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疏水表面多尺寸液滴撞击冻结特性的模拟研究
1
作者 张丹 郑海坤 +3 位作者 陈孝松 张培成 盛伟 郝晓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81,239,共10页
目的 研究不同直径过冷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动力学特性和传热特性。方法 以宏观结冰/结霜过程中过冷水滴的撞击结冰为背景,运用CLSVOF方法,结合凝固-融化模型,对直径为3 000、2 375、1 750、1125μm的水滴撞击结冰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直径过冷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动力学特性和传热特性。方法 以宏观结冰/结霜过程中过冷水滴的撞击结冰为背景,运用CLSVOF方法,结合凝固-融化模型,对直径为3 000、2 375、1 750、1125μm的水滴撞击结冰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从动力学和传热学角度定量分析了水滴撞击结冰过程,获得了水滴撞击结冰动态图。结果 不同直径的液滴撞击超疏水壁面所经历的动态过程类似,但随着液滴直径的增大,液滴撞击壁面不同阶段所需的时间、液滴最大铺展面积以及液滴与壁面的接触时间均会增加,依次递增了3.691、4.444和5.867 ms;液滴撞击壁面的传热量随着液滴的铺展过程逐渐增大,在达到最大传热量后随着液滴回缩而下降,最终趋近于0 W,且直径较大的液滴达到最大铺展时其传热量的波动较明显。液滴与壁面的传热速率在铺展阶段和回缩阶段都有所增加,随着液滴逐渐弹离而趋近于0 W/s,较大直径水滴会导致更高的传热量。结论 液滴直径对撞击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超疏水表面多尺寸液滴的有效去除和防冰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水滴 表面 相变 动力学特性 传热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液滴撞击不同润湿性倾斜表面的动力学行为
2
作者 陈孝松 郑海坤 +2 位作者 张培成 盛伟 郝晓茹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4,共8页
超疏水表面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材料在防/除冰领域展现了一定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25~16℃)、不同倾角(0~60°)以及不同润湿性表面(亲水、超疏水表面)上撞击液滴的动力学行为,分析了其液滴形态、铺展因子、铺展时... 超疏水表面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材料在防/除冰领域展现了一定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25~16℃)、不同倾角(0~60°)以及不同润湿性表面(亲水、超疏水表面)上撞击液滴的动力学行为,分析了其液滴形态、铺展因子、铺展时间和接触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倾角和润湿性不同,撞击液滴在铺展之后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行为;随着倾角增大,亲水表面最大铺展因子和铺展时间随之增大,超疏水表面铺展时间变化与之相同,最大铺展因子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减小,特别是T_(s)>-25℃;相比于亲水表面,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具有更短的铺展时间,在T_(s)=-25℃时可以达到约10倍;增大壁面倾角会打破液滴在水平超疏水表面上的对称反弹,进而缩短液滴接触时间,说明增加倾角可有效抑制水滴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撞击动力学 表面润湿性 表面倾角 表面温度 防/除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棕榈酸改性纳米TiO2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3
作者 李志永 盛伟 +2 位作者 郑海坤 郝晓茹 周佳辉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6,共12页
目前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众多,但其改性机理及疏水机理研究仍不够完善。通过棕榈酸改性纳米TiO_(2)制备一种高效超疏水表面并分析其改性和疏水的机理。试验上按不同改性配比制得悬浮液,通过两步喷涂法将悬浮液喷涂到铝基表面制备得到超... 目前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众多,但其改性机理及疏水机理研究仍不够完善。通过棕榈酸改性纳米TiO_(2)制备一种高效超疏水表面并分析其改性和疏水的机理。试验上按不同改性配比制得悬浮液,通过两步喷涂法将悬浮液喷涂到铝基表面制备得到超疏水表面,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中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棕榈酸改性纳米TiO_(2)模型和润湿模型,使用COMPASS Ⅱ力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体系构型以及均方根位移和径向分布函数的计算结果对改性机理、不同改性配比效果及微观润湿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经试验与模拟的验证,不同的改性配比形成不同的微纳结构对表面润湿性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表征测试筛选得到最佳改性配比,成功改性制备得到接触角为164.4°的超疏水表面。经分析可知,棕榈酸与纳米TiO_(2)通过氢键吸附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产生酯键,成功将亲水性的纳米TiO_(2)改性为超疏水性,改性配比制备的表面不仅表面能低,而且形成层次分明的微纳结构使得表面超疏水性能更佳。通过宏观试验与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得到PA改性纳米TiO_(2)机理、不同改性配比对表面润湿性影响和疏水机理,进一步完善制备超疏水表面的相关机理研究,在超疏水表面制备及研究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两步喷涂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改性机理 表面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信号自适应阈值降噪方法 被引量:30
4
