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淑敏 迟宝全 王东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 (PE)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怀疑PE经SCTA明确诊断的 2 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1例患者累及 97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 :部分性充盈缺损 ;附壁性充盈缺损 ;中心性...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 (PE)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怀疑PE经SCTA明确诊断的 2 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1例患者累及 97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 :部分性充盈缺损 ;附壁性充盈缺损 ;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 ;完全阻塞。间接征象 :局限性肺纹理稀疏 ,肺动脉高压 ,右心扩大 ,胸腔积液 ,肺梗死灶。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 ,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易于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血管造影 诊断 肺动脉栓塞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脾脏多发淋巴管瘤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洪博 刘树荣 +2 位作者 侯素平 王林娜 邱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7-1158,共2页
患者女性,36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入院。CT示:脾脏明显增厚,内有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周边清晰(图1),CT值约18Hu。临床诊断:脾脏占位,考虑脾多发淋巴管瘤。患者全身麻醉行开腹探查术,术中所见:脾脏大小12cm... 患者女性,36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入院。CT示:脾脏明显增厚,内有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周边清晰(图1),CT值约18Hu。临床诊断:脾脏占位,考虑脾多发淋巴管瘤。患者全身麻醉行开腹探查术,术中所见:脾脏大小12cm×8cm×6cm,内触及3枚质硬圆形肿物,大者直径4cm,边界清,考虑脾脏占位,行脾脏切除术。切除的脾脏组织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淋巴管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骨膜窦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及额中缝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东昕 周悦 +1 位作者 孙淑敏 刘树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4-605,共2页
病例男,22岁,自幼右额部头皮下可复性包块,质软,无搏动感及透光性,包块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包块平卧及低头时出现,抬头及站立时缩小或消失,压迫颈静脉或屏气用力时增大,挤压后可缩小。患者无明确外伤史,因头晕、头痛就诊。CT... 病例男,22岁,自幼右额部头皮下可复性包块,质软,无搏动感及透光性,包块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包块平卧及低头时出现,抬头及站立时缩小或消失,压迫颈静脉或屏气用力时增大,挤压后可缩小。患者无明确外伤史,因头晕、头痛就诊。CT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右额部头皮下片状密度增高影,平扫CT值约63HU,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分别约72HU、93HU,病变范围约62mm-94mm,局部颅骨变薄。VR重建示右侧额骨多个大小不等小骨孔影,并见蚓状额中缝(图1)。平扫示右额叶一类圆形略高密度影,CT值约58HU,边界清晰,直径约9mm,内见点状钙化灶,病变动脉及静脉期无明显强化。病人于外院手术,随访病理为静脉血管样扩张,未见动脉成分(图2)。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膜血窦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