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微丸制备及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常乃丹 于辉 +1 位作者 彭海生 张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0期60-62,共3页
目的:制备葛根素微丸,建立葛根素微丸中葛根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离心造粒法制备葛根素微丸。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所制备的微丸产率达80%以... 目的:制备葛根素微丸,建立葛根素微丸中葛根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离心造粒法制备葛根素微丸。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所制备的微丸产率达80%以上,葛根素含量在0.025~0.50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4%,RSD为1.14%。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葛根素微丸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微丸 离心造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亲水性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多孔微球的制备及亲水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森 王宽 +4 位作者 宋春莲 程江 文秀芳 皮丕辉 杨卓如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以环状马来酸酐为改性剂,分别采用改进的二步种子溶胀法和悬挂双键接枝法制得了高亲水性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马来酸酐共聚多孔微球(PSt-DVB-co-MAH)及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接枝马来酸酐多孔微球(PSt-DVB-g-MAH)。用FT-IR证明了改性产... 以环状马来酸酐为改性剂,分别采用改进的二步种子溶胀法和悬挂双键接枝法制得了高亲水性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马来酸酐共聚多孔微球(PSt-DVB-co-MAH)及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接枝马来酸酐多孔微球(PSt-DVB-g-MAH)。用FT-IR证明了改性产物中马来酸酐的存在;用TEM、SEM观察了改性前后微球的内、外部形貌;酸碱滴定法考查了MAH加入量对微球孔径的影响;用极性熊果苷的吸附对比实验验证了改性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得的改性微球在形态上与没改性前的微球略有差别,但当共聚法St∶DVB∶MAH=10∶8∶2及接枝法P(St-DVB)微球∶MAH=5∶3时,所得亲水微球均保持了较好的多孔形貌且亲水性比未改性的增大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 多孔微球 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经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3
作者 于春月 张特立 +1 位作者 刘新华 刘金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8期60-61,共2页
目的:优选血经草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评价指标,考察黄酮提取率,通过正交试验对回流法提取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回流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 g血经草为原料,100 ml 60%乙醇为溶剂提取,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次数... 目的:优选血经草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评价指标,考察黄酮提取率,通过正交试验对回流法提取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回流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 g血经草为原料,100 ml 60%乙醇为溶剂提取,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次数为1次;在该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56%,RSD为1.43%(n=5)。结论:本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经草 分光光度法 黄酮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