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小点唇黏膜成型术在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广忠 白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259-2260,共2页
目的探讨泪小点唇黏膜成型术治疗泪小点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下睑肿物患者于肿物切除后行自体唇黏膜移植,利用睑结膜的替代物(唇黏膜)再造泪小点。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1例患者成功,余1例因局部瘢痕组织收缩导致术后泪小点关闭。结... 目的探讨泪小点唇黏膜成型术治疗泪小点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下睑肿物患者于肿物切除后行自体唇黏膜移植,利用睑结膜的替代物(唇黏膜)再造泪小点。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1例患者成功,余1例因局部瘢痕组织收缩导致术后泪小点关闭。结论唇黏膜泪小点成型术既可保留泪小点的位置,又能避免其他术式造成睑内翻或外翻等并发症,是一种泪小点再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点 黏膜 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峰 王继群 +3 位作者 徐锦堂 崔浩 苏颖 陈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05,共1页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治疗 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上皮组织工程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威 张红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5-598,共4页
角膜是眼表的重要防护屏障和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上皮位于角膜的最外层,其完整性与透明性是达到有效视功能的重要前提,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已有13a的历史,一系列的研究数据显示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对角膜上皮组织工程重建... 角膜是眼表的重要防护屏障和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上皮位于角膜的最外层,其完整性与透明性是达到有效视功能的重要前提,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已有13a的历史,一系列的研究数据显示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对角膜上皮组织工程重建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 组织工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峰 苏颖 +4 位作者 刘平 王继群 山艳春 徐锦堂 陈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4者 92眼 ,0 0 8以下者 11眼 ,0 1~ 0 3者 3 2眼。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出 联合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 晶状体半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o-A mRNA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 被引量:7
5
作者 苏颖 王继群 +3 位作者 王峰 山艳春 陈剑 徐锦堂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定位检测NogoAmRNA在成年大鼠正常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将9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2组,右眼为对照组,左眼为实验组。实验组在眼球后2mm用视神经损伤夹夹持9s,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分别于夹伤后1、3、7d取出大鼠... 目的定位检测NogoAmRNA在成年大鼠正常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将9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2组,右眼为对照组,左眼为实验组。实验组在眼球后2mm用视神经损伤夹夹持9s,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分别于夹伤后1、3、7d取出大鼠眼球,沿其长轴制作视网膜冰冻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视网膜中NogoAmRNA的表达和定位。将切片图像输入图像分析仪进行处理。结果视网膜中可见NogoAmRNA在不同细胞层中的表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颗粒层、外颗粒层中可见NogoAmRNA表达,其中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为最多。夹伤组中1、3、7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染色面积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t=3.82,4.21,4.07;P<0.01),A值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t=3.90,4.52,3.78;P<0.01)。结论NogoAmRNA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在抑制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轴突冉生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颖 王继群 +4 位作者 王峰 山艳春 陈剑 崔浩 徐锦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定量视神经损伤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15只为正常组,只进行3%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对比正常大鼠左、右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另75只大鼠,其中左眼为损伤眼,右眼为未损伤眼,作为对... 目的:建立大鼠定量视神经损伤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15只为正常组,只进行3%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对比正常大鼠左、右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另75只大鼠,其中左眼为损伤眼,右眼为未损伤眼,作为对照组,按损伤后存活时间不同分为1d组、3d组、7d组、15d组、30d组,每组15只。应用40g力的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mm处夹视神经9s,于处死前7d采用双上丘注射3%荧光金标记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取眼球标本并分离视神经至视交叉。视网膜铺片做荧光照相,并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将视神经沿其长轴做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结果:手术获取完整的大鼠眼球,并分离视神经至视交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损伤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正常组中,左眼195.76±36.12,右眼197.52±39.25,两者差异无显著(P>0.05);伤后1d左眼165.12±26.36,右眼191.21±35.26,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3d左眼152.26±25.12,右眼192.16±32.12,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7d左眼135.19±21.32,右眼189.26±26.16,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15d左眼123.96±27.19,右眼191.76±25.29,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30d左眼105.75±22.26,右眼186.56±23.76,两者差异显著(P<0.01)。损伤眼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RGCs计数逐渐下降(P<0.01);损伤处视神经肿胀、出血,胶质细胞排列紊乱,空泡样变性,随损伤后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应用40g力视神经夹建立的定量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是可行的,并可应用于视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中,完整标本的获取需要较为熟练的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上丘 视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社区护理队伍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丽娟 王翠翠 陈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89-91,共3页
