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Dil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内的示踪 被引量:5
1
作者 尹飞 郭丽 +4 位作者 孟春阳 周煜博 张晗 王冬耀 杨小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5,I0001,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内的示踪能力。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BMS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维甲酸(RA)诱导BMSCs向... 目的:探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内的示踪能力。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BMS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维甲酸(RA)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表面标志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的表达。4、6和8 mg·L-1CM-Dil标记BMSCs,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M-Dil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标记率。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备烧伤大鼠模型,经球后静脉注射1×107个CM-Dil标记的BMSCs。大鼠烧伤2周及6个月后取肠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在大鼠肠组织内的定植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BMSCs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euN和MAP-2。CCK-8法结果表明,8 mg·L-1CM-Dil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6 mg·L-1CM-D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g·L-1CM-Dil标记BMSCs对细胞无毒性,标记率达93.9%,细胞形态无改变。冰冻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BMSCs在大鼠烧伤后2周及6个月的肠组织内定植。结论:CM-Dil可以体外标记BMSCs,可以用于BMSCs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组织内的示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氯甲基苯甲酰胺 烧伤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