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ansUNet改进的多任务模型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淑文 丁志鹏 +6 位作者 李岩 高国闳 程丽霞 陈英东 王文晗 张秋菊 周洋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对分割模型TransUNet做部分改进,构建既可分割又可预测分类的多任务模型,并应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患者敏感人群识别的核磁图像中。方法多任务模型在TransUNet基础上添加分类结构,具体为全连接层(输入为512,... 目的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对分割模型TransUNet做部分改进,构建既可分割又可预测分类的多任务模型,并应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患者敏感人群识别的核磁图像中。方法多任务模型在TransUNet基础上添加分类结构,具体为全连接层(输入为512,输出为256)、ReLU激活函数、全连接层(输入为256,输出为3),实现三分类结局的预测,即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部分反应(partial response,PR)和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以2015—201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1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的3D核磁图像提取为2D图像作为研究数据,采用Dice系数和豪斯多夫距离评价分割效果,准确率、micro-precision、micro-recall和micro-F1 score评价分类效果。结果模型训练了100个轮次,分割任务在测试集上的平均Dice系数和平均豪斯多夫距离分别为0.851和10.806,分类任务从切片角度,测试集上的准确率、micro-precision、micro-recall和micro-F1 score均为0.615,从患者角度,四个指标均为0.857。结论分割任务效果良好,分类任务以切片为单位,效果一般,以患者为单位,考虑到结局为三分类,尚且可以接受。该多任务模型有潜力用于临床进行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多任务学习 结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功能检查预测前庭性偏头痛预防性治疗反应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2
作者 俞玘君 徐灵燕 潘永惠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9-575,共7页
目的 探讨前庭功能检查(vestibular function tests,VFTs)预测前庭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预防性治疗反应的潜在价值。方法 在PubMed、Embase等电子数据来源中进行了系统检索,同时筛选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发表日期为2012... 目的 探讨前庭功能检查(vestibular function tests,VFTs)预测前庭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预防性治疗反应的潜在价值。方法 在PubMed、Embase等电子数据来源中进行了系统检索,同时筛选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发表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检索日。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了研究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所有分歧通过协商解决。结果两项研究被纳入定量分析,结果 显示异常的冷热试验或视频头部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的结果与VM患者较差的预防治疗反应呈正相关。结论 VFTs如冷热试验或vHIT可能对VM患者的预防性治疗反应具有预测价值。这种关系指向VM的病理生理学和分层医学的研究重点。然而,需要更大规模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或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功能检查 冷热试验 视频头部脉冲试验 预防性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胃腺癌患者预后标志物筛选
3
作者 刘佳璐 韩鑫浩 +5 位作者 魏孝礼 陈璐 程丽霞 陈英东 王文晗 张秋菊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32,共9页
目的利用TCPA及UCSC Xena数据库获取样本信息,构建胃腺癌预后相关蛋白的预测模型,并检验其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与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语言软件,通过单因素Cox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与胃腺癌预后有关的蛋白质,并... 目的利用TCPA及UCSC Xena数据库获取样本信息,构建胃腺癌预后相关蛋白的预测模型,并检验其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与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语言软件,通过单因素Cox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与胃腺癌预后有关的蛋白质,并计算风险评分,根据风险评分结果将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开展生存分析。同时绘制风险评分的ROC曲线、蛋白质热图等,用以评估这些蛋白质的预测能力。然后,将风险评分与患者其他临床表型数据结合,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后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通过C-index指标、ROC曲线、决策曲线等评估预后模型建立的准确性。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探索相关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分析及LASSO-Cox分析筛选出15个差异蛋白质(CKIT、CHK1、CLAUDIN7、COLLAGENVI、DVL3、EGFR_pY1173、ERALPHA_pS11、NFKBP65_pS536、SYK、ETS1、MYOSINIIA_pS1943、P21、P90RSK、RAPTOR、XBP1),用于计算蛋白质风险评分。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性别、M分期、N分期、风险评分这5种因素,构建预后模型。