脉也常直接从动脉瘤体发出,且动脉瘤颈宽大,瘤内常有血栓形成,使其治疗非常困难。对于颅内巨大动脉瘤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颈或采用栓塞材料栓塞瘤体,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巨大动脉瘤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瘤治疗 WILLIS环 载瘤动脉 栓塞材料 颅内动脉瘤 解剖结构 血栓形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迟发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正松 石忠松 +1 位作者 齐铁伟 戴钦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迟发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血管内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3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相轸 李敬文 +1 位作者 陈会荣 林成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逆向抽空减压法对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随访。 结果对3例巨大动脉瘤均采用标准的翼点入路联合颈部颈动... 目的 探讨和评价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逆向抽空减压法对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随访。 结果对3例巨大动脉瘤均采用标准的翼点入路联合颈部颈动脉抽吸顺利夹闭。其中1例患者术后拒绝DSA复查,术后9个月随访患者偶有头晕,左眼视力略有好转,GOS(glasgowoutcome scale)预后分级为Ⅴ级;1例患者术后有左侧肢体不完全偏瘫,头颅CT显示右基底核缺血性改变,DSA复查示右颈部颈总动脉阻断处略狭窄,载瘤动脉通畅;术后6个月随访,GOS预后分级为Ⅳ级;另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头颅CT复查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显影良好;GOS预后分级为Ⅴ级。 结论逆向抽空减压法使部分不可直接夹闭或难以直接夹闭的颅内巨大动脉瘤变为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抽空减压法 颅内巨大动脉瘤 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表型分化的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崇然 景猛 +2 位作者 李长宇 安沂华 刘恩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2期999-1001,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成骨表型的诱导条件。方法体外扩增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将第3代细胞分为A组(对照组)、B组(加入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1,25-二羟维生素D3的诱导组)和C组(在B组基础上加大鼠长骨骨折血肿浸出液诱导...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成骨表型的诱导条件。方法体外扩增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将第3代细胞分为A组(对照组)、B组(加入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1,25-二羟维生素D3的诱导组)和C组(在B组基础上加大鼠长骨骨折血肿浸出液诱导组),于诱导后第5、8、11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细胞的成骨样细胞标志分子(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钙素),并用von Kossa法检测培养物钙化情况。结果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小分子诱导培养5d后,部分发生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呈弱阳性表达,无钙质沉积;诱导8d后,发生形态学变化的细胞增多,呈集落生长,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表达增强,钙质沉积仍不明显;11d后,骨钙素开始表达,且出现钙质沉积。C组细胞表型变化与B组类似,但发生变化的细胞和钙质沉积的数量更多。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被小分子物质诱导为成骨表型;骨折血肿浸出液能够加强这一作用,可作为一种诱导成骨的添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诱导分化 骨折血肿浸出液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恩重 韩占强 韩风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经鼻 内镜 切除 蝶窦入路 垂体肿瘤 临床应用 术式 耳鼻咽喉 经蝶窦手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霉菌性脑脓肿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鹏飞 周海 +2 位作者 周晶 谭静江 李国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曲霉菌 脑脓肿 CT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后动脉的显微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洪滨 张小宇 +3 位作者 张毅 崔浩 张丽琼 于永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睫状后动脉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选取30例(60侧)头颅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对睫状后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及毗邻关系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睫状后动脉起自眼动脉第1段、眼动脉角、眼动脉第2段、眼动脉弯、眼... 目的研究睫状后动脉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选取30例(60侧)头颅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对睫状后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及毗邻关系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睫状后动脉起自眼动脉第1段、眼动脉角、眼动脉第2段、眼动脉弯、眼动脉第3段。睫状后动脉分支形式分为内外侧和内外上侧2种类型,内外侧型最常见。睫状后动脉内侧支主要起始于眼动脉弯,外侧支和上侧支主要起始于眼动脉角。内、外、上侧支的直径分别为(0.71±0.24)mm、(0.69±0.22)mm、(0.63±0.19)mm。结论睫状后动脉的起始及眶内走行变异多,掌握睫状后动脉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避免视神经缺血引起的视力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后动脉 眼动脉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沂华 刘恩重 +1 位作者 俞春江 韩占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 2 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所有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均介于 3 -8分之间。在患者受伤 10h之内 ,给予联合治疗组患者 1号冬眠合剂全量 ...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 2 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所有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均介于 3 -8分之间。在患者受伤 10h之内 ,给予联合治疗组患者 1号冬眠合剂全量 ,并使用冰毯将其体温降至 3 2℃ -3 4℃ (直肠温度 )。维持该组患者体温在这一范围内 5d ,随后上升至 3 5℃维持 2 4h ,然后撤去冰毯 ,让体温自然上升至正常水平。在入院后第 3d和第 7d ,检查颅内压、肌酸磷酸激酶、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血小板 (platelet ,PLT)计数和血离子K+ 、Na+ 的浓度 ,计算其差值。入院 7d后 ,记录患者的格拉斯哥结果指数及每组的死亡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死亡率 (2 5 0 % )低于常温对照组 (66 6% ,P <0 0 5 )。联合治疗组的颅内压、肌酸磷酸激酶和血小板计数分别显著低于常温组 (P <0 0 5 )。平均动脉压、血离子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方面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而且具有简便易行、侵袭性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脑损伤 冬眠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合并左额AVM1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志强 董齐 +1 位作者 初明 韩风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i001-i001,共1页
垂体腺瘤合并动脉瘤或胶质瘤合并动静脉畸形临床时有报道,但是报告垂体腺瘤合并动静脉畸形极为罕见,本文介绍1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右额动静脉畸形.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左额AVM1 并发症 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季智勇 史怀璋 徐善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86-288,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物模型建立 动脉瘤模型 生物学特性 内注射 动脉壁 模拟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点入路治疗基底动脉上段破裂大动脉瘤一例
18
作者 战华 刘相轸 +3 位作者 韩占强 史怀璋 陈会荣 孙志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519-520,共2页
关键词 保守治疗 大动脉瘤 基底动脉 翼点入路 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意识障碍 破裂 上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cher 344大鼠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19
作者 李守巍 胡志强 +1 位作者 初明 王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6期531-532,共2页
目的建立Fischer344(F344)大鼠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F344雌性大鼠,行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或无菌生理盐水,用药50d后行MRI扫描,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检测垂体重量、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病理与PR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变化。结果应用... 目的建立Fischer344(F344)大鼠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F344雌性大鼠,行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或无菌生理盐水,用药50d后行MRI扫描,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检测垂体重量、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病理与PR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变化。结果应用苯甲酸雌二醇50d后,大鼠体重增长受抑,垂体重量与PRL水平显著升高,病理检查可见垂体肿瘤形成且PRL染色阳性,MRI可见肿瘤,成瘤率达100%。结论利用F344大鼠建立的垂体瘤动物模型,成瘤周期短,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符合泌乳素腺瘤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泌乳素腺瘤 雌激素 F344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脑脓肿破溃一例报告
20
作者 叶远柱 李俊石 +2 位作者 韩占强 杨忠 周兴宏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52-52,共1页
患者男,53岁.因突发性头痛、头晕伴左面部麻木、复视及步态不稳于2001年4月19日入院.既往健康,无炎症病史.
关键词 桥脑脓肿破溃 病例报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