目的加强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护理可持续发展。方法从政策、护理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及要求、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对国外社区护理队伍建设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社区护理在护士角色定位、岗位培训及教育、资格认证、绩效管理等... 目的加强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护理可持续发展。方法从政策、护理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及要求、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对国外社区护理队伍建设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社区护理在护士角色定位、岗位培训及教育、资格认证、绩效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结论发展滞后的社区护理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进社区护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社区护理队伍建设 建议 策略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苏颖 刘平 +4 位作者 王继群 山艳春 徐锦堂 陈剑 王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及15例正常人LECs中的凋亡细胞及c-fos、c-jun等相关基... 目的探讨老年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及15例正常人LECs中的凋亡细胞及c-fos、c-jun等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LECs凋亡率为15·10%±7·83%,正常对照组为0(P<0·01),先天性白内障组0·01%±0·028%(P>0·05)。老年性白内障组中c-fos及c-jun阳性表达的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凋亡细胞率呈正相关(r=0·8660,0.4021);先天性白内障及正常组中均极少或未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LECs凋亡与老年性白内障密切相关,c-fos与c-jun蛋白的表达可能与LECs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癌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4
9
作者 毕秀芝 林丽丽 于艳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3期21-22,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家兔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时间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将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兔耳缘静脉内保留不同时间(3、7、9d),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 目的通过研究家兔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时间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将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兔耳缘静脉内保留不同时间(3、7、9d),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行常规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的变化。结果各组血管外观基本良好,无僵硬条索改变,9d组仅有1例标本弹性降低;各组血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对于刺激性小的静脉注射药物,留置针可适当延长至7~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时间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万国 付波 +1 位作者 杜玲玲 高维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3-986,共4页
背景姜黄素能清除机体中产生的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作用,但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影响。方法选用12日龄健康SD... 背景姜黄素能清除机体中产生的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作用,但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影响。方法选用12日龄健康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姜黄素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模型对照组和姜黄素组大鼠均采用皮下注射亚硒酸钠的方法建立硒性白内障模型,并于造模的同时,给予姜黄素组大鼠质量分数0.005%姜黄素灌胃,每131次,共2周。于实验开始后第4、7、10、14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并进行评分。在实验结束后摘出大鼠晶状体,用生化测定法测定晶状体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晶状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透明。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姜黄素组大鼠Ⅲ、Ⅳ、V级晶状体混浊的时间明显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时,3个组MDA含量及SOD、GSH—Px活性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F=215.42,P〈0.01;SOD:F=46.83,P〈0.01;GSH—Px:F=44.29,P〈0.01)。模型对照组、姜黄素组晶状体中SOD的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姜黄素组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和姜黄素组晶状体中MDA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中MDA含量较模型对照组低(P〈0.01);模型对照组GSH—Px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姜黄素组GSH—Px活性较模型对照组高(P〈0.01)。结论姜黄素能显著延缓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但不能抑制硒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姜黄素延缓大鼠硒性白内障形成的机制可能为提高大鼠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亚硒酸钠/硒性白内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40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庆 郭齐亮 +1 位作者 张魏魏 崔国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45-846,共2页
目的比较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联合颞浅动脉旁注射与单纯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对其视力、视野等影响的差别,评价其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观察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20例20眼采用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联合颞浅... 目的比较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联合颞浅动脉旁注射与单纯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对其视力、视野等影响的差别,评价其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观察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20例20眼采用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联合颞浅动脉旁注射的治疗组与20例20眼单纯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的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视野变化,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联合颞浅动脉旁注射与单纯颞浅动脉旁注射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用药后7 d和用药后14 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提高视力,改善视野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联合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樟柳碱 球后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眼用凝胶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冷非 刘平 +3 位作者 高维奇 李志坚 葛红岩 张佳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通过丹酚酸B眼用凝胶滴眼作用于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眼,观察大鼠晶状体的变化,以探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眼药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经大鼠阴茎背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眼。实验分为空白对照... 目的通过丹酚酸B眼用凝胶滴眼作用于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眼,观察大鼠晶状体的变化,以探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眼药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经大鼠阴茎背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眼。