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与其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和 李雨泽 +3 位作者 闫雅更 王婷 侯绍英 董凤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2DM-PTB)患者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分析其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存在的差异。方法采用简化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哈尔滨医...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2DM-PTB)患者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分析其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存在的差异。方法采用简化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40例),以及同时期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住院的T2DM-PTB患者(140例)进行膳食调查。结果T2DM患者和T2DM-PTB患者能量摄入量(平均每天,以下同)分别为(8444.5±1507.1)kJ和(6424.9±2032.2)kJ(t=6.93,P=0.000);蛋白质的摄入量分别为(81.9±9.9)g和(57.3±18.5)g(t=9.78,P=0.000);脂肪摄入量分别为(63.2±35.7)g和(51.7±27.7)g(t=2.12,P=0.036);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为(280.5±33.3)g和(210.3±40.3)g(t=11.23,P=0.000);铁的摄入量分别为(24.5±4.7)mg和(15.9±3.9)mg(t=11.80,P=0.000);锌的摄入量分别为(11.8±1.7)mg和(8.312.1)mg(t=10.93,P=0.000);硒的摄入量分别为(40.5±7.1)mg和(36.6±14.0)mg(t=2.07,P=0.041);钙的摄入量分别为(518.3±121.2)mg和(393.4±127.9)mg(t=5.93,P=0.000);维生素A的摄入量分别为(428.0±172.9)μg视黄醇当量(RE)和(346.8±145.5)μgRE(t=3.01,P=0.003);维生素D的摄入量分别为(1.9±0.9)μg和(3.8±4.5)μg(t=-3.19,P=0.001);维生素E的摄入量分别为(25.7±17.1)mg和(18.7±12.5)mg(t=2.75,P=0.007);维生素B1的摄入量分别为(1.2±0.2)mg和(0.8±0.2)mg(t=10.92,P=0.005);维生素B2的摄入量分别为(0.9±0.1)mg和(0.7±0.3)mg(t=7.07,P=0.000);维生素B6的摄入量分别为(0.4±0.2)mg和(0.2±0.1)mg(t=8.28,P=0.000)。结论T2DM-PTB患者膳食营养摄入状况较T2DM患者差T2DM-PTB患者和T2DM患者均应增加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食物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结核 共病现象 膳食调查 数据说明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低蛋白饮食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蜜蜜 赵艳 朱英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391,共8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蛋白饮食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能改善患者全身状态、减慢肾功能恶化速度、推迟进入透析的时间。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因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4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低蛋白饮食组和个体...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蛋白饮食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能改善患者全身状态、减慢肾功能恶化速度、推迟进入透析的时间。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因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4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低蛋白饮食组和个体化低蛋白饮食组,入选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6个月后检测尿蛋白及生化、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尿蛋白、肾功能及生化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化低蛋白饮食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舒张压、摄入蛋白质、尿素氮、尿酸、钾、磷、C反应蛋白、24 h尿素氮、尿蛋白分别为(101.70±15.78)mm Hg和(91.75±15.52)mm Hg(1 mm Hg=0.133 k Pa)、(63.87±24.70)g/d和(50.02±14.07)g/d、(20.01±7.69)mmol/L和(15.11±4.90)mmol/L、(362.75±84.56)μmol/L和(302.20±88.48)μmol/L、(5.22±0.75)mmol/L和(4.79±0.36)mmol/L、(2.07±0.68)mmol/L和(1.57±0.41)mmol/L、1.19[0.65,4.17]mg/L和0.74[0.38,1.33]mg/L、70.6[8.70,101.18]mmol/L和16.93[3.23,72.27]mmol/L、1.00[0.30,1.00]g/d和0.15[0,0.83]g/d,干预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入组前(P均<0.05);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0.34±0.07)g/L和(0.37±0.05)g/L、(99.38±21.89)g/L和(126.35±14.11)g/L,干预后较入组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尿蛋白产生最为相关的因素为前白蛋白(r=0.924,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值在尿素氮、钾、钠、钙、磷、24 h尿素氮、尿比重、尿蛋白、血红蛋白等方面个体化低蛋白饮食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低蛋白饮食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延缓肾功能的恶化,而增加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可能会降低尿蛋白的生成,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低蛋白饮食 慢性肾脏病 尿蛋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后肥胖和超重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小雪 王舒然 +4 位作者 孙长颢 陈文华 刘丽 赵丹 赵秀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562-1563,共2页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与成年后肥胖和超重的关系。方法 选择哈尔滨市35~45岁符合标准的健康居民768人,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和超重的判定标准,观察成年后肥胖和超重与母乳喂养的关系。结果 不同哺乳方式居民的肥胖发生率间差异无...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与成年后肥胖和超重的关系。方法 选择哈尔滨市35~45岁符合标准的健康居民768人,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和超重的判定标准,观察成年后肥胖和超重与母乳喂养的关系。结果 不同哺乳方式居民的肥胖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超重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非母乳和纯母乳喂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母乳喂养居民和母乳喂养居民(纯母乳喂养+混合母乳喂养)肥胖、超重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21)。不同母乳喂养时间者肥胖和超重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0.974)。在影响成人肥胖的各种因素中,母乳喂养可使成年后肥胖的危险性降低18.4%,出生体质量、母亲BMI和能量摄入水平为危险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到1.516、1.922和1.738倍。结论 母乳喂养对于成人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皂甙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宋柏捷 赵艳 孙玉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3880-3881,共2页