生存分析结果认为,蛋白质风险评分划分的高低风险组之间的总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01)。列线图可以用来预测患者3年、5年的生存率,并认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C-index=0.7257)。ROC曲线显示模型在预测中表现出稳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AUC=0.77和0.86)。结论胃腺癌预后相关蛋白质的预测模型可用来预测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结果可为个性化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预测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分类数据的累积比数模型分析方法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康 郭祖超 +1 位作者 胡琳 徐勇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38,共4页
在多变量分析中,如果反应变量y是按等级划分的,则称此数据为有序分类数据。有序分类数据在医学研究中较为常见,譬如临床中的疗效评价,结果为“无效、好转、显效,治愈”,流行病学中有一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时疾病需按其严... 在多变量分析中,如果反应变量y是按等级划分的,则称此数据为有序分类数据。有序分类数据在医学研究中较为常见,譬如临床中的疗效评价,结果为“无效、好转、显效,治愈”,流行病学中有一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时疾病需按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观察结果可能是“无、轻、中、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 严重程度 疗效评价 医学研究 治愈 慢性病 多变量分析 类数 有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文佶 张秋菊 +4 位作者 曲思杨 谢彪 高兵 孙琳 刘美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5-1078,共4页
近年来,代谢组学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营养学、毒理学、疾病诊断等各个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组学所获得的数据集因研究设计的不同而日益复杂,产生了有时间间隔的动态代谢组学数据。然而目前分析此类数据的方法十分有限,并且在... 近年来,代谢组学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营养学、毒理学、疾病诊断等各个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组学所获得的数据集因研究设计的不同而日益复杂,产生了有时间间隔的动态代谢组学数据。然而目前分析此类数据的方法十分有限,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动态数据所带来的因时间因素产生的变异直接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数据集 疾病诊断 时间间隔 动态数据 营养学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在疾病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丹 包含 +2 位作者 苏少飞 张慧敏 刘美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5-567,共3页
目的利用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评价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质量。方法基于多维项目反应理论建立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质量、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质量和评价指标使用概率三者的函数关系,利用贝叶斯估计法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 目的利用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评价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质量。方法基于多维项目反应理论建立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质量、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质量和评价指标使用概率三者的函数关系,利用贝叶斯估计法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建立了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质量的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通过模型获得了两个相关疾病治疗质量的估计值,同时进行治疗质量的排序;两个相关疾病治疗质量估计值的相关系数为0.789,P<0.0001。结论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适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质量评价,模型能同时估计多个疾病的治疗质量,并将不同疾病治疗质量间相关性整合进模型,估计更可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质量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缺失模式缺失数据不同填补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桥 李宁 +1 位作者 张秋菊 刘美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0-692,共3页
