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哈密红石铜矿区300m中段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孜 卜鹏 +2 位作者 毛启贵 王洋 饶昌荣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2-1142,共11页
新疆哈密红石铜矿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段的卡拉塔格地区,为浅成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床。在矿床深部300m中段开展1∶100原生晕地球化学剖面测量,选择Ag、Cu、Mo、Zn、As、Sb、Hg、Au、Pb、W、Ba、Bi、Sn等13种元素进行测试分析... 新疆哈密红石铜矿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段的卡拉塔格地区,为浅成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床。在矿床深部300m中段开展1∶100原生晕地球化学剖面测量,选择Ag、Cu、Mo、Zn、As、Sb、Hg、Au、Pb、W、Ba、Bi、Sn等13种元素进行测试分析,查明与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预测成矿有利地段。研究通过R型因子分析,识别Sb-Hg-As-Au前缘晕指示元素组合、Ag-Cu-Mo-Zn近矿晕指示元素组合、Ba-Bi尾晕指示元素组合,以及Se-Zn-Pb等元素共同代表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活动阶段,显示出该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的特征;依据C.B.格里戈良分带指数原理,建立(Sb×Hg)D/(Ba×Bi)D矿体定量预测指标,并结合矿化-蚀变特征,圈定1处成矿有利重点地段和1处成矿有利一般地段,分别为300m中段25线~19线成矿热液角砾岩筒的深部或周边,以及300m中段13线~7线1、6、9号脉矿(化)带的深部和周边;验证孔ZKY2101揭露了角砾岩筒深部的矿化情况,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铜矿 原生晕 成矿预测 浅成低温热液脉型 哈密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卡拉塔格铜(锌)矿红石幅1∶50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丰丰 邓小华 +4 位作者 李德东 卫晓锋 吕晓强 王燕超 李永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83-193,10265-10280,共27页
新疆哈密卡拉塔格铜(锌)矿红石幅(K46E009008)1∶50 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2)和行业其他标准及要求,在充分利用1∶200 000、1∶5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 新疆哈密卡拉塔格铜(锌)矿红石幅(K46E009008)1∶50 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2)和行业其他标准及要求,在充分利用1∶200 000、1∶5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填图系统进行野外地质专项填图,并应用室内与室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本数据库将中–上奥陶统荒草坡群大柳沟组、下志留统红柳峡组和卡拉塔格组的建造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把图幅内侵入岩时代划分为志留纪、泥盆纪、二叠纪等3期,建立了岩浆岩演化序列。图幅区内有大中小型矿床和矿点共8个,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志留纪、石炭纪,赋矿围岩为火山碎屑岩和次火山岩,该区优势矿产以铜锌金为主,矿床类型以VMS型和次火山热液脉型矿床为主,分布在图幅东南一带。除金属矿产外,尚有膨润土矿床产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本数据库包含5个地层单位和3期岩浆岩资料,数据量约为15.1 MB。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该图幅1∶50 000矿产地质调查示范性成果,对该区矿产资源研究和勘查等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幅 矿产地质图 数据库 专项填图 卡拉塔格铜(锌)矿 矿产地质调查工程 哈密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卡拉塔格红石铜矿床硫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鑫 邓小华 +6 位作者 张静 杨利亚 何西恒 许骏 廖震 王洋 张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6-950,共15页
卡拉塔格红石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段,矿床产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而呈脉状;成矿过程包括早、中和晚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脉、石英—硫化物脉以及石英—碳酸盐—石膏细脉为标志;围岩蚀变... 卡拉塔格红石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段,矿床产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而呈脉状;成矿过程包括早、中和晚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脉、石英—硫化物脉以及石英—碳酸盐—石膏细脉为标志;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青磐岩化等中低温蚀变组合为特征。