目的探讨大豆皂甙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以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服用大豆皂甙1.8 g/次,2次/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1.8 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服用90 d。治疗前后分... 目的探讨大豆皂甙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以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服用大豆皂甙1.8 g/次,2次/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1.8 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服用90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脂及抗氧化酶水平。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上升,而丙二醛(MDA)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豆皂甙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并提高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苷类 高脂血症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糖养心冲剂对小鼠免疫功能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贾镭 王朝旭 +3 位作者 马洪波 王长文 王咏梅 杨中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1,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克糖养心冲剂 中药制剂 免疫功能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Bak及caspase-9、3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苑林宏 张晓华 +1 位作者 张岭 吴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肿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水平的VES处理不同时间后,采用四甲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观察VES对人胃癌... 目的探讨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肿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水平的VES处理不同时间后,采用四甲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观察VES对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Annexin-V-FITC方法检测VES对胃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VES处理后的胃癌细胞中Bcl-2和Bak蛋白表达及caspase-9、caspase-3酶原的表达。结果(12.5~50.0)μmol/L的VES作用于人胃癌细胞24h后就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Annexin-V-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50μmol/LVES处理SGC-7901细胞12h后即可以引起细胞凋亡,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越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VES可以调节胃癌细胞中与凋亡相关的Bcl-2和Bak蛋白的表达,同时促进caspase-9、caspase-3酶原的裂解与活化。结论调节Bcl-2和Bak蛋白的表达,并裂解caspase-9、caspase-3是VES在体外发挥对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琥珀酸酯 凋亡 人胃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缺乏对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松涛 李然 +4 位作者 李琳 宁华 郭福川 孟凡玉 吕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489-3492,共4页
目的:女性绝经后胆固醇水平升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然而雌激素缺乏如何影响胆固醇代谢及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卵巢切除术模拟女性雌激素缺乏状态,并对调节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基因进行检测以明确分子机制。方法:... 目的:女性绝经后胆固醇水平升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然而雌激素缺乏如何影响胆固醇代谢及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卵巢切除术模拟女性雌激素缺乏状态,并对调节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基因进行检测以明确分子机制。方法:试验采用8周龄Wistar大鼠,分别于卵巢去除后1、4、8周,检测血清胆固醇、粪便胆固醇等指标,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m 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卵巢去除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上升。PCR结果显示,胆固醇分解关键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的m 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负向调节转录因子小异二聚体伴侣(SHP)的m 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状态下,肝脏胆固醇分解代谢受到抑制可能是导致循环胆固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其中SHP抑制的CYP7A1水平的显著降低是其主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去除 胆固醇 代谢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扎贝特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信号途径对人横纹肌RD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艳 朴莉花 吴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对人骨骼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横纹肌RD细胞与苯扎贝特0(对照组),10,30,100,300和1000μmol·L-1作用24h,WST-1法检测细胞存活;苯扎贝特与MK8861μmol·L-1共同作用RD细胞24h,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对人骨骼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横纹肌RD细胞与苯扎贝特0(对照组),10,30,100,300和1000μmol·L-1作用24h,WST-1法检测细胞存活;苯扎贝特与MK8861μmol·L-1共同作用RD细胞24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与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mRNA的表达。结果苯扎贝特10~100μmol·L-1对RD细胞存活率无影响,300和1000μmol·L-1明显抑制RD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3%和31%(P<0.01)。苯扎贝特300和1000μmol·L-1可明显升高PPARα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2和3倍(P<0.05);苯扎贝特联合MK886组,PPARα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但可显著抑制苯扎贝特300和1000μmol·L-1的升高作用(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苯扎贝特单独或与MK886联合组,PDK4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苯扎贝特单独组比较,苯扎贝特30,100,300和1000μmol·L-1与MK886合用组PDK4mRNA表达分别下降了44%,60%,69%和63%(P<0.05)。