目的探讨任意缺失模式下缺失数据的填补方法,并对不同方法填补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北方绝经期妇女钙需要和膳食评估应用研究课题的数据,调用SAS软件中IML模块产生任意缺失模式模拟数据,通过MI和MIANALYZE过程实现缺失数据... 目的探讨任意缺失模式下缺失数据的填补方法,并对不同方法填补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北方绝经期妇女钙需要和膳食评估应用研究课题的数据,调用SAS软件中IML模块产生任意缺失模式模拟数据,通过MI和MIANALYZE过程实现缺失数据的填补,同时应用准确度和稳定度两个评价指标来评价各方法填补的效果。结果PS方法填补3次在本文模拟的任意缺失模式的缺失数据中填补效果最佳,MCMC方法填补效果并不理想。结论在填补任意缺失模式的缺失数据时,MCMC并不是唯一的多重填补方法,通过多重填补的PS方法、PMM方法和REG方法把数据填补成单调缺失后,再用相同方法进行一次填补也是一种可选择的填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数据 任意缺失模式 多重填补 数据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分类数据回归模型及医学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康 郭祖超 +1 位作者 胡琳 徐勇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2-55,共4页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多元数据,反应变量Y是按等级划分的,Y的取值为1,2,…,k,表示k个有序分类,另外有解释变量X~T=(X1,X2,…Xp),它既可能是离散的,也可能是连续或二者混合的。本文所说的“有序”是对反应变量Y而言的。对这类...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多元数据,反应变量Y是按等级划分的,Y的取值为1,2,…,k,表示k个有序分类,另外有解释变量X~T=(X1,X2,…Xp),它既可能是离散的,也可能是连续或二者混合的。本文所说的“有序”是对反应变量Y而言的。对这类资料的分析,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线性模型和多类判别模型。这些模型对资料要求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统计 有序分类数据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心力衰竭治疗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9
作者 付蓉 刘美娜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0,共4页
心力衰竭是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庞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群消耗着大量的医疗资源。近几十年,世界各国专家越来越关注心力衰竭的治疗质量,评价治疗质量已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措施。通过总结国内外心力衰竭治疗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 心力衰竭是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庞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群消耗着大量的医疗资源。近几十年,世界各国专家越来越关注心力衰竭的治疗质量,评价治疗质量已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措施。通过总结国内外心力衰竭治疗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评价指标、治疗质量改善项目以及有关评价研究,探讨我国心力衰竭治疗质量评价与国外的差距,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改善我国心力衰竭的治疗质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治疗质量 质量评价 单病种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校准和模拟外推对测量误差的校正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霞 张桥 +3 位作者 陈永杰 李慧婷 张秋菊 刘美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回归校准法(RC)和模拟外推法(SIMEX)对logistic回归中测量误差的校正效果。方法通过SAS软件产生有测量误差的模拟数据,用RC和SIMEX对测量误差进行校正,对比设定的真实β值和校正后的β*值之间的差别,以评价校正效果。结果当X可... 目的探讨回归校准法(RC)和模拟外推法(SIMEX)对logistic回归中测量误差的校正效果。方法通过SAS软件产生有测量误差的模拟数据,用RC和SIMEX对测量误差进行校正,对比设定的真实β值和校正后的β*值之间的差别,以评价校正效果。结果当X可精确测量时,在设定的σ2u条件下,RC1的校正效果较好;P-SIMEX仅当σ2u很小时校正效果较好。当X不可精确测量时,随着测量误差的增大,E-SIMEX的校正效果降低,而RC2的校正效果相对较稳定。结论无论X是否可测,在经典测量误差模型前提下,RC对logistic回归模型中测量误差的校正效果优于SIMEX,建议应用RC校正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误差 回归校准法 模拟外推法 LOGISTIC回归 回归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viz可视化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涛 赵发林 +1 位作者 武振宇 李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8,共4页
目的介绍Radviz可视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Radviz可视化应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分类和特征选择。方法以结肠癌基因表达数据为例,结合启发式搜索和Vizrank可视化评估,利用Radviz可视化实现基因表达数据的分类和差异基因排序。结果由Vizr... 目的介绍Radviz可视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Radviz可视化应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分类和特征选择。方法以结肠癌基因表达数据为例,结合启发式搜索和Vizrank可视化评估,利用Radviz可视化实现基因表达数据的分类和差异基因排序。结果由Vizrank算法得到排序前100的Radviz可视化结果,最优的Vizrank得分为0.9491,并得到了17个用于可视化分类的差异基因,其中部分基因获得了生物学解释。结论 Radviz能够形象的呈现隐含在数据中的模式特征,较好地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可视化分类和差异基因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数据 Radviz 可视化 分类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医疗效果与效率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进 王居高 杨瑞璋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1-43,共3页
