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梁云峰 李国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1-1202,1205,共3页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8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平阳霉素组(43例)与鱼肝油酸钠组(43例),鱼肝油酸钠组患者给予...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8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平阳霉素组(43例)与鱼肝油酸钠组(43例),鱼肝油酸钠组患者给予鱼肝油酸钠硬化治疗,平阳霉素组采用析平阳霉素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平阳霉素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鱼肝油酸钠组(P〈0.05),且平阳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鱼肝油酸钠组(P〈0.05)。结论: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vβ6:一种新的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潜能指标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彦 李海霞 +5 位作者 王姗 马奔 陈东 孙苗 方明 郑金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91-893,共3页
目的:观察整合素αvβ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OSCC内αvβ6的IA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癌组织的胞... 目的:观察整合素αvβ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OSCC内αvβ6的IA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癌组织的胞膜及胞浆中广泛出现αvβ6着色,而在正常口腔黏膜和良性上皮肿瘤中αvβ6不表达或弱表达。高、中及低分化癌中αvβ6的IA值分别为74.0128、132.892、259.432。αvβ6的表达在分化程度和肿瘤细胞活性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ανβ6的表达强弱与细胞的侵袭或者异质间粘附密切相关,其表达的强弱可以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与转移的一种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vβ6 口腔鳞状细胞癌 整合素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异常声学特点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海燕 徐旭光 +3 位作者 王国民 姒壮 吕智勇 徐东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57-459,463,共4页
目的:应用VS99-CSL计算机语音声学频谱分析评估系统对病理性语音中的部分元音、辅音音频语图特点进一步分析研究,给予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支持。方法:采集单纯性先天腭咽闭合不全患者22例。评估咽成形术后及... 目的:应用VS99-CSL计算机语音声学频谱分析评估系统对病理性语音中的部分元音、辅音音频语图特点进一步分析研究,给予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支持。方法:采集单纯性先天腭咽闭合不全患者22例。评估咽成形术后及腭裂术后26例,上述患者针对咽腔情况视诊、blowing test测验及雾镜实验测试综合分析,对较难判断的病例可结合CT进行诊断,单元音:[a、o、e、i、ü]辅音;擦音[s、x]、塞擦[z、j、c、q]实施语音评估对其单元音共振峰和额外共振峰及辅音和元音节的频谱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各组空白间隙、冲直条、噪音乱纹的出现率,并设定正常对照组。结果:比较发现[a]的共振峰普遍残缺,而[iü]会出现额外附加共振峰,其共振峰均值F1咽成形术后较高,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则低。擦音[s、x]、塞擦音[z、j、c、q]实施语图对频谱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各组空白间隙、冲直条、噪音乱纹的出现频率,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time,VOT)以及语音清晰度,P<0.01说明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SAS能客观评价腭咽闭合不全,其获得的语图及相关物理声学参量对腭咽闭合不全临床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咽闭合不全 腭裂病理性语音(异常语音) 声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BCL3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静广平 焦晓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因子-3(B-cellleukemia/lymphoma3,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 aseChainReaction,PCR)和聚丙烯...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因子-3(B-cellleukemia/lymphoma3,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 aseChainReaction,PCR)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Denaturing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PAGE)技术,以10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124名NSCL/P患者进行研究,分析BCL3基因多态性。结果:检测出BCL3的3种等位基因,全部基因型都是杂合子。患病组与对照组两者比较(X2 =3. 039,df=2,P>0. 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单纯唇裂与单纯腭裂相比较(X2 =10. 621,df=2,P<0. 05 ),有家族史者与无家族史者相比较(X2 =7. 307,df=2,P<0. 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单纯唇裂组与唇裂并发腭裂组比较(X2 =0. 643,df=2,P>0. 05),单纯腭裂组与唇裂并发腭裂组比较(X2 =0. 017,df=2,P>0. 05),单侧唇裂并发腭裂组与双侧唇裂并发腭裂组比较(X2 =0. 840,df=2,P>0. 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NSCL/P的发生无相关性;BCL3基因多态性与唇腭裂严重程度无相关性;BCL3等位基因频率在单纯唇裂与单纯腭裂患者中不同;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NSCL/P家族史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遗传学 B细胞淋巴因子-3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CNA、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贾丛辉 焦晓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究PCNA、c-myc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2例腺样囊性癌和9例正常腮腺组织、10例多形性腺瘤中PCNA、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PCNA在9例正常腮腺组织中均呈低增殖性表达,c-myc均呈... 目的:研究PCNA、c-myc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2例腺样囊性癌和9例正常腮腺组织、10例多形性腺瘤中PCNA、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PCNA在9例正常腮腺组织中均呈低增殖性表达,c-myc均呈阴性表达。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CNA表达程度在局部复发和组织类型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 05),而在肿瘤分期、转移、性别及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 05)。c-myc其表达在肿瘤分期和组织类型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 05),而在局部复发、转移、性别及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 05)。PCNA及c-myc在腺样囊性癌和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 05)。PCNA与c-myc在腺样囊性癌中的高表达具有相关性(P<0. 05 )。结论:c-myc可作为判断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期、组织类型的参考指标;PCNA可作为判断腺样囊性癌组织类型的参考指标;c-myc的过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原癌基因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患儿121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7A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腭裂 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卟啉钠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舌鳞癌细胞株HSC-4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宇思 张磊 +2 位作者 刘乐天 马垚 刘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探讨华卟啉钠(sinoporphyrin sodium,DVDMS)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TSCC,简称鳞癌)细胞株HSC-4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DVDMS... 目的:探讨华卟啉钠(sinoporphyrin sodium,DVDMS)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TSCC,简称鳞癌)细胞株HSC-4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DVDMS细胞毒性,细胞摄取药物情况,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以及不同浓度的DVDMS-PDT处理组(DVDMS孵育浓度分别为0.1、0.5、1.0、2.0、3.0、4.0、5.0、6.0、8.0mg/L),激光能量密度为0.75、1.50、3.00、6.00J/cm2,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DVDMS-PDT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DVDMS毒性实验显示单纯药物对细胞毒性较小,联合激光照射后,可显著抑制HSC-4细胞增殖(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划痕愈合率降低,Transwell小室穿膜细胞数减少(P均<0.05)。DVDMS药物浓度2.0 mg/L,体外孵育6h,光能量密度在3.00J/cm2以上可有效杀伤HSC-4。结论:DVDMS-PDT可有效杀伤舌鳞癌细胞,抑制HSC-4的迁移。光敏剂浓度、孵育时间、光能量密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卟啉钠 光动力疗法 舌鳞癌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