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自由基产生体系及丹参素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质子ATP酶水解与合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世军 王孝铭 +1 位作者 焦选茂 刘树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实验采用FeSO_4/抗坏血酸体系观察了氧自由基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质子ATP酶(H ̄+-ATPase)水解与合成活性的损伤作用及丹参素(DS-182)的保护作用效应。结果表明:FeSO_4/抗坏血酸体系产生的氧自由基... 本实验采用FeSO_4/抗坏血酸体系观察了氧自由基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质子ATP酶(H ̄+-ATPase)水解与合成活性的损伤作用及丹参素(DS-182)的保护作用效应。结果表明:FeSO_4/抗坏血酸体系产生的氧自由基可使线粒体H ̄+-ATPase水解活性明显升高、合成活性明显下降,丹参素可以防止H ̄+-ATPase水解活性升高,合成活性下降、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线粒体 丹参素 氧自由基 H^+-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缺失分子的构建及其在重组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2
作者 李庆雷 于康震 +1 位作者 马丽英 王孝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为探明校基端疏水区对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分泌性的影响,试图构建缺失羧基端疏水区的S1亚单位。方法:应用PCR技术构建了6种不同信号序列修饰的缺失羧基端疏水区的S1亚单位编码基因,并使用重组杆状病毒(rBV)技术... 目的:为探明校基端疏水区对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分泌性的影响,试图构建缺失羧基端疏水区的S1亚单位。方法:应用PCR技术构建了6种不同信号序列修饰的缺失羧基端疏水区的S1亚单位编码基因,并使用重组杆状病毒(rBV)技术实现了这些缺失S1亚单位(tS1)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水平表达。结果:这些缺失S1亚单位的表达量为每万个昆虫细胞1.01~2.25ug。细菌信号肽和流感病毒HA信号肽均能完整表达和正确剪切,但HA信号肽在昆虫细胞中的处理效率更高。结论:tS1亚单位缺失羧基端疏水区后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提高,这些tS1亚单位的异源性表达是由于信号肽剪切不全所导致,tS1分子表观分子量的漂移并不意味着信号肽剪切不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毒素 S1亚单位 重组杆状病毒 信号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的研究——丹参制剂的作用 被引量:37
3
作者 马丽英 高卫东 +3 位作者 王孝铭 梁殿权 张国义 李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2-217,共6页
本文实验材料为家兔心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酸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物和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的含量。研究表明缺血再灌组ATP、ADP、AMP、AN(腺苷酸总量)、ATP/ADP、ATP/AMP和能荷均比缺血组(Ⅰ)丹参保护组(D)的非缺... 本文实验材料为家兔心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酸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物和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的含量。研究表明缺血再灌组ATP、ADP、AMP、AN(腺苷酸总量)、ATP/ADP、ATP/AMP和能荷均比缺血组(Ⅰ)丹参保护组(D)的非缺血区与缺血区中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P<0.01),与Ⅰ组和D组的非缺血区与缺血区比较,缺血再灌组的缺血区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明显增加(P<0.001)。而该组缺血区心肌钙亦明显增加(P<0.001)。本文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丹参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氧自由基所致大鼠心肌线粒体H^+-ATP酶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常英姿 梁殿权 +2 位作者 王孝铭 刘树森 焦选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49-452,共4页
本实验采用FeSO_4/抗坏血酸体系观察氧自由基对鼠心肌线粒体H^+-ATP酶的损伤作用以及丹参素(DS-182)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FeSO_4/抗坏血酸可使线粒体H^+-ATP酶水解活性明显下降,而丹参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可防止H^+-ATP酶水解活性... 本实验采用FeSO_4/抗坏血酸体系观察氧自由基对鼠心肌线粒体H^+-ATP酶的损伤作用以及丹参素(DS-182)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FeSO_4/抗坏血酸可使线粒体H^+-ATP酶水解活性明显下降,而丹参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可防止H^+-ATP酶水解活性的下降,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和“饱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ATP酶 线粒体 丹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过氧化氢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晶兰 王孝铭 王冬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59-1659,共1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机制,以及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方法:用0.1 mmol/LH2O2制造HUVEC损伤模型,按分组分别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0.5g/L...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机制,以及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方法:用0.1 mmol/LH2O2制造HUVEC损伤模型,按分组分别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0.5g/L、0.25g/L、0.1g/L)于损伤前、损伤后加入,分别测定细胞活力(MTT法)即观察滴丸对H2O2损伤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硝酸酶还原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内皮细胞NOS2 NOS3,NF-κB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损伤 复方丹参滴丸 血管内皮细胞 保护作用 丙二醛(MDA) 心脑血管疾病 H2O2损伤 脂质过氧化产物 硫代巴比妥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在急性肺泡损伤时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傅国辉 菊池尚子 秋野豊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9-424,共6页
以6mg/kg体重皮下注射N-亚硝基-N-氨基甲酸乙酯诱发大鼠急性肺泡损伤,在注射后第2天,肺泡灌洗液(即肺泡空间成份)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含量明显减少,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内层状体和微粒体中磷脂及蛋白质含量未见明显改变。与此同时,... 以6mg/kg体重皮下注射N-亚硝基-N-氨基甲酸乙酯诱发大鼠急性肺泡损伤,在注射后第2天,肺泡灌洗液(即肺泡空间成份)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含量明显减少,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内层状体和微粒体中磷脂及蛋白质含量未见明显改变。与此同时,各肺成份中磷脂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即PG/PI的比率明显降低。分子种的检测显示,两种酸性磷脂(Po和PI)的分子种构成不同,其主要分子种在急性肺泡损伤时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剂 损伤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线粒体钙超载及保护的超微结构“定量”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芳 王孝铭 李相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65-568,共4页
本文应用焦锑酸分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及图像分析方法,对不同缺血时相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体积密度及其内含物性质和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内含物为含钙的化台物,线粒体及其钙盐颗粒的体积密度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 本文应用焦锑酸分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及图像分析方法,对不同缺血时相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体积密度及其内含物性质和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内含物为含钙的化台物,线粒体及其钙盐颗粒的体积密度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并被再灌注所加重,尤以缺血40min再灌注组最明显,而缺血60min再灌注组线粒体钙盐颗粒的体积密度较缺血40min再灌注组明显减少,这提示不同缺血时间的心肌对再灌注的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是由可逆向不可逆转变的过程,在本实验条件下,缺血40min至60min可能是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再灌注损伤的临界点。应用丹参制剂能明显减少钙盐颗粒的体积密度,提示丹参对心肌“钙超载”呈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钙拮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超微结构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