结论苯扎贝特对RD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PPARα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肌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肝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梁奎英 初霞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及小鼠肝细胞AML^(-1)2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0,10,20,40μmol·L^(-1)熊果酸处理Hep G2及AML^(-1)2细胞24 h,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胆固醇...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及小鼠肝细胞AML^(-1)2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0,10,20,40μmol·L^(-1)熊果酸处理Hep G2及AML^(-1)2细胞24 h,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胆固醇7A-羟化酶(CYP7A1)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酶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结果与0μmol·L^(-1)熊果酸组比较,20和40μmol·L^(-1)熊果酸组Hep G2及AML^(-1)2细胞内CYP7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相应的细胞内胆固醇浓度也随之下降(均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熊果酸能够降低肝细胞内胆固醇浓度,CYP7A1可能参与了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7A-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明歧 闫世春 +4 位作者 刘玉琴 郭鑫 王美杰 田晶 侯绍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42-449,共8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DM-PTB)患者的血浆蛋白质谱差异,筛选DM-PTB潜在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索DM-PTB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目的:比较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DM-PTB)患者的血浆蛋白质谱差异,筛选DM-PTB潜在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索DM-PTB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确诊的DM患者和DM-PTB患者各16例,采用基于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两组间血浆蛋白质谱,以DM-PTB组对DM组蛋白表达量变化倍数>1.2或<0.83且P<0.05为标准筛选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75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有111个在DM-PTB组上调,有164个在DM-PTB组下调。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富集数目最多的生物学过程为细胞过程(92.00%,253/275),定位于细胞器(87.27%,240/275),分子功能为结合(90.55%,249/275)。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共富集到26条代谢通路(错误发现率<0.05),富集数目最多的通路为黏着斑通路(22个蛋白),此外PI3K-Akt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通路、血小板激活通路、吞噬体通路和补体及凝血通路等与糖脂代谢和免疫相关的通路也发生了变化。结论:本研究通过iTRAQ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了DM-PTB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发现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参与了与细胞活动、糖脂代谢和免疫调节相关的信号通路,提示上述通路的变化可能与DM-PTB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结核 同位素标记 蛋白质组学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美杰 李雨泽 +2 位作者 肖瑶 吴明歧 侯绍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DM-PTB)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之间的差异。方法搜集2017年1—6月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确诊的DM患者(DM组)和DM-PTB患者(DM-PTB组),各10例。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收集研究对象清晨空...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DM-PTB)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之间的差异。方法搜集2017年1—6月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确诊的DM患者(DM组)和DM-PTB患者(DM-PTB组),各10例。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收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10ml,并离心收集上清液。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对两组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之后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其代谢图谱并筛选潜在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 DM组与DM-PTB组患者的血浆代谢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初步鉴定7种在两组间有差异的代谢产物,其中,DM-PTB组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差异倍数143.34,P=0.020)、原卟啉原Ⅸ(差异倍数33.18,P=0.040)、亚油酸(差异倍数8.18,P=0.000)、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差异倍数15.09,P=0.000)、前列腺素E2(差异倍数8.88,P=0.000)和白三烯B4(差异倍数39.58,P=0.000)含量均高于DM组,而马尿酸含量(差异倍数2.69,P=0.010)低于DM组。结论 DM患者并发PTB后,体内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发生改变,上述血浆差异代谢物可能是DM-PTB的早期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肺结核 共病现象 代谢组学 血浆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人群TLR_(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易感性无关
12
作者 李雨泽(译) 李殿忠(审校)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97-497,共1页
目前,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tuberculosis,T2DMTB)的患病率不断攀升,但其病因尚不明确。糖尿病患病与营养过剩相关,而肺结核与营养不良有关。从营养学角度考虑看似矛盾的两种疾病,却... 目前,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tuberculosis,T2DMTB)的患病率不断攀升,但其病因尚不明确。糖尿病患病与营养过剩相关,而肺结核与营养不良有关。从营养学角度考虑看似矛盾的两种疾病,却发生于同一个体,其中原因值得推敲。在遗传学研究方面,已有研究显示血清中某些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与健康人肺结核患病相关,但其是否也与T2DMTB患病相关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肺结核 基因多态性 TLR_(4) 东北地区 tuberculosis 并发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