本文将 Ridi 分析、层次分析和加权评分法相结合给出了一种对住院医疗效果与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它反映的医疗效果指标合理,科学地考滤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能全面地考虑各项评价指标实际值与其工作质量的正、反比关系,实践表... 本文将 Ridi 分析、层次分析和加权评分法相结合给出了一种对住院医疗效果与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它反映的医疗效果指标合理,科学地考滤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能全面地考虑各项评价指标实际值与其工作质量的正、反比关系,实践表明该法的应用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疗 医疗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张帆 周琪 +1 位作者 王柳滢 张海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9-461,465,共4页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的机器学习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解决代谢组学中常规算法无法处理的难题[1]。在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质谱(mass spect...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的机器学习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解决代谢组学中常规算法无法处理的难题[1]。在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质谱(mass spectroscopy,MS)的代谢组学中,已经开发了多种DL方法用于数据预处理、峰识别与对齐、化合物鉴定与定量、数据整合与分析[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深度学习 数据整合 人工神经网络 数据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交叉验证对PLSDA模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曲思杨 张秋菊 +4 位作者 王文佶 谢彪 孙琳 高兵 刘美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7,22,共4页
目的比较一次交叉验证和多次交叉验证对PLSDA最优模型的影响,探讨在个体正确分组和少数个体错分时,多次交叉验证对PLSDA最优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打乱数据集中个体顺序进行多次交叉验证,通过一次交叉验证和多次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拟... 目的比较一次交叉验证和多次交叉验证对PLSDA最优模型的影响,探讨在个体正确分组和少数个体错分时,多次交叉验证对PLSDA最优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打乱数据集中个体顺序进行多次交叉验证,通过一次交叉验证和多次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成分数和MSEP等参数值来评价模型变异性和稳定性。结果模拟数据结果,仅进行1次交叉验证结果成分数为3,MSEP值为0.3792;在不打乱数据标签时,5000次交叉验证结果中,成分数范围是2~6,MSEP值的范围0.2569~0.5794;打乱5%的标签时,5000次交叉验证结果中,成分数范围是1~8,MSEP值的范围0.2061~0.6463;真实数据结果,进行1次交叉验证结果成分数为4,MSEP值为0.1376;10000次交叉验证成分数范围是4~10,MSEP范围是0.0802~0.3761。结论一次交叉验证结果不稳定,在应用PLSDA建模时,多次交叉验证在少量个体错分时能够获得稳定模型,建议使用多次交叉验证确保PLSDA模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验证 PLSDA 高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数据预处理谱峰对齐方法的研究现状
15
作者 蔡富文 罗潇 +1 位作者 谢彪 刘美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6-919,共4页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目前组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Nicholson等[1]在1999年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目前组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Nicholson等[1]在1999年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生物体液、组织和细胞提取物随时间变化的代谢物运用核磁共振、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进行检测[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峰 代谢组学 数据预处理 保留时间 生物体液 NICHOLSON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参考谱 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重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兵 孙琳 +4 位作者 谢彪 王文佶 曲思杨 刘美娜 张秋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2-805,共4页
目的建立权重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模型评价,选择最优模型进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为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提供降噪优化的分析方法。方法使用折刀抽样法计算变量载荷的置信区间和变异系数,利用变量载荷的变异信息设计倒数式、... 目的建立权重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模型评价,选择最优模型进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为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提供降噪优化的分析方法。方法使用折刀抽样法计算变量载荷的置信区间和变异系数,利用变量载荷的变异信息设计倒数式、开根式、对数式三种加权方式进行原始数据中的变量加权,结合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建立权重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通过模拟实验从第一主成分载荷的估计和预测效能进行模型评价,选择最优权重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绘制代谢组学数据主成分得分图,利用中心距离比较权重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与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在可视化分组效果。结果倒数式加权概率模型在第一主成分载荷的估计和模型预测方面优于另外两种权重概率模型。在可视化方面,权重概率主成分分析不仅缩小了模型估计的不确定性,而且增大组间的中心距离。结论构建了权重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不仅结果解释和可视化优于概率主成分分析模型,而且为差异变量的筛选提供了一个较小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变量筛选 概率主成分分析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类研究中的boosting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圆圆 侯艳 李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45,共4页
