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市人体蠕形螨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秀琴 赵素云 +5 位作者 徐淑玉 李懿宏 舒晶 王光嶽 周广刚 郭小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6-47,共2页
蠕形螨是人群中较普遍感染的小型寄生虫。多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及皮脂腺内,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毛囊蠕莆螨中华亚种(D.folliculorum sinensis)
关键词 蠕形螨 流行病学 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屠宰场从业人员弓形虫感染指标CAg、IgM、IgG的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爱芹 张唯哲 +1 位作者 孙博 马志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屠宰场 从业人员 弓形虫感染 CAG IGM IGG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一牛源赖氏隐孢子虫分离株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7
3
作者 向毅 杨凤坤 +4 位作者 懿宏 姬红 舒晶 张唯哲 刘爱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对来源于哈尔滨某奶牛场一头3月龄奶牛的一个隐孢子虫分离株进行了分子鉴定。选择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常用的18SrRNA和actin基因位点,设计引物,用巢氏PCR方法分别扩增出约840bp和1066bp目的片段。PCR产物经双向测序后用ClustlX、DNAsta... 目的对来源于哈尔滨某奶牛场一头3月龄奶牛的一个隐孢子虫分离株进行了分子鉴定。选择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常用的18SrRNA和actin基因位点,设计引物,用巢氏PCR方法分别扩增出约840bp和1066bp目的片段。PCR产物经双向测序后用ClustlX、DNAstar和PH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18SrRNA基因位点上,此分离株与报道的牛源C.ryanae分离株(DQ871345、AY587166、EU410344)同源性最高,达到100%。在actin位点,此分离株和美国牛源C.ryanae分离株(EU410345)和隐孢子虫鹿样基因型(AY741309)同源性也为100%。种系发育分析显示所获得的分离株在两个基因位点上均和C.ryanae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这些分析表明此次分离获得的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ryanae。鉴定结果为研究我国牛源隐孢子虫种类分布以及评价其公共卫生意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奶牛 赖氏隐孢子虫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t-ELISA的囊虫病免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雅杰 王敏 王光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共2页
本文用纯化糖蛋白抗原对116 例囊虫病人血清进行Dot- ELISA检测,阳性率为96.8% (112/116),36 例健康人血清皆为阴性,27 例肝吸虫病与包虫病人血清除2例外均为阴性,并以IHA和ELISA作对照,... 本文用纯化糖蛋白抗原对116 例囊虫病人血清进行Dot- ELISA检测,阳性率为96.8% (112/116),36 例健康人血清皆为阴性,27 例肝吸虫病与包虫病人血清除2例外均为阴性,并以IHA和ELISA作对照,结果表明Dot- 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T-ELISA 囊虫病 糖蛋白抗原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临床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爱芹 李雅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弓形体感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炎患者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唯哲 刘爱芹 丁秋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心肌炎 弓形虫 感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IgG/IgG_4抗体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雅杰 刘平 于洁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8-229,共2页
目的 研究华支睾吸虫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IgG和IgG4的变化。方法 本文应用Dot -ELISA对 80例华支睾吸虫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IgG、IgG4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疗前IgG 96 2 5 % ,IgG497 5 % ,检出率几乎相同 ;疗后IgG6 5 2 2 % ,IgG42 8 ... 目的 研究华支睾吸虫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IgG和IgG4的变化。方法 本文应用Dot -ELISA对 80例华支睾吸虫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IgG、IgG4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疗前IgG 96 2 5 % ,IgG497 5 % ,检出率几乎相同 ;疗后IgG6 5 2 2 % ,IgG42 8 2 6 % ,疗前、疗后IgG变化有一定的差异 (P <0 0 5 ) ;而IgG4差别显著 (P <0 0 0 1)。