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A组)、STZ模型组30只(B组)和丹酚酸B眼用凝胶滴眼组30只(C组),每周裂隙灯显微镜照相机检查记录晶状体变化。于6个月后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A、B、C组大鼠各有20只、18只、21只存活。取晶状体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裂隙灯观察B、C组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明显比A组加重(χA2C=7.746,0.025>P>0.01;χ2AB=48.56,P<0.005),而C组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明显比B组减轻(χB2C=18.85,P<0.005)。B组晶状体中MDA含量(0.65±0.10)nmol.mg-1较A组(0.12±0.04)nmol.mg-1显著升高(P<0.05);而SOD(30.35±4.17)U.mg-1、GSH-PX(1.28±0.08)U.mg-1活性较A组SOD(55.53±9.98)U.mg-1、GSH-PX(2.07±0.14)U.mg-1的活性显著下降(P均<0.05)。C组MDA含量(0.16±0.09)nmol.mg-1与B组相比较低(P<0.05),SOD(50.48±5.17)U.mg-1、GSH-PX(1.76±0.11)U.mg-1活性均高于B组(P均<0.05)。C组与A组比较MDA含量、SOD、GSH-PX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组丹酚酸B眼用凝胶滴眼可减轻糖尿病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可能与丹酚酸B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抑制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来保护晶状体上皮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眼用凝胶 糖尿病 白内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α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钧蔚 王林 +1 位作者 葛红岩 刘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生情况,了解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取人LECs系(HLE283)在含质量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01、0.1、1、10、100μmol/L)分别加入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作为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组,不含地塞米松的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的LECs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别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检测LECs中NF—κB/IκB α浓度的改变及LECs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扩增的基因片段与所设计片段大小一致。地塞米松作用后NF—α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77,P=0.004);IκBα蛋白的表达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1,P=0.002)。在同浓度地塞米松组,NF—κB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作用时间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06,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时的NF—κB核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IκBα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ECs的凋亡率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上调IκBα的表达而过度抑制了NF—κB的活性,并导致LECs凋亡,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 地塞米松 核转录因子ΚB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 凋亡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离时应用三氧化二砷抑制兔眼后囊膜混浊及其眼内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关立南 刘平 李志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水分离时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及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在免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应用1mL不同浓度的As2O3(2μmol·L^-1、4μmol·L^-1、8μmol·L^-1)于晶状体囊袋内进行... 目的探讨术中水分离时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及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在免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应用1mL不同浓度的As2O3(2μmol·L^-1、4μmol·L^-1、8μmol·L^-1)于晶状体囊袋内进行水分离,使其直接短暂作用于晶状体上皮细胞。术后随访12周,裂隙灯观察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免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眼压的变化等;并观察术后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术后2周只有对照组眼出现后囊膜混浊。术后4周用药组眼的后囊膜混浊明显比对照组眼轻,且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减轻。中、低浓度组兔眼的术后炎症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高浓度组兔眼术后早期出现轻微的毒性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对照组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较用药组明显。As2O3可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变性,其文化程度与药物浓度有关。高浓度组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亚细胞水平可逆性损伤和虹膜睫状体急性炎症反应。结论As2O3能有效的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其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有关。兔晶状体囊袋内应用2~8μmol·L^-1的As2O3是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荆量浓度。[眼科新进展2007;27(3):179-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后囊膜混浊 水分离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含RGD序列内皮抑素基因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平 李华 +3 位作者 张红 张丽娟 宋甄 葛红岩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含RGD序列的内皮抑素(RGD-ES)抑制兔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方法碱烧伤后诱导兔产生CNV,36只兔(72只眼)随机分为4组。在碱烧伤后,分别球结膜下注射0.2 mL的50 g/L脂质体pCI-RGD-ES转染液(A组)、50 g/L脂质...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含RGD序列的内皮抑素(RGD-ES)抑制兔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方法碱烧伤后诱导兔产生CNV,36只兔(72只眼)随机分为4组。在碱烧伤后,分别球结膜下注射0.2 mL的50 g/L脂质体pCI-RGD-ES转染液(A组)、50 g/L脂质体pCI-ES转染液(B组)、空白载体转染液(C组)、PBS缓冲液(D组)。每周注射2次,共4次。动态观察CNV的生长状况。第3、7、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在模型制作后的各个时间点,A组和B组CNV的面积明显小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时间点C组和D组间CNV面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A组和B组角膜的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D组(P<0.01),其中A组角膜VEGF表达及微血管数量最少。但各时间点C组与D组间角膜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定位于角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质内。