boosting算法起源于PAC(probably approximately correct)学习模型,由Schapire在1990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基于一系列基础分类器的组合分类模型算法,基础分类器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弱分类模型(如决策树)。随后,Freund和Schapire在此基础上... boosting算法起源于PAC(probably approximately correct)学习模型,由Schapire在1990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基于一系列基础分类器的组合分类模型算法,基础分类器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弱分类模型(如决策树)。随后,Freund和Schapire在此基础上于1995年提出了著名的Adaboost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器 算法 ADABOOST 类模型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具变量Probit模型的AMI治疗过程质量对再入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丽媛 侯爽 刘美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治疗过程质量评价指标对患者再入院的影响,为提高治疗过程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到达医院10min内...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治疗过程质量评价指标对患者再入院的影响,为提高治疗过程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到达医院10min内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等7个治疗过程指标,计算指标使用率;利用Probit回归与工具变量Probit模型分析治疗过程评价指标对再入院的影响。结果 纳入43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45例出院后再次住院,再入院率为5.68%。治疗过程指标为:到达医院10min内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检查、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住院期间氯吡格雷的使用、到达医院30min内溶栓治疗、入院90min内PCI和入院24h内阿司匹林,其使用率分别为99.68%、82.99%、44.49%、97.29%、0.07%、63.99%和98.34%。Probit回归分析显示,接受冠脉造影检查(OR=0.778,95%CI=0.661~0.917)和入院90min内PCI治疗(OR=0.808,95%CI=0.689~0.950)的患者再入院风险较未接受患者降低;住院期间氯吡格雷的使用与再入院成正比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54,95%CI=1.023~1.428)。工具变量Probit模型分析显示,治疗过程指标中到达医院30min内溶栓治疗、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住院期间氯吡格雷的使用、入院24h内阿司匹林具有内生性,接受相对未接受4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再入院风险降低;OR值分别为:OR=0.4(95%CI:0.163~0.984)、OR=0.103(95%CI:0.011~0.939)、OR=0.729(95%CI:0.536~0.992)、OR=0.286(95%CI:0.084~0.977)。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冠脉造影、入院90min内PCI、到达医院30min内溶栓治疗、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住院期间氯吡格雷、入院24h内阿司匹林的使用,从而改善治疗过程质量、降低再入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评价指标 治疗过程质量 工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序融合模型的紫癜性肾炎患者中差异表达变量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兵 刘美娜 +3 位作者 谢彪 王玉鹏 孙琳 张秋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3-665,共3页
目的对紫癜性肾炎和过敏性紫癜两类患者中差异表达的代谢产物进行筛选。方法利用排序融合的思路,将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偏最小二乘、及随机森林等四种方法用于组间差异表达分析,对其所获得的四个变量重要性排序进行融合,获得综合... 目的对紫癜性肾炎和过敏性紫癜两类患者中差异表达的代谢产物进行筛选。方法利用排序融合的思路,将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偏最小二乘、及随机森林等四种方法用于组间差异表达分析,对其所获得的四个变量重要性排序进行融合,获得综合的、单一的变量排序(排序融合模型);利用交叉验证获得最优模型,并进行差异变量的筛选;通过模拟实验评价排序融合模型变量筛选的能力并与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比较。最后,将其用于紫癜性肾炎与过敏性紫癜患者间的代谢物差异分析。结果模拟实验结果显示:(1)当观测数和差异变量数较小时,排序融合模型的AUC的平均值大于LASSO;(2)当观测数和差异变量数较大时排序融合模型的AUC的平均值与LASSO相近; 3)无论参数如何设置排序融合模型所筛选的差异变量数基本均少于LASSO。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排序融合模型获得紫癜性肾炎和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存在12个差异表达的代谢产物,其AUC值达到其最大值0. 96。结论相比于LASSO,排序融合模型在筛选变量时更具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为代谢组学数据的差异表达分析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序融合 变量筛选 代谢组学 LAS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