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9‰~3.6‰之间,平均为1.2‰,其中黄铁矿δ^(34)S值为-1.1‰~3.6‰(平均值1.3‰),黄铜矿δ^(34)S值为-1.9‰~1.6‰(平均值0.5‰),闪锌矿δ^(34)S值为2.0‰~3.5‰(平均值2.8‰)。从早到晚,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显示逐渐降低的特点,表明成矿过程中硫源发生了变化或成矿流体系统性质有所改变,由与石英斑岩有关的矿化过渡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红石矿床地质与流体特征与新疆北部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一致,应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浅成低温热液型 红石矿床 卡拉塔格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巴依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孜 方维萱 +4 位作者 卜鹏 唐志新 曹经纬 杜玉龙 贾润幸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58-1872,共15页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测量工作,系统解析了萨热克巴依盆地边缘及内部的断裂-褶皱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重建盆地演化过程,探究控矿规律,促进深部找矿预测。研究表明:①盆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拉分盆地发育、中侏罗世末—...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测量工作,系统解析了萨热克巴依盆地边缘及内部的断裂-褶皱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重建盆地演化过程,探究控矿规律,促进深部找矿预测。研究表明:①盆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拉分盆地发育、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构造隆升剥蚀、晚侏罗世沉降、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构造隆升剥蚀、早白垩世早期沉降、早白垩世中晚期—古近纪隆升剥蚀、中新世压剪性构造变形、上新世—第四纪挤压收缩变形8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前6个阶段表现为沉降-抬升垂直运动,后2个阶段(新近纪—第四纪)表现为挤压收缩水平运动。②盆地叠加有2期挤压收缩构造变形,早期形成规模不大的北(西)西—南(东)东向宽缓向背斜构造;后期形成一系列北东东—南西西向褶皱-断层构造,表现为盆地边缘南北边界断层(ST、NT)朝盆地内对冲,导致在断层附近下盘形成的伴生褶皱趋于紧闭,而在远离断层的复式向斜(Sf)核部的次级褶皱多呈开阔宽缓状。③盆地构造控矿可以分为2个阶段:在成矿期阶段(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由盆地沉降、隆升形成的正断层、反转断层及伴生断裂-节理-裂隙为重要的导矿构造,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层内发育的顺层裂隙为萨热克铜矿重要的储矿构造,导矿构造与储矿构造交汇部位成为矿液富集成矿的最佳部位;在成矿后阶段,由后期(上新世—第四纪)北北西—南南东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的收缩构造变形,明显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造成矿体卷入褶皱变形,以及被断裂-裂隙带切穿或错断。④在30勘探线以东一带,南矿带深部隐伏的库孜贡苏组上段(J 3 k^2)为铜(锌)矿(化)体的有利赋存层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热克巴依盆地 中—新生代 铜矿 构造变形 控矿规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金属矿山酸性露采边坡原位固化阻隔技术方法研究
5
作者 许辉标 蓝选庆 +6 位作者 朱秋华 杨鸿翔 蓝晓聪 朱敏 谢桂芳 蒋颖 卫晓锋 《中国矿业》 2023年第9期62-69,共8页
有色金属矿山露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土壤酸化是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难点。以福建紫金山金铜矿露采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土壤分析,研究边坡酸化控制方法。矿区包括终了境界中的裸露岩石、排土场岩土混合物和选矿过程产生的残渣物... 有色金属矿山露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土壤酸化是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难点。以福建紫金山金铜矿露采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土壤分析,研究边坡酸化控制方法。矿区包括终了境界中的裸露岩石、排土场岩土混合物和选矿过程产生的残渣物等三种基质组成的各类边坡;研制了两种阻氧覆盖酸化控制方法,一种是由砂土35%~45%、氧化钙5%~10%、水泥10%~20%、聚丙烯酸钾150~200 g、有机螯合剂20~60 kg组成的薄层状固化隔离覆盖材料(1 m^(3));另一种是由中和渣80%~90%、微生物菌肥5%~10%、有机肥1%~5%配制的厚层状中和介质覆盖材料(1 m^(3))。工程应用情况显示表层土壤pH值由2.78~5.05上升至8.21~8.56,硫平均含量下降70%,土壤酸化得到有效控制,立体植物群落逐渐恢复。该研究为有色金属矿山露天终了境界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工业实践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露采边坡 固化阻隔 有色金属矿山 紫金山金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