同时 ,对治疗后的病例中有症状组IgG :92 30 % ,IgG46 9 2 3%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无症状组为IgG 5 4 5 4 % ;IgG412 12 %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结论血清中特异性IgG4水平与患者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感染越重 ,IgG4水平越高 ,而随着药物治疗 ,IgG4水平也越低。故IgG4可作为疗效考核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治疗 后血清 IGG IGG4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吸虫感染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平 李懿宏 +4 位作者 文景山 舒晶 高翔 任欢 李殿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1-853,86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感染肝吸虫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感染组40只,感染组大鼠口服肝吸虫囊蚴建立肝吸虫病动物模型,分别于灌胃后0、2、4、6、8和14周处死。对肝吸虫病大鼠的... 目的:探讨大鼠感染肝吸虫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感染组40只,感染组大鼠口服肝吸虫囊蚴建立肝吸虫病动物模型,分别于灌胃后0、2、4、6、8和14周处死。对肝吸虫病大鼠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粘附促进因子(RFER)及红细胞粘附抑制因子(RFIR)的活性分别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肝吸虫病大鼠RBC-C3bRR和RFER水平降低,而ICRR和RFIR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吸虫病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和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说明肝吸虫感染可损伤宿主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查肝吸虫病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对了解其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吸虫病 红细胞免疫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epharose 4B提纯猪囊尾蚴尿素溶性抗原和水溶性抗原的应用
9
作者 王凯慧 徐之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9,共3页
本实验用Sepharose4B分别提纯猪囊尾蚴尿素溶性抗原(Ag-u)和水溶性抗原(Ag-w),各自分别分离出两组蛋白质:S1Ag-u,S2Ag-u和S1Ag-w,S2Ag-w,用ELISA方法检测囊尾蚴病人,包虫病... 本实验用Sepharose4B分别提纯猪囊尾蚴尿素溶性抗原(Ag-u)和水溶性抗原(Ag-w),各自分别分离出两组蛋白质:S1Ag-u,S2Ag-u和S1Ag-w,S2Ag-w,用ELISA方法检测囊尾蚴病人,包虫病人和肝吸虫病人血清。显示:血清1:400稀释时,囊尾蚴病人血清(6O例),S1Ag-u,S2Ag-u和S1Ag-w,S2Ag-w的阳性率分别为:98.3%,88.3%和81.6%,76.7%。包虫病人血清(30例),阳性率分别为10%,10%和66.6%,23.3%。肝吸虫病人血清(24例),S1Ag-w为8%,其余为阴性。表明这四种抗原虽有与其它寄生虫产生交叉反应成份,但S1Ag-u和S2Ag-u明显少于S1Ag-w和S2Ag-w。尤以S1Ag-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最佳,进一步证实了用尿素提取尿素溶性抗原在诊断上的应用价值[1]。为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水溶性抗原 尿素溶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现人体隐孢子虫种和基因型流行现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子吟 曹建平 +1 位作者 沈玉娟 刘爱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5,共8页
隐孢子虫是一种寄生于宿主胃肠道上皮细胞内的原虫。人感染后,免疫功能正常者,常引起自限性腹泻;但在高危人群(如儿童、老人和免疫缺陷者等)中可发生严重腹泻和肠外感染,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目前,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已鉴定了30... 隐孢子虫是一种寄生于宿主胃肠道上皮细胞内的原虫。人感染后,免疫功能正常者,常引起自限性腹泻;但在高危人群(如儿童、老人和免疫缺陷者等)中可发生严重腹泻和肠外感染,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目前,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已鉴定了30个有效种和40多种基因型,其中21个隐孢子虫种和基因型在人体发现。人体隐孢子虫病多数由人隐孢子虫(C.hominis)和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引起。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猫隐孢子虫(C.felis)和犬隐孢子虫(C.canis)引起的隐孢子虫病例也逐渐增多。除此之外,随着人体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数据的增加,在人体内鉴定到一些新的隐孢子虫和基因型。特对上述新现的人体隐孢子虫种和基因型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病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