作者 马星河 朱昊哲 +1 位作者 刘志怀 张登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45-151,共7页
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用于高压电缆在线监测时,采集到的信号包含多种噪声,白噪声是最常见、影响最广泛的一种。为了抑制白噪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局部放电信号降噪方... 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用于高压电缆在线监测时,采集到的信号包含多种噪声,白噪声是最常见、影响最广泛的一种。为了抑制白噪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局部放电信号降噪方法。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对含噪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分解,得到频率从低到高的模态分量后,计算各个变分模态分量的峭度值,选取脉冲特征分量进行重构,利用小波自适应阈值对重构信号再次降噪。与小波变换阈值法对比在不同噪声环境下的降噪结果,结果从均方误差、波形相似系数定量优于小波标准软阈值降噪法和小波全局硬阈值降噪法。仿真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噪声信号,能够较为完整地保留原始信号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局部放电 变分模态分解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向器合流式全液压转向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苏晨 刘志怀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为了解决全液压转向系统在大吨位自卸车上极有可能出现不能转向或者转向发沉的问题,基于现有的流量放大全液压转向系统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双转向器合流方案。选用排量较小的两组全液压转向器OSPBX LS控制一个流量放大器OSQB合流工作。基... 为了解决全液压转向系统在大吨位自卸车上极有可能出现不能转向或者转向发沉的问题,基于现有的流量放大全液压转向系统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双转向器合流方案。选用排量较小的两组全液压转向器OSPBX LS控制一个流量放大器OSQB合流工作。基于AMESim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将新方案与原有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并分析转向负载和入口流量变化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基于液压转向系统试验台对方案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双转向器的模型在方向盘转角输入斜坡信号时,各参数均趋于稳定;影响双转向器系统性能的因素主要还是方向盘的转速和负载,从而说明负荷传感转向系统具有很好的性能,其能保证转向系统的流量不受发动机转速和负载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向器合流 全液压转向系统 模型 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志怀 秦芳 +2 位作者 刘娜 黄祖坤 刘学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71-276,共6页
针对目前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钢丝绳断丝信号的原始特征属性进行预处理,得到钢丝绳断丝信号... 针对目前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钢丝绳断丝信号的原始特征属性进行预处理,得到钢丝绳断丝信号主成分特征属性,并以此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钢丝绳断丝信号主成分特征属性与断丝数目之间的关系,并对钢丝绳断丝数目进行预测;主成分分析方法减少了原始特征属性的维数,消除了属性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主成分特征属性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也简化了网络的结构。实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神经网络钢丝绳断丝检测方法与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少的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 断丝 主成分分析(PCA)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的医废包装袋破损检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良 马耀博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13-3520,共8页
为解决医废包装袋破损检测任务中检测精度低、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方法用于医废包装袋的破损检测。将更浅层的特征与深层的特征进行融合,建立第四个目标检测层,提高医废包装袋小破损目标的检测准确率;在自制数据集上采用K... 为解决医废包装袋破损检测任务中检测精度低、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方法用于医废包装袋的破损检测。将更浅层的特征与深层的特征进行融合,建立第四个目标检测层,提高医废包装袋小破损目标的检测准确率;在自制数据集上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聚类出医废包装袋破损检测的先验框(anchorbox);引入融合空间注意力和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卷积块注意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使网络聚焦于目标的有用特征而忽略无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5网络相较于原网络,平均检测精度由88.6%提升到94.1%,相较于SSD、Yolov3以及Faster R-CNN等,改进的网络在医废包装袋破损检测任务中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以及更快的推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网络 破损检测 特征融合 K-MEANS聚类算法 卷积块注意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