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3
1
作者 艾静 王宁 +4 位作者 杜杰 杨梅 刘萍 杜智敏 杨宝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 建立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方法 ①给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 10d ,记录饮食、饮水、体重变化 ,用毛细血管法和正糖钳技术判定胰岛素抗性。同时测定血清中空腹血糖、丙二醛 (MDA)和游离脂肪酸 (FFA) ;②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给灌胃... 目的 建立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方法 ①给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 10d ,记录饮食、饮水、体重变化 ,用毛细血管法和正糖钳技术判定胰岛素抗性。同时测定血清中空腹血糖、丙二醛 (MDA)和游离脂肪酸 (FFA) ;②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给灌胃脂肪乳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 ,将 72h后血糖值≥ 16 7mmol·L-1者定为 2型糖尿病大鼠。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灌胃脂肪乳大鼠的体重、饮食、饮水及内脏脂肪重量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②灌胃脂肪乳后 ,大鼠KITT值由正常对照组 6 8± 1 5下降为 4 5± 0 9(P <0 0 5 )。正糖钳实验结果表明高脂组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较正常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明显下降 ;③四氧嘧啶给药剂量为第一天 12 0mg·kg-1,第二天 10 0mg·kg-1时 ,糖尿病动物模型成模率可达 90 %。结论 通过灌胃脂肪乳建立了伴有胰岛素抵抗的Wistar大鼠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四氧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心脏不良反应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晋 孟然 +3 位作者 吕成芳 刘志平 杨光 杨宝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09-811,815,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时心脏不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对APL患者心电图、基础心率、血vWF、心肌酶的动态观察和对兔ATO干预后的心肌病理光镜、电镜观察。结果:ATO使部分APL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脏不良...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时心脏不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对APL患者心电图、基础心率、血vWF、心肌酶的动态观察和对兔ATO干预后的心肌病理光镜、电镜观察。结果:ATO使部分APL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脏不良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和心电图ST-T改变,Q-T间期延长,血浆vWF值升高。兔心脏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心肌细胞间质水肿,心脏滋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心肌细胞线粒体肿大,嵴断裂溶解,形成空泡变性,细胞核固缩,血vWF值升高。结论:ATO常量静脉滴注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可引起一过性血管内皮损伤,冠状血管供血障碍,其发生率与ATO给药剂量、患者全身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S-T段T波 内皮细胞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及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晋 孟然 +3 位作者 孟路 孙宏利 李宝馨 杨宝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白血病时的心脏不良反应机制。方法 Fluo 3/AM荧光探针标记豚鼠心室肌细胞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测定不同浓度As2 O3干预后的心室肌胞浆 [Ca2 +]i,磷基转移法测定心室肌胞膜和胞浆内蛋白激酶C(PKC)...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白血病时的心脏不良反应机制。方法 Fluo 3/AM荧光探针标记豚鼠心室肌细胞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测定不同浓度As2 O3干预后的心室肌胞浆 [Ca2 +]i,磷基转移法测定心室肌胞膜和胞浆内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结果  0 .5 μmol·L- 1As2 O3对台氏液中豚鼠心室肌细胞 [Ca2 +]i 无明显影响。 2 μmol·L- 1As2 O3持续作用 6min时 ,细胞 [Ca2 +]i 开始升高 ,持续约 9min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 10 μmol·L- 1As2 O3作用不到 3min时 ,心室肌细胞 [Ca2 +]i 持续升高至扫描结束共 2 7min ,一直没有恢复。As2 O3引起的 [Ca2 +]i 升高可被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硝苯地平不完全阻断。 2~ 10 μmol·L- 1AS2 O3作用3h可使细胞膜及胞浆相的PKC活性升高 ,10 μmol·L- 1组 ,细胞膜相的PKC升高更明显。结论 一定浓度的As2 O3可使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升高、PKC活化 ,细胞膜可能是As2 O3最初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心肌 细胞膜 蛋白激酶类 细胞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钒酸钠对小肠糖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艾静 杜杰 +1 位作者 杜智敏 杨宝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 观察原钒酸钠对葡萄糖及麦芽糖吸收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影响糖吸收的机制。方法 ①正常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卡波糖组 (30mg·kg-1)、原钒酸钠大剂量 (16mg·kg-1)、中剂量 (4mg·kg-1)和... 目的 观察原钒酸钠对葡萄糖及麦芽糖吸收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影响糖吸收的机制。方法 ①正常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卡波糖组 (30mg·kg-1)、原钒酸钠大剂量 (16mg·kg-1)、中剂量 (4mg·kg-1)和小剂量 (1mg·kg-1)组 ,分别灌胃葡萄糖和麦芽糖后 ,用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值及糖耐量。②从小肠上段提取α 葡萄糖苷酶 ,检测原钒酸钠对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①原钒酸钠可延迟灌胃葡萄糖 (2 2g·kg-1)引起的血糖升高且 3个剂量组血糖曲线下面积 (AUC)均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8 2 4±0 6 3)mmol·h-1·L-1(P <0 0 1) ,(9 6 9± 0 38)mmol·h-1·L-1(P <0 0 1) ,(13 76± 0 39)mmol·h-1·L-1(P <0 0 5 ) ;②原钒酸钠和阳性对照组均可延缓灌胃麦芽糖 (2 2g·kg-1)引起的血糖升高 ,且大、中剂量可抑制血糖峰值升高 (P <0 0 5 ) ,各给药组AUC均低于对照组 ,大剂量和中剂量为(8 97± 1 5 6 )和 (6 19± 0 4 7)mmol·h-1·L-1均低于阳性对照组 (13 10± 0 4 3)mmol·h-1·L-1(P <0 0 5 ) ;③原钒酸钠 1、10、10 0 μmol·L-1均可抑制正常大鼠小肠α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其抑制百分率分别为 5 9 76 %、6 8 18%、87 2 2 % ,且大剂量和中剂量均大于阳性对照组的 6 0 9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钒酸钠 吸收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利洛尔与阿替洛尔治疗高血压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钱珠 王宪衍 +3 位作者 金翠燕 朱理敏 黄体钢 吴国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观察塞利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并与阿替洛尔进行比较。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 ,入选 2 1~ 60岁血压为 ( 160~ 2 0 0 )mmHg/ ( 95 ~ 114 )mmHg( 1mmHg =0 .13 3kPa)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2 4 0例进行 ... 目的观察塞利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并与阿替洛尔进行比较。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 ,入选 2 1~ 60岁血压为 ( 160~ 2 0 0 )mmHg/ ( 95 ~ 114 )mmHg( 1mmHg =0 .13 3kPa)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2 4 0例进行 8周的观察 ,随机服用塞利洛尔 10 0~ 4 0 0mg/d或阿替洛尔 2 5 ~ 10 0mg/d。  结果塞利洛尔组 ( 114例 )血压从 ( 163 .9± 2 0 .3 )mmHg/ ( 10 5± 11.3 )mmHg降至 ( 13 9.1± 17.2 )mmHg/ ( 86.0± 7.3 )mmHg ;阿替洛尔组 ( 112例 )血压从 ( 164.5± 2 0 .0 )mmHg/ ( 10 4 .0± 8.1)mmHg降至 ( 13 8.2± 17.4 )mmHg/ ( 84 .2± 8.3 )mmHg。控制 2 4h血压 ,塞利洛尔较阿替洛尔为佳。 结论 β 受体阻滞剂塞利洛尔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降压药 ,比阿替洛尔有更好的控制 2 4h血压的作用 ,推荐剂量为 10 0~ 3 0 0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利洛尔 阿替洛尔 高血压 药物疗法 治疗 对比研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