结论RGD-ES抑制CNV的活性增强,脂质体是眼病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且脂质体本身对CNV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含RGD序列的内皮抑素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兔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妍 杨帆 +1 位作者 葛红岩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提高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全角膜组织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利用机械刮除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并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 目的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提高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全角膜组织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利用机械刮除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并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兔全角膜24h贴壁,48h后即可见有细胞自角膜缘爬出,5d后细胞大量爬出可见成纤维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共存,界限明显;角膜上皮细胞复层生长。在界限融合前刮除成纤维细胞,角膜上皮细胞继续旺盛生长,10d后达到融合。兔角膜上皮细胞传至第4代后细胞体积明显变大,传至第5代,细胞衰老、凋亡。兔角膜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CK单克隆抗体阳性。结论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并可获得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的角膜上皮细胞,为角膜及角膜疾病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细胞 全角膜 原代细胞培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与IMPDH1基因突变相关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永斌 杨洪滨 +2 位作者 徐洋 王慧妍 路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649-652,共4页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IMPDH1基因的突变特征以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确定家系内遗传连锁关系。方法严格按照有关伦理学要求进行家系收集,所有现存家系成员行详...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IMPDH1基因的突变特征以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确定家系内遗传连锁关系。方法严格按照有关伦理学要求进行家系收集,所有现存家系成员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视野、暗适应阈值以及ERG检查)。提取该家系10例患者、10例未患病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MPDH1第7外显子基因片段,利用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样本进行IMPDH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10例患者的IMPDH1基因发生了Asp-226-Asn(GAC→AAC)的错义突变,10例家系未患病成员则没有此突变。结论IMPDH1基因的一种已知突变Asp-226-Asn与该家系所发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存在紧密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IMPDHl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条件下糖康乐对RPE细胞GSH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佩玉 张晓梅 +4 位作者 松仓诚 藤井绩 伊藤薰 赵基恩 筱原诚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在高糖条件下糖康乐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谷胱甘肽(GSH)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兔RPE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糖组、糖康乐组和牛磺酸组4个实验组(n=6),在高糖条件下糖康乐组加以不同质量浓度的糖康乐,对RPE细胞... 目的探讨在高糖条件下糖康乐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谷胱甘肽(GSH)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兔RPE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糖组、糖康乐组和牛磺酸组4个实验组(n=6),在高糖条件下糖康乐组加以不同质量浓度的糖康乐,对RPE细胞的GS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RPE细胞的GSH含量在高糖作用后明显降低(t=5.72,P<0.01),糖康乐在质量浓度为2μg/mL时可显著抑制GSH含量的降低(t=4.63,P<0.01),在2μg/mL时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的牛磺酸(t=4.74,P<0.01)。结论一定质量浓度的糖康乐可以抑制高糖所导致的RPE细胞GSH含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康乐 谷胱甘肽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眶孔和眶外侧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虞昊 张毅 +1 位作者 金国华 杨洪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颅眶孔和眶外侧沟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取100例(200侧)成人干颅骨和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颅眶孔及其邻近结构,在形态学上对其进行分类,观察其变异情况。结果颅眶孔的出现率为65.5%(131侧),颅眶孔位于蝶骨...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颅眶孔和眶外侧沟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取100例(200侧)成人干颅骨和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颅眶孔及其邻近结构,在形态学上对其进行分类,观察其变异情况。结果颅眶孔的出现率为65.5%(131侧),颅眶孔位于蝶骨的大翼,额骨或是位于或接近于蝶额缝。颅眶孔可为1~3个。眶外侧沟的出现率为24%(48侧)。在湿标本中,颅眶孔内未见动脉。脑膜中动脉眶支的走行可分为3型:Ⅰ型:脑膜中动脉的眶支经颅眶孔与泪腺动脉交通;Ⅱ型:脑膜中动脉的眶支呈双干经颅眶孔和眶上裂与泪腺动脉交通;Ⅲ型:脑膜中动脉的眶支经眶上裂与泪腺动脉交通。结论颅眶孔和眶外侧沟及其周围结构复杂,且国人颅眶孔和眶外侧沟具有高度变异性;处理该区域病变术前需关注颅眶孔和眶外侧沟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孔 脑膜中动脉 眼眶 蝶骨 颅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üller细胞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穆华 董丽 +1 位作者 冯卓蕾 张晓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目的研究Müller细胞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互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新生血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大鼠Mller细胞原代培养,取第... 目的研究Müller细胞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互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新生血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大鼠Mller细胞原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按以下操作进行:(1)观察VEGF对PEDF的作用:VEGF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VEGF(100nmol.L-1、500nmol.L-1、1000nmol.L-1、5000nmol.L-1),24h后收集细胞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Mller细胞内PEDF mRNA和蛋白的表达。(2)观察PEDF对VEGF的作用:PEDF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PEDF(10nmol.L-1、40nmol.L-1、160nmol.L-1、640nmol.L-1),24h后收集细胞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Mller细胞内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处理组中,VEGF浓度为1000nmol.L-1、5000nmol.L-1时,PEDF mRNA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0.69倍(P<0.05)和0.44倍(P<0.01),PEDF蛋白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0.54倍(P<0.05)和0.52倍(P<0.05)。随VEGF浓度的升高,PEDF 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逐渐减弱趋势。PEDF处理组中,PEDF浓度为40nmol.L-1和160nmol.L-1时,VEGF mRNA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0.61倍(P<0.05)和0.42倍(P<0.01),VEGF蛋白分别为对照组的0.70倍(P<0.05)、0.63倍(P<0.05)。随PEDF浓度的升高,VEGF mRNA及蛋白表达亦有逐渐减弱趋势。结论在Mller细胞内,VEGF对PEDF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EDF对VEGF也具有抑制作用,二者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可能在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